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親身體驗記錄奮鬥成長 ——12位台灣青年視角展示一個真實的大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選擇來大陸生活發展。在這片熱土之上,每天都有無數的機會産生:有的人大展拳脚、實現抱負,通過奮鬥成就更大的自我;有的人結朋交友、成家立業,扎根第二故鄉的「舒適生活圈」。當然,面對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也擔憂疑慮:我能適應新的環境和思維方式嗎?我們以12臺灣青年在大陸不同城市工作生活的故事爲綫索,講述他們的親身體驗、記錄他們的奮鬥成長,以青年視角展示一個真實的大陸。
  逛夜市:既親切,又有歸屬感
  「這是臺灣臭豆腐——麻辣鴨血臭豆腐,一盒20塊錢,以我的收入來說,每個月能買500碗。」臺灣青年廖劭桓說。
  除了麻辣鴨血臭豆腐,廖劭桓還在「夜昆山」水上夜市發現了芋圓、可麗餅等不少臺灣美食,這些家鄉味道讓他覺得既親切,又有歸屬感。
  「我們平常晚上6點下班,有時候想找點新鮮的就來這邊吃。光鮮亮麗的昆山夜市,人潮也是不少的」,今年26歲的廖劭桓在江蘇昆山的一家公司裏當人力資源主管。除了工作,愛好攝影的他,常在周末假日去大陸的其他城市走走看看,「我常常會喜歡到不同的、有湖的場景去拍一些湖中的倒影。用相機鏡頭,我可以記錄自己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常會發現各種不同的美。」
  人間烟火味,最撫凡人心。廖劭桓說,儘管現在全世界還有很多地方有疫情,不方便出來逛,但是在這個時刻,才會更需要這種平平淡淡、又很有趣的生活,「我覺得這才是整個人生中最精華的部分」。
  開農場:一種美好和幸福的感受
  今年剛滿40歲的臺灣人莊慈芯,有一個「田園夢」。「我希望能够有一個自己的小小基地,展現給更多的年輕人看——一個在農村結合大自然、結合創意、結合自己的理想,還有自己想要發揮的天賦才華的小空間,它可以是什麽樣子的一種美好、一種幸福感。」
  爲了實現這個夢想,2017年,莊慈芯和丈夫辭去高薪工作,來到四川成都,成爲了一對「蓉漂」夫妻。2019年,莊慈芯成立了「築田農旅」品牌,「我希望號召更多的青年人,包括兩岸的設計師、建築師、園藝師、厨師等等,都能够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把農場和農村做得更美好。」而「諾愛之家」有機農場就是這樣一塊「試驗田」,「這裏有食物森林、堆肥基地、避暑池塘、大片稻田、小動物們……元素非常多元,這就是成都最時尚的農場!」談到自己的農場,莊慈芯總是能够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其中,最特別的記憶就是在這裏舉辦了她自己的婚禮。
  「2018年的3月,天氣特別好,地裏開滿了油菜花,我們把拖拉機當婚車,開進了現場,驚呆了所有人」,每次談到自己的這個創意,莊慈芯都能笑出聲,「100多位賓客不僅見證了我們的幸福,還感受到了現代鄉村的美麗。」
  「時尚農場除了需要蔬菜、大米、好看的花朵,當然更需要的是人」,莊慈芯說,這也是自己特別重視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的原因,「未來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我們的行列。」
  交朋友:挺放鬆,是老鄉的感覺
  「我現在在做一個叫『青年抱』的自媒體,在業餘時間或者放假的時候/我想利用自己的視角,去找尋昆山這座城市一些有趣的人、事、物,去記錄訴說一些故事。」臺灣青年林芝羽說。
  2016年,從大衆傳播系畢業的林芝羽來到江蘇昆山實習,一待就是5年。在這期間,她不僅成功創業,在物聯網行業做得風生水起,還開設了「青年抱」微信公衆號,在台青會結交了不少好朋友,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社交達人」。
  「其實我性格有點悶,在陌生人面前還是挺不好意思說話的」,林芝羽靦腆一笑,「但是當地的昆山台青會特別熱鬧,平時會組織大家聚會吃飯,每個月還有一個主題活動。在這種社團活動裏,我就還挺放鬆的,都是老鄉的這種感覺。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在這裏嘗試後,才在回臺灣的時候,和朋友在一起玩的。」
  當月的主題活動是卡丁車比賽,一共有72個人參加,包括一些台青家庭——這也是林芝羽的第一次嘗試,雖然比賽是最後一名,但她還挺開心,「我平常開車就開得很慢、很謹慎,這應該是本性難改。」
  林芝羽坦言,在臺灣工作的話,社交圈最多就是同事,或者以前的同學,但是他們也都很忙。「所以我那天跟朋友講,好像來到昆山就不太像在臺灣,社交幅度只有這麽小。其實在昆山,你只要走在路上或者在一個餐廳裏,就很容易遇到『那個我也認識,這個我也認識』的情况。大家也都很團結有愛,所以反而在昆山認識的人比在臺灣多了很多。」
  開工廠:想要機會和拼一拼,可以來試試
  來自臺北的李魏克,如今定居在江蘇無錫,是一家潛水器材設備公司的總經理,「我們生産潛水夾克的製造基地,占地大概10畝,有100多個員工。我們的産品外銷到世界各地,加拿大、美國、歐洲,像這些潛水特別發達的地方,都有我們産品的身影。」
  「這是潛水浮標,全部是我們自己製作的;還有潛水浮球、各式各樣的潛水夾克,我們一直訂單不斷」,說到跟産品和生産有關的事兒,李魏克總能滔滔不絕:「我們工廠裏有裁剪、檢驗、連接、車縫等車間,製作工序特別嚴格。」但也是因爲這樣的高標準,過去工廠一直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價格和運費都格外昂貴。李維克不禁想:難道國內真的找不到頂級材料嗎?
  後來,李維克派了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在華南地區發現了所需材料,「當地的産業鏈特別好、選擇特別多,我們對各種材料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最後才決定用這個材料比較强、價格又便宜的布料做我們所有的氣囊。」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工廠一度停工,李維克坦言,確實對他們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比如工廠裏的遊泳池,平時是做測試用的。夏天的時候,我們會開放給大家去做訓練,節假日的時候,大家會帶小朋友一起來玩。因爲疫情的原因,我們這些設施都臨時關閉了,但是也正好趁這個機會,我們把池子底下的水泵等設備都整修了一遍。」
  如今,工廠已經復工,訂單也越來越多。李維克說:「很多人問我,來大陸發展怎麽樣?我個人的感覺是,這邊有更多的機會——龐大的人口數量,意味著有很廣闊的消費市場和配套廠商。但是相對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爲同樣一件事情有太多人在一起做了。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想要機會,想要拼一拼,可以來大陸試試看。」
  旅遊:收穫快樂,也開拓了眼界
  「我吸了好幾十口氧之後,終於成功登頂玉龍雪山,發現這裏的風真的非常漂亮。雖然現在我的眼睛有點睜不開,也特別的累,但是看到這個美景真的是值得的。」臺灣青年呂羿辰說。
  在重慶上大學的臺灣青年呂羿辰,是個愛好旅行、喜歡探索的「時尚小夥」。假期的時候,他和好朋友們來到了雲南麗江旅行——這個位於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連接部位的城市,和呂羿辰從小生活的城市完全不一樣,「我在這裏吃了包漿豆腐、黑山羊火鍋,醬汁很特別,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食材的份量也很大、很新鮮。」
  除了飲食習慣不一樣,第一次在茶馬古道上騎馬的呂羿辰,也覺得很新奇:「這段路非常顛簸,我整個人都要跟著馬一起搖擺,但是沿途的風景却非常美麗,空氣也很清新,我拍了很多不錯的照片。」
  最讓呂羿辰難忘的是玉龍雪山。作爲一個不太常見到雪的南方人,呂羿辰被這個白茫茫的世界所震撼,「這裏的雪真的太亮了,導致我眼睛都睜不開了。因爲髙原反應,我說話已經開始有一點喘了,頭也很疼,但是我們慢慢的徒步走到山頂,能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冰雪世界,比電影裏還夢幻。」呂羿辰說,旅行可以見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風景、瞭解不同的文化生活,在收穫快樂的同時,也讓他開拓了眼界。未來,他還要到處走走,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看展: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
  雪梨同學(化名)是一個愛好看展的插畫設計師,北京大大小小的藝術館去了不少,最近讓她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位於順義區的松美術館,「它的前身是一個馬場,後來設計師運用環保與藝術的理念,將廢舊的馬場變成了現代化的博物館。館內有2000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和33畝的院落,而199棵松樹的點綴,使松美術館靜謐而別具一格。」
  近日,藝術家Lang帶著Hirono(小野),在松美術館舉辦首次綫下藝術展——只要那個早晨不來,就沒有什麽可以傷害你。展覽首次集中展示了小野系列繪畫、雕塑、裝置、動畫和潮玩。雪梨同學在看到Lang繪製的作品時,不僅感慨道:「時間會走掉,性格會改變,身體會衰老,唯有那些在瞬間表露出來的情緒和狀態才是我們真實的樣子。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由、天真、悲傷、善良、痛苦、喜悅、懦弱,有時會被社會屬性下的我們藏匿起來。」
  「藝術作品常是每個人成長的縮影,情緒地投射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自己變化的樣子,在尋找中發現同類,在微妙的情感體驗中找到共鳴」,雪梨同學說,她也常在展覽中找尋靈感,創作出自己的插畫設計作品。而北京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讓雪梨同學驚喜不斷,「這裏能看到全世界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的源泉寶地。」
  漫步藝術街區:風貌道路保留了城市的歷史
  從臺灣來大陸上學的Luciana,結束隔離後,立刻開啓了在上海「逛吃逛吃」的愉快生活。除了品嘗上海的特色生煎外,她還來到了著名的武康路——這條上海市徐匯區的道路,被譽爲「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沿綫保留37處歷史建築,其中優秀歷史建築14處,是文藝青年最愛的上海打卡地之一。
  「宋慶齡故居就在淮海西路武康路口,房裏面不能拍照,擺放了很多石刻擺件和風景油畫,有過廳、客廳、餐廳和藏書室,看起來很典雅,充滿藝術氛圍」,走在宋
  慶齡故居房前的草坪上,Luciana說,武康路上有分優的名人故居「密度」較高,如果有想特別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門牌號,「要不就會像我這樣走過了,再倒回去打卡。」
  武康路沿綫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極富特色,「我覺得,它是一個文化遺産,可以反映上海的歷史文化,你能從中感受到一個城市的發展進程」。所以,保留一些風貌道路和風貌相關的沿街建築,實際上是保留了城市的歷史。
  逛街:濃郁地方特色産生著久遠吸引力
  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作爲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南京夫子廟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探訪。在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讀書的Money就是其中的一位,「南京到處都是梧桐樹,熙熙攘攘的街道很熱鬧。我們現在要去夫子廟裏,看看有什麽好吃的東西,探訪一下。」
  鴨血粉絲湯、龍須糖、凉粉……夫子廟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其飲食文化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如今更是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爲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我們買的左師傅梅花糕就很不錯。店面雖小,但是人氣火爆,招牌的紅豆餡吃到最後都不會覺得膩。老闆還會提醒『新鮮出爐,小心燙口、」夫子廟的小吃供應除了幹稀搭配、葷素相間,還穿插民俗表演,體現了飲食和文化的精美結合,讓Money和朋友們大飽眼福。
  除了特色的飲食文化,夫子廟中的傳統古街市也讓Money津津樂道,「據介紹,夫子廟兩側的東西市場,之前是學宮前的南道,後來成爲了攤販市場。」如今的東西市場於1987年建成,吸收了我國傳統的商業街道的空間形式和尺度,採用明清時代的街市風格,以石板鋪地,店鋪採用「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店、廟、市、街合一,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對中外遊客産生著久遠的吸引力,成爲夫子廟旅遊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
  穿漢服逛西安:很古典很好看,像穿越了時空
  陝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雕塑景觀街區和大陸首個刷臉支付街區,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參觀打卡。在西南大學上學的林聲羽,就趁假期和朋友們前來體驗。爲了更好地感受歷史文化,她們還特地換上了漢服,「穿這個衣服走在街上,我感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跟街邊的紅墻很配,隨便一拍就很古典很好看,像是穿越了時空。」
  這條讓林聲羽流連忘返的步行街北起大雁塔南廣場,南至唐城墻遺址,東起慈恩東路,西至慈恩西路,街區南北長2100米,東西寬500米,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爲背景,以唐風元素爲主綫,建有大雁塔北廣場、玄奘廣場、貞觀廣場、創領新時代廣場4大廣場,西安音樂廳、陝西大劇院、西安美術館、曲江太平洋電影城等4大文化場館,大唐佛文化、大唐群英譜、貞觀之治、武后行從、開元盛世等5大文化雕塑,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街一景皆精品,是西安唐文化展示和體驗的首選之地。
  除了參觀大唐不夜城,林聲羽還去了陝西歷史博物館,沿著這座千年古都的歷史文脉和文化軸綫,感受到了西安的城市精神和文化意象。
  兩岸婚姻家庭在深圳生活:工作滿意,生活愉快
  來自臺灣高雄的Hydra和來自湖南長沙的Alisa,是一對90後小夫妻。一年多以前,兩人選擇從高雄來深圳發展,「原因很簡單:一是深圳的天氣和高雄差不多,不會像北京、上海那麽冷,我們比較適應;二是往返方便。臺灣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都可以辦理臺胞證,有了證件後直接買機票,就可以一路暢行了。三是深圳很年輕。我之前的一些合作夥伴說,深圳這裏有多機會,所以我也想來看看,一起更好地成長發展。」
  作爲培訓師的Hydra,對深圳的工作環境很滿意,「不僅工作機會增加了,甚至還會有公司指定我去講課,我常說我感受到了深圳的『偏愛』。」Hydra還瞭解到,只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以在深圳享受減免15%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他打算在未來自己創業,也開一家培訓公司。
  除了工作,Hydra和Alisa的深圳生活也很愉快,「我們家樓下的保安阿姨超級喜歡我女兒,誇她可愛,還說自己是頭號粉絲,一天不見就很想她。」周圍人親切和諧的相處態度,讓兩個人減少了自己是「外來客」的擔憂和顧慮。現在,換好了駕駛證的Hydra,常會在周末開車帶一家人去兜兜風,感受這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和魅力。
  參加音樂節:探索滿足我所有幻想的大陸
  「對於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我來說,寧夏滿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它是歷史課本中神秘的西夏王朝,是地理課本中的『塞上江南』,是語文課本中的『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而現在,它是曾經遠在天邊,如今却近在眼前的風景。」臺灣青年呱呱說。
  早上7點鐘,寧夏銀川的陽光已灑落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臺灣旅行博主呱呱(化名)也開啓了她第365天的大陸之旅。「美好的一天從早上開始,美麗的心情從早餐開始。」
  「我們在臺灣最常吃的早餐——蘿蔔糕、蛋餅、漢堡,在這裏統統都找不到。那麽,寧夏人最愛的早餐是什麽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呱呱來到了「美食一條街」——包子、豆漿、油條、夾菜餅、羊雜碎、沙湖大饅頭……這些超大份、具有濃厚西北風味的早餐,讓呱呱大開眼界。而整條街上開的最多的早餐店,其實是牛肉拉麵店,「特別是在冬天,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筋道十足,給我什麽都不換,清爽的牛肉湯底一定要喝完。」
  吃過早餐,背上行襄,呱呱坐著動車向寧夏省中衛市出發,因爲這裏有一場黃河音樂節,是一場開在沙漠裏的party。
  滑沙、黃河索道、羊皮筏子、沙漠越野車……在沙坡頭自然保護區裏,呱呱玩得不亦樂乎,還結交了不少好朋友。她說:「傍晚的時候,我要在沙漠裏一邊燒烤,一邊欣賞夕陽;深夜的時候,我要在沙漠裏一遍露營,一遍在帳篷裏看星星。我相信這是一場難忘的路程,我很慶幸我勇敢地走向了它,去探索我不曾謀面過的大陸。」
  做網結博主:很有趣,很新鮮
  「我衝動地把臺北租的房子退掉,把所有東西都打包好後,就坐在我家空曠的客廳開始思考:爲什麽要去廣州?在臺灣待著不是很好嗎?」因爲一通「邀請參與網紅打造計劃」的電話,臺灣博主蕭小M(化名)在10個月前隻身來到廣州發展,「開始的時候有點後悔,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因爲你已經答應了所有人『要出發了』,你再後悔就不太好了,所以有時候衝動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這個衝動,有些人可能會一直想,沒有行動。像我這種先沖了的,可能有意外收穫。我現在就覺得我的工作很有趣,也很新鮮。」
  談到在臺灣和大陸做網絡博主有什麽不同,蕭小M說最不適應的就是從一個人決策變成了一群人決策,「在臺灣拍視頻,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一個人完成。雖然有團隊,但是還是以YouTuber爲主,我要指揮很多事情。但是在大陸做網絡博主,我成爲了團隊的一部分,錄音、化妝、攝影,大家各司其職,我只要負責表演、負責美就好了。一切都脫離我的掌控的時候,開始會有點慌,但是現在很享受了,有依靠的感覺。」
  除了運作模式,蕭小M的工作體量也和此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曾一周拍了14支影片,「儘管每個視頻可能只有短短的15秒,但是我們都會去專業的錄音棚錄制。監製老師、後期老師、和聲老師都很專業,讓我覺得是在做一個可以發出去當唱片等級的音樂。」平時除了視頻錄製和路演活動,蕭小M還要在晚上完成直播,「我來這邊已經10個月了,時間被排得非常滿,都沒有出去玩因爲我覺得競爭太激烈了,我怕一出去玩,可能就被淘汰了。但是這種感覺真的很充實。」
  儘管很辛苦,但蕭小M說她是「累並快樂著」,「我覺得生活不能簡簡單單的,人生要寫很多的故事,嘗試不同的東西,以後我老了,我也可以有很多有趣的內容跟我的小孩說。」
(張詩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