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事件客觀上或將「一桃殺三仕」


  張亞中事件繼續發酵,越演越烈。如果未能及時遏止,可能會在客觀上形成「一桃殺三仕」的惡劣效果。儘管張亞中可能會從「受壓者」、「受害者」,變成最大的得益者,盡管民調和流量不一定能轉化為選票,但不管輸贏,卻都成為「深藍」黨員和「韓流」們心目中的英雄,繼續在國民黨內以至台灣地區的反「獨」促統事業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不過,國民黨本身和朱立倫、江啟臣這三者,卻可能會成為真正的受害者,「唔死亦一身潺」。
  首先,國民黨是最大的受害者。本來一場可以勝利的選舉,卻讓人看穿手腳,與民進黨沒有甚麼差別,甚至比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時,蔡英文與賴清德殺得見骨見血,還要殘酷。暴露了國民黨不但是外鬥外行,而且連內鬥也是外行。
  其次,也暴露了國民黨兩位現任或曾任黨主席的「大咖」的弱點,不但是自己不惜降低身價,以「上駟對中駟」的體態捲入混戰,而且也因此而難以逃脫「追殺」的嫌疑,變成「加害者」。實際上,操持懲處張亞中的選監委員會,是國民黨中央的黨務機構。江啟臣雖然為參選黨主席而請假,但仍是黨主席,對此負有責任﹝江啟臣可能現在會後侮沒有接受張亞中「辭黨主席」的建議)。至少是人們認為,江啟臣的領導能力確實是有問題,無法駕馭及處理錯綜複雜的局面。而且人們從種種蛛絲馬跡中,分析該事件不但是針對張亞中,而且更是設下圈套,加害朱立倫,因而又將會揹上「不厚道」的包袱。
  而在朱立倫而言,也好不到那裡去。當日選監委員會的會議,並非每週例行會議,而是臨時會議。因而陰差陽錯地,出席會議的委員,除了是黨中央的專職黨幹之外,四名候選人的各一名代表委員,竟然只有朱立倫委派的代表委員姚江臨在場,其餘三名候選人的代表委員並未出席。因而朱立倫就在「不知情」地成了張亞中事件的「加害者」。尤其是在國民黨中央尚未發出新聞稿之前,會議的相關就已廣為傳播,更被人們認為是朱立倫陣營搶先散佈。而後來國民黨中央正式發出的新聞稿中,聲稱「張亞中同志近日多次攻擊朱立倫同志」,更加重了人們對朱立倫的反感。但據說這項內容是選監會的決議所沒有的,選監委員會的決議只是就事論事地認為張亞中的言行,違反了《國民黨主席選舉候選人競選公約》及《端正選風實施要點》,因而這則新聞稿的處理手法,被視為江啟臣陣營刻意要將朱立倫推往火堆上燒烤。
  正因為「代誌大條」,朱立倫和江啟臣兩人,都分別公開聲稱感到驚訝,並要求國民黨中央收回成命,不要處分張亞中,並分別列舉自己在此期間的行為角色,辯解自己並不知情。
  本來,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正處於民進黨嚴重失能失位之際,國民黨有機會翻身。因而廣大黨員都希望能選出一位有明確政治方向,有堅強戰力的黨主席,領導他們奮戰。但卻沒有「頂級大咖」出戰,其中的現任黨主席江啟臣的領導能力及實際表現,已經讓黨員們大倒胃口;卓榮泰雖然曾任縣長但卻沒有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的經驗;張亞中更是連黨政公職政面公議都擔任過,更是從來沒有與國民黨基層組織有過關聯,在實務上並非是黨主席的適當人選;只有朱立倫稍為好些,出任過直轄市長、「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主席,參選過「總統」,但卻背有「換柱」的包袱。因此,人們對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並不抱太大奢望。只能是從一堆「爛蘋果」中,挑選一個相對不那麼「爛」的蘋果而已。
  因此,最初的選情,是很單純的「朱江對決」。但張亞中的落場,卻充分發揮了「鯰魚效應」,激活了國民黨主席選舉的議題。尤其是在電視政見辯論後,他的民意支持度和看好度的急升,超越江啟臣,緊貼朱立倫。這就顯示,他的參選意圖,基本達到,那就是揭露朱立倫和江啟臣的「親美疏中」政治路線,將國民黨這艘航船的航向引轉回到正確的航道上。此舉也確實是將其他三位候選人都紛紛回頭擁抱「九二共識」,扭轉了去年初國民黨幾乎要拋棄「九二共識」的被動局面。因此,無論輸贏,張亞中都已是政治倫理上的最大贏家,確立了自己在在這場主席選舉中以至國民黨內的「關鍵少數」角色,成為黨內基本教義派的「精神領袖」。而且,其在反「獨」促統鬥爭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新黨和「白狼」地等,要實實在在得多。
  但張亞中並非沒有「罩門」。雖然他現在的聲量很高,不過人們仍然認為是「叫好不叫座」,尤其是那些有選票壓力,必須依靠全民選舉才能上位的「立委」和縣市長等,擔心如果是讓其當選黨主席,未來的兩場重要選戰,國民黨就將會「崩潰」。這個擔憂有其教訓前例,那就是形成「韓流現象」的韓國瑜的造勢場子,雖然人山人海,不過專跑韓國瑜新聞的記者卻發現,「來來去去這班人」,跟隨韓國瑜「南征北戰」,因而形成了「韓流」的假象。而且更要命的是,多是中年以上的人群,極少年輕人。而蔡英文的場子,每個場子的參加者都是新面孔,而且還多是年輕人。另外,在國民黨進行「總統」初選民調作業時 民進黨還可以哄抬被其視為「好打」的韓國瑜的民調。這個「規律」同樣可以適用於「張亞中現象」,而且在民調作業過程中,也確曾發現了民進黨人「灌水」的情況。
  但張亞中似乎是也犯了類似韓國瑜的錯誤,被可能帶有「嚴重水分」的高民調沖昏頭腦,對自己的言行「層層加碼」。一方面,導致朱立倫和江啟臣不同角度的反撲,其中朱立倫陣營擔心果真將被張亞中超越,因而喊出「棄江保朱」,並對張亞中採取了多方位的防範措施;而江啟臣陣營也非常不樂見張亞中聲勢鵲起,導致江啟臣被邊緣化,甚至落到「老三」
  另一方面,張亞中自己也淪落失控,除了是攻擊朱立倫「向AIT洩密」之外,還拋出了「五百萬美元支票」的「武器」,將自己在黨內的親密戰友洪秀柱陷於不義。在惹怒了洪秀柱後,在黨內就已經沒有重要盟友了。
  國民黨有如此小人惡鬥,要想翻身,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