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進制度》助力澳門向知識型社會變革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於1993年出版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中明確指出,我們生活在變革中 – 向知識社會的轉變。他認為,知識社會的核心資源不再是資本,不再是自然資源,也不是勞動力,而是知識。價值的創造有賴於「生產力」和「創新」,兩者都是知識的應用。而知識社會的主導力量是「知識工作者」。德魯克先生的遠見卓識在今天依然令人震撼並獲得啟發,我們也在現實世界中見證並實踐德魯克先生所預見的朝向知識型社會的變革。
  人才資源在知識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才帶動創新,創新活動創造價值、滿足顧客需求、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並產生更多的工作崗位。德魯克先生指出:「… 知識工作者擁有他們的知識並且可以隨身攜帶。」人才流動雖非新現象,但知識經濟的環境中,人才流動更趨頻繁,皆因知識蘊藏在人才中,有道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爭奪知識型人才已非一國之所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早已各出奇謀,推出在全球範圍吸引人才的國家性策略,藉此彌補出生率不足及人口老化對人才供應的制約,亦為發展更強大的經濟提供充足的創新力。
  舉例來說,澳洲政府的 「創新簽證」 (Visas for Innovation)就開宗明義:「澳洲需要吸引最聰明和最優秀的人才,以幫助發展更強大的經濟」。其中「全球人才簽證計畫」是一種簡化的簽證途徑,適合高技能專業人士在澳洲工作和永久居住。另一個「全球人才僱主擔保簽證計劃」旨在吸引外國企業家及初創企業的新簽證。加拿大政府推出的「環球技能策略」 (Global Skills Strategy),高技能人才可藉三種途徑快速進入加拿大:短期工作許可豁免、高技能人才特快工作簽證(疫情前只需兩周,疫情中稍長)和全球人才流安排。日本的「高度人才簽證」(高度專門職1號・2號)目的是通過給予優惠居留簽證和優待條件吸引外國高級專業人才到日本工作。高度人才簽證的持有人只須在日本住滿 3 年或更短的時間便可申請入籍。日本政府對於高度人才的概念是無法替代的高品質人才,且為日本產業帶來創新。
  今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把創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構建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科技力量等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到搭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多層次創新平台,旨在全面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之目標。故此全國各地對人才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內地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深圳一直是人才的首選落戶城市,不少二線城市也急起直追招攬人才,無論一線還是二線城市都相繼推出引進人才的計劃。而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也紛紛加入爭奪人才的行列。
  澳門特區政府新近發佈的《人才引進制度》諮詢文本,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澳門為知識型經濟已作出了相當充分的準備,澳門高等教育及其科研近年發展迅速,一些領域(如中醫藥、微電子、智慧城市關鍵技術)的科研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國內前沿,與內地的科技交流合作日益緊密。部份科研成果(如中式保健品「益智素"、微流控芯片和「體外診斷"技術工具等)已成功轉化。澳門是大灣區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未來通過建設琴澳深度合作區,更有機會帶動澳門創新科技行業迅速發展。然而澳門發展多元的知識型經濟仍有諸多挑戰,知識型經濟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知識型人才的稀缺性就是其中之一。在知識型經濟競賽中,澳門需要更多的高端及領軍式人才。簡單來說,澳門正在轉向多元的以知識型經濟為中心的嶄新格局,需要更多高階的「知識工作者」加入和助力澳門的變革。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刻!

徐建 澳門大學副校長
阮家榮 澳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