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花廳的日子

  1961年,我走進西花廳,到周恩來總理身邊當衛士,從此一直陪伴總理。1976年,總理去世後,我又給鄧大姐當警衛秘書。30多年間,通過近距離感受周總理和鄧大姐的一言一行,我深刻體悟到老一輩革命家勤儉節約、嚴於律己、心中無我,永遠把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尚情操。
  艱苦樸素方顯純真本色
  周總理的節儉,首先體現在飲食上。
  開會用餐「四菜一湯」的規定是周總理親自下達的。那是1960年的夏天,中央在北戴河開會,總理規定了用餐的標準,就是「四菜一湯」。這四菜就是魚、肉、蔬菜之類的,絕不會有生猛海鮮美味佳肴。國務院開會的用餐,每人一碗大繪菜,其主要原料是大白菜、粉條、豆腐、排骨之類,桌上再擺幾碟泡菜、醬菜、青椒之類的小菜。會務處按定量收取用餐人的糧票和錢,規定每人每餐3兩糧票、4角錢。
  1959年至1961年自然灾害期間,周總理號召全民節約糧食,以支援缺糧地區。他自己帶頭將自己的口糧定量由原來每月27斤減至15斤,鄧大姐的由原來25斤減至13斤。周總理還給自己作出規定:要少吃肉、少吃魚、多吃菜。我們瞭解總理的脾氣,他說少吃,你就不能按照原先的量給他吃,不然他會嚴厲批評,還會一口不吃地退回。三年中,周總理從來沒有吃過他喜歡吃的蹄膀,他和鄧大姐還一再囑咐每月的糧食不能超過定量。1962年6月,周總理去吉林省長春市視察工作。一到住地,衛士長成元功就給當地接待部門列出了禁吃的菜單,除山珍海味不要吃外,連鶏、鴨、魚、肉、鶏蛋、罐頭、香腸也列入其中。這個單子也是總理交代的。
  在穿的方面,總理更是嚴格要求自己,絕不允許奢侈浪費。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曰,周總理出訪了非洲、亞洲14個國家。出訪的國家多、時間長,而且氣候多變,我們商量後報總理同意,給他做了3套中山裝。他指定用自己的工資付錢,內衣不准做新的,說是內衣舊一點,穿在裏面沒關係。我們又選了幾件較好的襯衣、兩套睡衣,其中一套已打了補丁。出訪前,我們幾人就商量在哪個國家訪問,就把穿過的襯衣、睡衣請我們大使館裏的女同志幫忙洗,因爲這些衣服很破舊,不好意思交給外國人洗。1963年12月14曰,周總理一行到達埃及首都開羅,這是14國訪問的第一站。當地天氣很熱,我們把總理換洗的衣服交到使館,使館的同志見了都天吃一驚,誰也沒想到,爲全國人民操勞的周總理穿的竟是這樣的舊衣服。
  在用的方面,周總理依舊簡樸如一。
  總理夜間辦公,燈光的亮度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原有的一盞臺燈裝有三個燈泡,以便根據需要調整亮度。這種燈泡的度數較大,辦公時間久了,燈下溫度較高,特別是到了夏天,有一種炙烤的感覺,於是我們就打算給總理換一個日光燈。找來找去,我們發現市場上沒有合適的,又不方便到廠家定制。於是,我們請來中南海機關的電工、鐵工師傅,用已有的水管、鐵皮加工焊接,再刷上油漆,成了一盞落地臺燈。總理試用了一下說,做得不錯,工藝水平不低,又快又省。我們看這盞臺燈使用效果不錯,便請他們爲總理又做了一盞小一些的,便於挪動。1974年周總理住進醫院,我們把這盞小臺燈擺在了病房的辦公桌上,它伴隨著總理度過了最後的夜晚。
  嚴於律己彰顯黨員風範
  周總理曾經對我們有「六不准」的要求:不准用總理辦公室的名義謀私情、不准提前超標晋職晋級、不准搞特殊、不准接受禮品、不准占用公家的東西、不准盛氣凌人。對身邊人尚且這樣髙標準要求,可想而知,總理在嚴於律己方面做得更是嚴格。
  周恩來是當年我們國家領導人中出國訪問、國內視察次數較多的一位。離京赴外地視察,一般隨行人員只有5至6人,包括秘書一人(視需要決定去分管內事的還是外事的)、保健醫生一人、警衛兩人。1967年後,總理因心臟不好,增派一名護士,警衛局派前站人員一兩人負責聯絡。周總理在國內視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1.不准省、市領導人到車站、機場迎接。
  2.不准宴請、不准陪餐。
  3.兩菜一湯,不招待酒水,不吃高級菜(如魚翅、燕窩)。
  4.房間內不准擺糖果、水果,茶葉自備。
  5.去公共場所,不封園、不閉館、不戒嚴。
  周總理公私分明、嚴於律己,絕不占公家一絲一毫的便宜。
  「文革」前的幾年,總理工作和生活比較有規律,晚飯後,有時可以抽出點時間,去劇院看看節目。但總理看戲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他自己還有警衛局派去的人的票錢全部由他付,每次去公開演出的劇場看戲前,他都要再交代一遍我們要買票入場。
  周總理有一塊上海牌手錶,是1961年從上海手錶廠買的。時間久了,手錶逐年老化,原有的夜光不亮了,走時也不太准。張樹迎和我商量,有機會去上海再給總理買一塊,總理也同意了。1972年,周總理去上海,我們打聽到上海出了一種表,質量不錯,於是就請上海方面的同志幫忙選一塊,這事很快就辦好了。當時總理正在開會,我們準備會後向他報告。沒想到,還沒等我們報告,他就把張樹迎和我叫去,問手錶的審。張樹迎向周總理說明了事情的經過,總理聽後沒動火,但還是批評我們說,爲什麽不先問他一下。他要我們馬上把表退了回去。
(高晨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