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困,困在「台獨」和「民主」

  去年4月臺灣島內台鐵脫軌致人傷亡、缺水、缺電、疫情暴發缺疫苗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民衆怨聲載道。民進黨當局及蔡英文本人的民調滿意度應聲滑落,島內輿論稱民進黨執政或由此陷入危機與困境。
  但如果這僅僅是民進黨的危機與困境也就罷了,且由它自作自受去吧!然而,因爲民進黨當局治理無能與政客缺德導致的缺水、缺電、缺疫苗……這哪一項受害的不是臺灣的社會大衆!說到底,這是民衆之困、台灣之困,相比於民進黨當局所謂的困境,這才是真正的困境。
  困在「台獨」
  說到「台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兩岸衝突、台海戰爭的風險。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一面。但「台獨」長期損耗臺灣社會機體、阻碼臺灣社會發展的一面,經由民進黨等「台獨」分裂勢力話術的掩蓋,却常常被人們忽視。5月,臺灣疫情暴發以來,島內疫苗奇缺,各界紛紛呼籲輸入大陸疫苗,但民進黨當局却始終拒絕。所謂「法規」「安全」「標準」等等,不過就是個藉口,根本原因還是「台獨」意識形態作祟。在事關民衆生死的問題上尚且如此,遑論其他。
  其實,「台獨」之害何止於此!
  因爲「台獨」的存在,統「獨」矛盾長期困擾著、也撕裂著臺灣社會。儘管經過自李登輝以來近30年「台獨」分裂勢力的持續影響和改造,臺灣社會統「獨」意識出現了去統向「獨」的趨勢,現今的民進黨當局也利用政治權力極力打壓島內主張統一的聲音,但是,臺灣社會在潜意識中都明白:「台獨」此路不通。這就決定了,「台獨」雖然一時得勢,但它不可能根除島內主張統一的聲音,而島內的統一意識雖然一時被壓制,但遲早會被喚醒。這意味著,統「獨」鬥爭將在臺灣社會長期存在,影響著臺灣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從而無法將精力真正聚焦於解決發展問題。
  因爲「台獨」的存在,它持續消耗著臺灣有限的資源。以這次新冠疫情爲例,民進黨當局爲了「以疫謀獨」,又是打腫臉充胖子到處捐贈口罩,又是四處求人幫忙企圖叩開進入世衛大會的大門。在臺灣自身的疫苗尚無著落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的高官却還忙著四處幫所謂的「友邦」聯繫疫苗。這不是在無謂地消耗臺灣的資源?事實上,爲了「台獨」這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從李登輝、陳水扁再到現在的蔡英文,注入了太多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它不僅阻礙了兩岸統一的步伐,干擾了大陸的發展,根本上還在消耗臺灣,耗死臺灣。
  因爲「台獨」的存在,阻礙了臺灣更好地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的發展。多年來,臺灣經濟發展借由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而獲益良多。臺灣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出路在大陸,這已經是越來越被證明的事實。然而,爲了謀求「台獨,從李登輝到民進黨,都刻意回蘧這一事實,無視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臺灣經濟的客觀需求,極力淡化甚至企圖阻斷兩岸經濟聯繫,推行所謂「兩岸脫鈎」。李登輝推行的「南向政策」,讓臺灣當年規劃的「亞太營運中心」構想成了泡影;蔡英文當局推行的「新南向」變成「新難向」,讓臺灣在新一輪的區域經濟整合中有門難進,落得形單影孤。這些都讓臺灣一再錯失機遇,不能够從大陸發展機遇中獲取更多更好的發展收益。
  困在「民主」
  以1986年國民黨十二届三中全會爲標志,臺灣開啓了由所謂「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並經由開放黨禁報禁、領導人直選、「政黨輪替」等,實現了所謂「民主化」,形成了由選舉分配政治權力的西式政黨政治。由此,臺灣也被西方捧爲「民主模範生」。
  然而,伴隨著「民主化」進程,在一次次選舉贏家高呼「民主的勝利」的歡呼聲中,臺灣經濟發展却逐漸停滯不前。尤其是在被視爲臺灣「政治民主化」重要標誌之一——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之後,也即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首次執政之後,臺灣經濟發展更是江河日下。伴隨「政治民主化」的却是經濟日漸下滑,「威權政治」時代開創的「經濟奇迹」却在「民主政治」時代被消耗,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固然,臺灣作爲一個不大的外向型經濟體,影響經濟成長的因素很多,「威權政治」與「經濟奇迹」也未必有必然的關係。但是,臺灣「政治民主化」與經濟增長放緩下滑在時程上的高度契合,這不能不讓人們思考二者之間的關係。
  在西方的政治話語中,臺灣的「政治民主化」被歸爲所謂「第三波民主浪潮」,它的起點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高潮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然而,環顧世界,那些在所謂「第三波民主浪潮」中,像臺灣地區一樣采用西式民主體制的所謂「新興民主國家」,可謂乏善可陳,大多都處於政治腐敗、經濟衰敗和反復的治理危機之中,而且至今難以擺脫原殖民國家的宰製。
  正如臺灣著名政治學學者朱雲漢教授所指出的,「一場百年不遇的新冠病毒危機,揭露了美國式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與嚴重不平等,也戳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體制賦予他們普遍具備良好公共治理能力的神話」。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民進黨當局精心編織的「防疫神話」,被5月疫情一夕擊破之後,人們看到的是當局各種各樣的倉皇失措、荒腔走板,以及社會恐慌情緒的彌漫,加上經年累月導致的缺水、缺電問題的集中暴發,無不盡映出體制的失能與治理的失敗。
  所以,所有的一命絕非巧合,答案已經昭然若揭,那就是:問題的癥結正在於被西方、也被臺灣奉爲圭臬的所謂「民主」。
  原因何在?原因在於,西式民主在西方國家巔峰時期的繁榮發達、特別是美畫强大國力的襯托下,顯得美侖美奐,讓人以爲這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好制度、最佳模式,以至有人稱之爲「歷史的終結」。
  然而,人們忽略了,同時也是西方一再掩蓋的那段血腥歷史,那就是西方崛起靠的是殖民、掠奪、壓迫。人們還忽略了,西方民主的理論前提與制度設計的天然缺陷,以及西式民主體制數百年自身發展演進的歷史過程,誤以爲西方那一套是放之四海皆宜的所謂「普世價值」。但事實上,任何的制度體制都應與本國本地區的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落實民主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而民主的目的乃是爲了實現良善的社會治理,除此之外別無額外價值。
  臺灣的所謂「民主化」,其實就是生吞活剝地照搬西方民主那一套。這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承襲了西式民主體制固有的缺陷和問題;另一方面,在臺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民主化」與「台獨化」相互交織,「台獨」借由「民主」而蔓延,嚴重撕裂了臺灣社會,激化了社會矛盾,政黨競爭也呈現出你死我活的對抗態勢。
  而在一個存在嚴重對抗性矛盾的分裂社會中,西式民主體制是無法正常運作的,也是無法凝聚社會共識實現良好社會治理的。也因爲如此,臺灣的所謂「政治民主」,除了淪爲政黨借由選民之手定期投票進行權力分配和政治分贓的工具之外,很難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上有所建樹。這也就是伴隨「政治民主化」的却是經濟衰退,台鐵事故頻發却難以改正,眼看著發生缺水、缺電却無力解決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說「台獨」是臺灣社會的一顆毒瘤,那麽對現行這套西式民主體制的迷信就是麻醉臺灣社會的鴉片。「台獨」不除,臺灣永無安寧之日;「民主」的迷思不破,臺灣就不可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模式,那麽換了誰來做也都將大同异,難有改觀。「台獨」不除,臺灣將繼續內鬥內亂;「民主」不修,臺灣將繼續內卷內耗。二者都將讓臺灣每況愈下,遑論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去除「台獨」與破除對西式民主的迷信是聯繫在一起的。因爲,「台獨」分裂勢力面對大陸自知力量不够,爲了實規「台獨」,它必然投靠西方千涉勢爲了取悅西方干涉勢力,它必然選擇走西方認可的道路和模式。現今的民進黨當局不正是如此嗎?
  「台獨」意味著戰爭,對此島內社會是清楚的,因而多少還有所警惕。但是,對於現行的這套西式民主體制對臺灣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障礙,島內清醒的人恐怕寥寥無幾。朱雲漢教授稱:「美國民主體制也一步一步走向衰敗,並成爲散播劣質民主的最大感染源。」對此,緊抱美國大腿做若「台獨」迷夢的民進黨自然是不會承認的,而忙著爭權奪利的其他政黨、政治人物大概也是無暇思考的吧﹗
(海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