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會場鬥爭:沒有硝烟的戰場

  在聯合國歷史上,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次數都比較多,最多的達到100多次。中國對行使這項權利歷來慎之又慎,是在安理會投否決票次數最少的常任理事國。
  自恢復合法席位以來,中國在聯合國會場這個「看不見硝烟的戰場」就不曾停止過應有的鬥爭。
  中國雖然擁有在安理會的一票否決權這一「重器」,却從不輕易出手,永遠把它用在維護聯合國憲章和國家利益的最關鍵時刻。即使是棄權,中國對它的使用也充滿了智慧。
  「該出手時就出手」
  否決權是聯合國憲章賦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權利。在聯合國歷史上,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次數都比較多,最多的達到100多次。中國對行使這項權利歷來慎之又慎,是在安理會投否決票次數最少的常任理事國。
  否決權不多用,然而也決不是不能用。
  1997年初,由于中美洲的危地馬拉長期與臺灣維持外交關係,並每年在聯合國聯署所謂要求臺灣「重返聯合國」的提案,中國果斷地否決了安理會關于向危地馬拉派遣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
  當時,該國連年戰亂、生靈塗炭,爲了促成該國和平協定的實施,危地馬拉急切希望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入駐。中國雖然也支持該國的和平進程,但危地馬拉與臺灣的關係以及執意邀請臺灣代表參加和平協定簽字儀式的做法嚴重破壞了中危在聯合國合作的政治基礎。
  中國多次向危及有關國家表明立場,要求危方撤銷對臺灣的邀請、停止支持臺灣「重返聯合國」的活動,但危方敷衍應付,錯誤地認爲中國不敢來真的,繼續一意孤行。
  在多方交涉無果的情况下,中國頂住多方壓力,在1997年年初舉行的安理會會議上果斷地一票否決了向危地馬拉派駐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秦華孫大使在投票表決時高高地舉起右手對決議草案表示反對時,安理會大廳內一片肅靜。」時任聯合國總部高級政務官的中國外交官萬經章如此回憶。
  在顯示力量的同時,中國外交也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鬥爭中采取了兩手策略,對事態的後續發展留有餘地。我方明確表示:如果危方確有誠意,能采取行動排除障礙,中國仍然願意重新考慮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後來的事態發展完全證明了中國當時做法的正確性。
  此後的十餘年間,在馬其頓、緬甸、津巴布韋、叙利亞等幾個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國又陸續單獨或與俄羅斯一起行使了聯合國憲章賦予的否決權。這向世人表明:中國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大國,在涉及維護聯合國憲章和捍衛我國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決不會猶豫含糊。
  有時,僅僅是聲稱要行使否決權,也是一種重磅的外交威懾手段。1992年,美英法三國一口咬定利比亞的卡扎菲政府策劃並實施了1988年發生在英國洛克比的空難和法航爆炸案,大力推動在安理會通過決議對利比亞實施嚴厲的懲罰性制裁。但當時它們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有三分之一的安理會成員認爲美英法對利比亞的指控還不足以構成對利實施制裁的合法依據,安理會內部不同意見頻現。
  中國時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從維護國際法權威、主持公道和正義出發,堅決反對國際恐怖主義行徑,但不贊成安理會倉促通過美英法起草的決議草案,並在非正式磋商中對決議草案提出了不少修正意見。其間,安理會舉行的多輪非正式全體磋商一直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由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大使和參贊參加的五國小範圍核心磋商也難以達成共識。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向國內建議:如果提案國不接受我們的修正意見,在證據不足的情况下强行推動安理會表決包含制裁內容的決議草案,中國可投反對票。這個建議獲國內批准,外交部當時稱之爲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動。
  中國反對決議草案的風聲一出,西方三國大爲震驚,以美國常駐代表皮克林大使爲首的提案國立即幾次主動約見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道豫大使,幾乎是用請求的口吻希望李道豫重新考慮中國的投票立場。
  後來,形勢發生了變化,綜合考慮多雙邊關係並權衡利弊之後,國內決定適時調整對策,指示代表團改投棄權票。中國的投票態度雖然有所調整,但中國的舉動已經引起各國的重視,我們主持正義的聲音已經傳遍了世界。在後續磋商中,英美法三國不得不認真考慮中國和其他理事國的修正意見,決議草案最終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微弱多數得以通過。
  「16次連續否決」
  大多數時間裏,中國在聯合國投否決票都十分克制。然而,中國也曾在聯合國連續投出16次反對票,彰顯了外交鬥爭的決心。
  1981年,聯合國要選舉新一任秘書長。候選人中有兩位呼聲最高,一位是上任聯合國秘書長、來自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另一位是坦桑尼亞的常駐聯合國代表薩利姆。
  瓦爾德海姆與中國的關係比較好。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逝世,瓦爾德海姆決定在聯合國總部下半旗致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瓦爾德海姆還主動提出讓中國多派些人到聯合國來工作。
  不過,中國與薩利姆來自的國家坦桑尼亞關係更爲深厚。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時,薩利姆在聯合國會議大廳裏興高采烈、手舞足蹈。更爲關鍵的是,當時聯合國已有過的四位秘書長中有三位是來自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希望能有第三世界國家的人選擔任這一職務。
  同時,美國反對薩利姆競選,選擇支持瓦爾德海姆。兩個擁有否決權的大國有了各自支持的對象。
  1981年10月27日上午,聯合國安理會舉行關于秘書長提名的第一輪投票。結果顯示:薩利姆得11票,但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了反對票;瓦爾德海姆得10票,也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了反對票。很明顯,兩張反對票一票來自美國,一票來自中國。
  聯合國秘書長的選舉是實質問題,必須獲得安理會9票以上且沒有常任理事國否決的候選人,才能够當選。因此,薩利姆和瓦爾德海姆都沒有成功當選,投票進入下一輪。
  8輪過後,兩人還是每輪都得到了一張分別來自中美的反對票。接下來中國能否堅持?中國代表團接到了鄧小平的指示:要「一否到底」。按照這個指示,中國代表團在接下來的8輪投票中,繼續投票否決瓦爾德海姆。相應地,美國也連續否決了薩利姆。
  中美各自連投16次反對票,怎麽辦?最後,爲打破僵局,聯合國安理會出臺了妥協方案,薩利姆和瓦爾德海姆兩人都退出選舉,秘魯著名外交家佩雷斯•德奎利亞爾當選。德奎利亞爾就此成爲聯合國歷史上第二位來自第三世界的秘書長。在宣誓就職時,他特別强調:我不會忘記自己來自一個發展中國家。
  安理會之外,中國在聯合國雖然沒有一票否決權,但仍然在恰當的時刻堅決鬥爭。
  2021年10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法國聯合德國、英國等國家以所謂「保障人權」爲理由就「死刑問題」遞交決議草案,意圖在全球範圍內廢除死刑。中國代表團對此果斷投下反對票。
  對于此舉,中國代表團表示:死刑問題是屬于一國主權範圍內的立法和司法問題。國際社會在死刑存廢問題上並無共識,很多國家都認爲,處理包括死刑在內的各種刑罰的存廢問題時,必須充分考慮各國司法體系、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中方實施「保留死刑,嚴格適用死刑」的政策。這是由中國社會的具體情况和打擊犯罪的具體需要決定的。中國刑法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適用死刑也有嚴格的使用標準和核准程序。
  代表團强調:「人權理事會討論和通過關于死刑問題的決議,應該采取客觀、公正、平衡的態度,尊重各國司法主權。我們不贊成將司法問題人權化,更不贊成炒作死刑透明度問題。」
  儘管中國、日本、印度等12國反對,但阿根廷、巴西、法國、德國、韓國、英國等29國投下贊成票,另有5國棄權,該議案最後還是得到了通過。不過,中國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已經清晰地傳遞給了全世界。
  棄權的智慧
  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了除斷交和封鎖以外的一切施壓手段。中國外交包括在聯合國的外交一度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的錢其琛在他之後撰寫的《外交十記》裏回憶:「一時電閃雷鳴,烏雲翻滾,黑雲壓城城欲摧」。他說,這是「中國外交所經歷的最艱難的時期」。
  彼時中國的外交敢于鬥爭,善于應對,頂住了西方的壓力,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與尊嚴,向世界證明「中國的長城,堅不可摧」。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出兵入侵並吞並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8月7日,美國總統老布什簽署出兵海灣的行動計劃,並開始調兵遣將,準備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
  爲了師出有名,美國需要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的蘇聯當時正處在崩潰的前夜,自顧不暇,中國的態度變得十分關鍵。中國贊成譴責甚至制裁伊拉克,但不贊成聯合國授權動武。美國十分擔心聯合國授權被中國否決。而當時的中國正遭遇美國的全面制裁。
  「中國外交抓住海灣危機的機遇,運用高超的外交藝術,對美國展開攻勢,逼迫美國在對華關係上讓步。」時任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副司長的華黎明如此評價。
  當年9月,時任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出席聯合國大會,在會見西方國家外長時明確向他們傳遞信息:「中國對安理會有關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都投了贊成票,這是不容易的,因爲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有三個還正在對中國進行制裁,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10月下旬,外交部發布消息:錢其琛將在11月初以中國政府特使的身份出訪海灣和中東。美國聞訊後迅速發聲,稱國務卿貝克11月3日出訪中東,希望中美兩國外長6日在開羅見面商討海灣危機。
  中方隨機應變,調整了出訪順序,把6日啓程前往中東的首站改爲埃及。中美外長在開羅機場「巧遇」,並進行了長談。美方的核心關切還是中國關于安理會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的態度。錢其琛智慧地勸美國「要看得遠一些,和平解決需要的時間也許長些,但後遺症會少些」,對美方授權動武問題不直接表態。
  事實上,錢其琛與貝克在此次「巧遇」中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討論了中美關係,並就兩國外長互訪達成了諒解,實現了對美關係的突破。
  美國力圖在當年11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期間通過一項新的提案,讓聯合國必要時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爲換取中國贊成或不否決美國的提案,美方主動邀請錢其琛正式訪美。
  然而,錢其琛到達紐約後,美方又橫生枝節,提高了要價,把訪美安排與投贊成票掛鈎。我方據理力爭,原則立場寸步不讓,最終錢其琛代表中國對美國的決議案投了棄權票。決議以12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獲得通過。美方松了一口氣,但是找藉口取消了老布什總統與錢其琛的會見。
  此時此刻,中方面臨兩難的選擇,或不去華盛頓,或去了總統不見。我方經反復權衡,決定拒絕「二選一」,而是另生一策。錢其琛指示駐美大使朱啓楨星夜趕回華盛頓與美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通電話。次日清晨6時對方回復:歡迎錢其琛按計劃訪問華盛頓,老布什總統期待會見他。
  棄權背後也有大智慧,中國在聯合國的外交多次經歷驚濤駭浪,愈發成熟。
(菲尼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