解密變異變株 德爾塔

  2021年7月20日,南京市衛健委發布通報,在南京祿口機場工作人員定期核酸檢測樣品中,有檢測結果呈陽性,涉及工作人員主要是參與機場航班的保障人員。全國多地陸續發現與南京祿口機場直接相關聯的感染病例,其中張家界「魅力湘西」演出、揚州的棋牌室一度成爲疫情風暴眼。7月30日,剛剛經歷極端暴雨天氣的鄭州,在二七區排查發現1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幷陸續發現新的感染者,經過流調發現,感染者大多與鄭州六院有關聯。後來證實,鄭州疫情與南京祿口機場沒有直接關聯。
  經過對全國多地新冠確診病例標本的基因組測序,證實引發本輪疫情的正是德爾塔變異毒株。8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從目前情况看,此輪疫情總體形勢可控。但是由於本輪疫情波及範圍大,人群面廣,加之多個不同來源的輸入病例導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個疫情防控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但只要各地嚴格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疫情在兩到三個潜伏期內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德爾塔變異株來勢汹汹,針對公衆關心的問題,《環球人物》記者采訪了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學家武桂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吳尊友,解讀德爾塔變異株的特點和防控關鍵等核心問題。
  解密一:德爾塔的傳染性有多强?
  「病毒傳播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再生指數或傳播係數(R0),即平均每個病人能感染多少人。去年春夏季,新冠病毒的傳播係數平均在2-3人。目前流行的德爾塔變異株,傳播係數在5-8人,增加了2-3倍。」吳尊友分析道,「所以,德爾塔變異株是迄今爲止傳播速度最快的變異株。」
  「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株最早發現於2020年9月印度報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武桂珍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英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多個國家都發現了變異株,世衛組織根據它們的傳播力、致病力不同,將其分爲「關切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和「關注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 VOI)。與早期參考株相比,關注變異株引起或潜在引起病毒表型發生變化,幷在社區傳播,或在多個地區和國家傳播。關切變異株表現爲傳播力增强或流行等特點出現有害變化,致病力增强或臨床表現趨重,也可能導致公共衛生措施、社會措施及現有診斷、疫苗、治療方法的有效性降低。武桂珍說,世衛組織於今年5月10日將德爾塔變異株納入關切變異株。
  吳尊友說,除印度發現的德爾塔變異株,英國發現的阿爾法變異株、南非發現的貝塔變異株、巴西發現的伽馬變異株均被世衛組織納入關切變異株。目前,還有4種變異株被世衛組織標識爲關注變異株,特點是「有可能發展成爲需要高度重視的變異毒株,也有可能在流行過程中自然淘汰」。
  武桂珍回憶,早在去年德爾塔變異株在印度大範圍傳播時,業內就普遍預感這個變異株會在短時間內成爲主要優勢株,肆虐全球。目前,德爾塔變異株已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流行。
  解密二:德爾塔是怎樣傳播的?
  武桂珍向記者介紹,新冠病毒是一種RNA(核糖核酸)病毒,囊膜上有刺突狀的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在S蛋白頭部位置。病毒入侵人體細胞,需要受體結合域和人體細胞受體ACE2結合,進入細胞後,核糖核酸便開始瘋狂複製。而人體細胞內産生的病毒組分一旦組裝成新的完整病毒顆粒,就會離開人體細胞,入侵下一細胞。德爾塔變異株發生的變異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入侵和釋放出人體細胞。
  吳尊友一針見血地說,變異株在刺突蛋白位置出現了10多個變異位點,這些變異讓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體細胞,且感染後能更快地複製更多病毒。武桂珍進一步分析稱,德爾塔變異株在受體結合域上有3處重要突變,這是傳播加快的關鍵。這3處突變,能够增加病毒受體結合域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的親和力,同時有利於病毒入侵完成後更快地從被感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這也是爲何德爾塔變異株能够迅速成爲印度,乃至全球主要流行毒株的原因。與原始毒株相比,德爾塔變異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體內複製快、轉陰時間長等特點,其原因就是病毒發生了上述一些關鍵位點的突變。」
  不過,「根據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和疫情防控實踐表明,德爾塔變異株幷沒有導致新冠病毒生物學特性發生顛覆性改變,其傳染源、傳播途徑基本清楚,現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對於德爾塔變異株依然有效。」武桂珍說。
  解密三:新冠病毒變異快不快?
  「相比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DNA(脫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武桂珍說,這是由於核糖核酸病毒缺乏具有修正錯誤的聚合酶,因此在人體細胞內複製時,出現的錯誤無法得到及時修正。基於此,核糖核酸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且頻率較快。「事實上,病毒的基因組在其複製過程中時時刻刻都發生著突變。其中大多數突變對病毒自身來說是有害的、致死性的,只有少數變異病毒能生存下來。」
  吳尊友向記者歸納了病毒變異的幾種情况。「引發人類嚴重傳染病的病毒,有些是極少發生變異的,比如天花;有些病毒出現的是有一定規律的變異,比如流感,變異可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還有些病毒,變異沒有明顯的規律,特別是RNA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同屬RNA病毒,到目前爲止,尚未總結出其變異規律。」
  但是武桂珍認爲,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幷不快,「只約爲流感病毒的一半,艾滋病毒的1/4」。她舉例稱,在新冠病毒中,約3萬個碱基的核糖核酸基因組每月大約只會出現兩個碱基的突變。由於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肆虐一年半,因此一些變異不可避免地積累了下來。
  解密四:病毒變異的趨勢是什麽?
  「人類完全消滅的病毒,目前也僅有天花病毒和牛瘟病毒兩種。」武桂珍說,病毒其實一直在尋求和人類、和自然界的平衡,「病毒在侵襲宿主的時候,會造成宿主細胞損傷,這就是病毒的致病性,也就是毒力。從進化角度來看,在不停的基因變異中,那些毒力强的子代病毒所感染的宿主會很快死亡,導致傳播鏈條中斷而被淘汰。而毒力弱的子代病毒所感染的宿主存活時間更長,會有更大的傳播幾率。所以,一個相對‘完美’的病毒,具有高傳播、低致命性的特點。」所以,病毒也在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一般認爲,病毒變異有著‘毒力變弱,傳播性增强’的趨勢,病毒的最終目的幷不是殺死宿主,而是‘活’下去和擴大自身‘領地’,這只有通過更多宿主傳播才能實現。」
  武桂珍說,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也可能存在上述趨勢。「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顯示,德爾塔變異株病毒載量比原始毒株高1260倍,且病人具有傳染性的時間更長。但即便如此,德爾塔變異株主要引發的是輕症、無症狀感染和普通型,重症患者較少,致死率更低。」同時,被德爾塔變異株感染的病人臨床症狀不典型,有的僅僅表現爲乏力、嗅覺障礙,或者輕度的肌肉酸痛,更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沒有症狀。「但是德爾塔變異株的免疫原性等生物學特性幷沒有發生顛覆性改變,現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疫苗對於德爾塔變異株依然有效。它的傳播能力很强,但致病力却遠不如埃博拉、非典等。」武桂珍再次强調說。
  吳尊友表示,減少和控制病毒變異,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傳播流行。「只要疫情控制住了,病毒就沒有機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就沒有機會再出現新的變異毒株。」
  解密五:以前的防控措施還有效嗎?
  「南京疫情出現後,我們及時加强防控措施,加强監控檢測,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同時,我國的疫苗接種範圍還在不斷擴大,有效的防控策略加上較高的疫苗接種率,我們有信心在近期控制德爾塔變異株在我國的散在流行,所以大家不必要過分擔心。」武桂珍對這一波國內疫情的控制很有信心。
  不過,德爾塔變異株的流行讓國內出現了一些已經接種疫苗的感染者,即「突破感染」。吳尊友解釋,要研製出一種控制病毒的疫苗,人的免疫系統必須要在病毒感染人體之後,産生抑制病毒複製的抗體,即中和抗體。如果不能産生中和抗體,或中和抗體不能控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或預防再感染,那麽就無法研製出疫苗,艾滋病病毒就暫時屬於這種情况。而疫苗的有效性的確與病毒是否變異有關,「如果病毒不發生變異,則疫苗效果最佳;如果病毒僅僅發生非常小的變異,對疫苗的保護效果也不會有多大影響;如果病毒變異很大,主要結構和性質發生變化,那麽,對疫苗的保護效果可能大大削弱,或者疫苗失去保護效果。」
  「關於新冠病毒變異以及變異對疫苗效力的影響方面,國家科技部專門立項,組織科學家團隊進行研究。病毒的突變很難預測,但我們在確保防控有力有序的前提下,做好病毒變異的監測和持續開展基礎性科學研究,一旦發現不利的突變苗頭,儘早實行隔離干預,將變異株控制在早期。」武桂珍說,前一段時間,我國首次成功阻斷了發生在人口稠密、流動性大的廣東省幾個地市的德爾塔變異株的本土疫情傳播,證明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是有效的。
  解密六:戰勝德爾塔的有效武器是什麽?
  武桂珍稱,「新冠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現有的各種突變株包括德爾塔變異株都是在一個血清型內發生的抗原漂變,只要變異沒有突破血清型的限制,現有的各種技術路綫的新冠疫苗肯定有預防和保護作用。」
  造成「突破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現有疫苗保護效力都難以達到100%;二是即便保護效力最好的疫苗,個體差異也會導致在免疫反應較低的個體上發生‘突破感染’;三是疫苗接種時間長短、病毒暴露的劑量和暴露方式,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疫苗的保護效果。」武桂珍稱,即便有「突破感染」,接種疫苗仍然刻不容緩。「從個體層面來看,疫苗除了可以防感染,還可以降低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從群體上看,雖然新冠疫苗不可能保護所有的人不被感染,但按照目前的保護效力,達到一定的接種率,就可以建立免疫屏障,預防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大規模暴發流行,也可以降低疾病負擔。所以,積極接種疫苗,保持較高的接種率對今後社會全面開放,終結新冠病毒大流行,維持醫療衛生系統的正常運轉意義重大,也是將來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生活正常化的前提條件。」
  接種疫苗對控制病毒變異也有重要作用。「一種病毒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機會越多,複製機會就越多,也就越有機會發生變異。因此,一是加快疫苗接種,提升接種疫苗人群的比例;二是發現病例後,迅速通過流調隔離暴露人群,這好比在病毒傳播的‘洪水外溢’過程中,築起一道道圍追堵截的大壩,從而把病毒傳播和病毒的突變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爲最終戰勝疫情提供時間。」武桂珍說。
  目前,各項針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研究也在同步進行中。武桂珍介紹,在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中,通過將已接種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人群的血清,與多個新冠病毒變異株進行交叉中和實驗後發現,中國生物新冠疫苗對包括德爾塔變異株在內的4種關切變異株都能實現交叉中和。即中國生物新冠疫苗仍能提供有效保護。包括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在內的多家單位已成功分離出多株德爾塔變異株,後續將嚴格按照人用疫苗質量要求進行毒株評價,篩選疫苗用毒種。
  與此同時,現有新冠疫苗研發策略也已經成熟。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正與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所等單位合作,開展貝塔變異株、德爾塔變異株等作爲新冠疫苗種子株的研發。而變異株的疫苗研發,可以比原始毒株疫苗研發相對快一些,「借鑒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發和生産模式,對其中的毒株或關鍵抗原組分進行替換,這將大大提升新疫苗的研發效率,及時地用於新型變異株的疫情防控」。
  「接下來要重點做好哪些工作呢?」《環球人物》記者問。武桂珍說,首先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這是儘快建立免疫屏障的關鍵。其次,要進一步加强科學研究和疫苗藥物的研發,研究保護率更高和保護範圍更廣的疫苗,包括針對新冠病毒突變株甚至是其他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的通用型疫苗。第三,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必不可少,這是應對由輸入疫情導致出現零星的本地散發病例的必要措施。爲了減少散發病例的數量,一方面通過國際疫苗接種認可和核酸陰性證明,減少輸入病例的可能性;同時需要加强監測,及早發現病例,做好流調和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精准防控,迅速撲滅疫情。最後,還是要繼續提倡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措施,比方說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儘量減少去擁擠的場所,幷使之成爲一種新常態。「大量研究表明,這些簡單易行的措施可以明顯降低傳染病的傳播。」
(楊學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