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止咳枇杷葉

  枇杷葉,爲薔薇科植物。枇杷乾燥,又稱巴葉、蘆橘葉等,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等。
  枇杷葉作爲常用中藥,始載《名醫別錄》,以葉片大而肥厚,棕綠色,葉背毛密者為佳,枇杷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果品,以塘栖枇杷聲譽最著,産于浙江余杭塘栖。塘栖與江蘇吳縣洞庭東山和福建莆田寶坑,並列爲我國三大著名枇杷産區。
  我國栽培枇杷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西漢時,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就有「枇杷十株」的記載。當時,枇杷是人工栽培的主要果樹,唐代時流傳到日本。到了宋代,種植地已擴展到長江流域和華南諸省。塘栖枇杷,至今已有1300多年。早在唐代,就被列爲貢品。清代時,塘栖已成我國枇杷主要産地之一,素有「枇杷之鄉」之稱。淸代《塘栖志》記載,塘栖産枇杷,勝于他處。」「四五月時,金蟬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遠販蘇滬,嶺南荔枝無以過矣。」枇杷名稱較多,古人曾稱爲「盧橘」「金丸」等。宋代詩人蘇東坡有「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詩人陸游有「難學權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等詩句。更有趣的,還有稱枇杷爲「琵琶」者。據傳,過去有個書生,不知枇杷也稱琵琶。有一次,他收到一位朋友送來的一籃枇杷,見禮帖上寫有琵琶」二字,自認爲別人用了白字,一時興起,即寫一詩譏諷道:「枇杷不是那琵琶,只爲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過絲管盡開花。」實際上,名爲「琵琶」不無道理。宋代《本草衍義》中記載,因枇杷葉厚長,呈橢圓形,狀如琵琶,故而得此名。塘栖枇杷品種多達二十餘種。分大類爲白沙、紅種、草種三類。其中白沙果皮淡黃,果肉色白,核小汁多,味鮮且甜,被譽爲枇杷珍品;紅種的特點是皮色楂紅,果大肉厚,汁多味美,紅種之中的「大種」,果皮殷紅,大如鶏蛋;草種之中以「紅毛丫頭」爲好,果實雖小,但味甜可口。
  塘栖枇杷之所以品種多,産量高,是因爲塘栖位于古運河畔,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雨水充沛,自然條件十分適宜枇杷生長。再者,果農在長期的裁培實踐中,積累了才富的經驗。據史料記載枇杷須接乃爲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無核也。」古時,人們爲了使枇杷果實無核,還采取了摘除花蕊的措施。枇杷爲薔薇科喬木,一年四季,常綠蒼翠。寒冬時節,傲雪開花。初夏時,枇杷由黃變紅,漸漸成熟。枇杷果肉營養豐富,內含蛋白質、脂肪以及糖、鐵、鈣、磷、胡蘿蔔素等多種成分。中醫常用以清肺、止咳、潤喉解溫、和胃。
  鄭板橋雖一生坎坷,却活到七十三歲,逾越古稀,在當時堪屬長壽。晚年的鄭板橋,一直幽居茅舍。一次,他偶患咳嗽,却厭服湯藥。於是,就到自己的庭院裏隨手摘了十幾張枇杷葉,抹去細毛,然後用泉水煮茶。誰知連飲數日,咳嗽竟然痊愈了。
  爲何枇杷葉能够治療咳嗽?原來,枇杷不但果實漿汁清香甜美、味道可口,而且果實及葉皆是良藥。枇杷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對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很好的作用。枇杷中的苦杏仁甙,能够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容易被人認爲是「廢物」的枇杷葉,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止咳藥。枇杷葉味苦性平,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之功。國外醫學實驗證明,以枇杷葉爲原料製成的枇杷茶還具有降血糖和抑制血壓升高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