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報》誕生記 | 改變世界的一周

  北京時間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當代中美關係史上的一個歷史性場面出現了。尼克松總統的專機抵達北京東郊的首都機場,這時,周恩來總理和葉劍英等中國高級官員已站在停機坪上等候尼克松總統。還沒完全走到舷梯下面,尼克松總統就遠遠地朝周總理伸出手,主動與迎上來的周恩來總理握手。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鐘。中外記者當場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周總理說:「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沒有交往了。」
  當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見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賓主進行了寓意深刻而又幽默風趣的談話,幷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會見即將結束時,尼克松總統緊握住毛主席的手說道:「我們在一起可以改變世界。」
  當時毛主席年歲已高,身體狀况又十分不好,但是主席那天精神充沛,原定只有15分鐘的會談持續了70分鐘。尼克松總統告辭時,毛主席由身邊的工作人員攙扶著,站起來向尼克松總統告別。
  雖然當時毛主席的身體已是掩飾不住的虛弱,但這位老人仍在精神層面發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他成了淩駕整個房間的中心,而這不是靠大多數國家裏那種用排場使領導人顯出幾分威嚴的辦法,而是因爲他身上發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得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基辛格在回憶錄裏毫不避諱地承認他在毛澤東主席面前感受到的氣場。
  21日晚上,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了隆重的國宴,歡迎尼克松總統訪華。宴會開始,周恩來總理在祝酒辭裏表示,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幷不妨礙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尼克松總統在講話中引用了毛主席的詩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還表示現在是兩國人民攀登那種可以締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偉大境界的高峰的時候了。尼克松總統在宴會上發表講話
  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了周恩來總理親自挑選的美國民樂,其中,《美麗的阿美麗加》是尼克松總統就職時被演奏的樂曲。軍樂團賣力地演奏著,牢牢記著周總理的叮囑:要讓尼克松總統聽到樂曲之後感覺像回到家一樣親切。果然,尼克松總統對這場演奏十分滿意:「當我聽到這首我熟悉的美國民歌時,心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25日的晚宴上,中方在每人面前擺放了一個印有熊猫圖案的烟筒。尼克松夫人拿起一個烟筒,看著上面憨態可掬的大熊猫,說道:「我太喜歡大熊猫了。」周總理說:「總統夫人,那我們送你一些。」總統夫人問道:「送我香烟嗎?」總理回答:「不是的,是送你們大熊猫。」同年四月,大熊猫「玲玲」和「興興」飛越太平洋,抵達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動物園,成爲新中國成立後首對在美國安家的中國大熊猫。
  按照既定計劃,尼克松一行將在2月24日登八達嶺長城,不巧的是那幾日下起了大雪,通往八達嶺的公路都被大雪覆蓋了。但是尼克松訪華登八達嶺長城是經過反復研究定下來的,不能更換、取消。尼克松總統與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走在一行人的前列,游覽中國長城。
  爲了讓一切按照原計劃進行,23日,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禮賓司動員了七、八十萬的群衆掃雪。一夜之間,從釣魚臺通向八達嶺的雪被清掃得乾乾淨淨。上午八點,車隊開向了通往八達嶺的公路,一路上還能看到一些零星的群衆堅持在路邊掃雪。美國人當時驚訝萬分,沒有想到中國能在一夜之間動員群衆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舉行了四次共計十二小時的會談,討論中美之間的各種問題。尼克松與周恩來的會談定下基調後,《中美聯合公報》的具體條文內容由基辛格與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談判商定。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
  《公報》談判的難點是對臺灣問題的表述。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確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方草案開始不提此事,只强調臺灣問題應「和平解决」。雖然中方强烈堅持,美方總是不願直截了當地寫上這句話。經過相當長時間的交鋒,才談成了那句後來廣爲人知的表述:「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談好的《公報》已由兩國元首批准,大家都以爲大局已定。誰知,26日,在去杭州的飛機上,美國國務院的專家們看了《公報》草案後,對「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個中國」這句話提出了異議,針對草案提出了十五處要修改的地方。不久後《中美聯合公報》就要在上海發表了,而現在又要和中方代表再次談判,這讓尼克松和基辛格十分頭疼。
  晚宴結束後,基辛格和喬冠華繼續談判,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各自在賓館裏也都沒有睡著,隨時保持聯繫,同時還要請示在北京的毛主席。毛主席表示,《公報》中涉及臺灣問題的部分不能改,其他部分可以商量。淩晨四點,新起草的《公報》終於出來了。
  27日,尼克松總統一行在周總理的陪同下自杭州抵達上海進行爲期一天的訪問。車隊經過南京路時,路兩邊的窗戶只打開了打開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關閉著。打開的窗口旁邊特意安排了人向尼克松的車隊揮手示意。但是不能把手伸出窗外,這樣會顯得過分熱情,因爲他們是帝國主義分子;但又不能不揮,因爲他們是毛主席請來的貴客。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他的散文中寫道:「這些稍稍打開的窗,這些輕輕擺動的手,正爲中國預示著一種未來。開窗容易關窗難,只要啓開了一條小縫,就再也難以徹底閉合。「開放」——這個再普通不過的詞,將成爲這片土地的再生秘訣。」
  上午,尼克松在周總理的陪同下參觀了上海工業展覽會。在觀看一部開式雙柱冷擠壓機的操作表演時,尼克松試著按了一下啓動電鈕,當即取出了加工件,周總理笑著對他說:「你這是按了建設性的一鈕!」他高興地說:「對,對,我按的這一鈕是建設性的。」
  當天下午,尼克松總統在參觀活動結束後回到他下榻的錦江飯店,自己點了三道菜:芙蓉鶏片、草菇蠶豆和幹燒明蝦球。據錦江飯店副總經理程榮回憶:「(尼克松)吃完了以後,一直在贊揚我們的菜做得好,很合他的胃口,說沒想到中國的菜這麽好吃。」
  1993年,尼克松總統第三次訪華,他再度光臨錦江飯店。總統步入小禮堂,感慨萬千。他站在禮堂中央,以洪亮的聲音動情地說:「我要告訴在場的每一位,21年前,《中美聯合公報》從北京開始起草,在杭州進一步磋商和討論,最後在這裏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發布。可以說,中美關係就是從這裏起步的!」他還特地邀請1972年接待過他的服務員與他一起合影。
  1972年2月27日,中美雙方簽訂了《公報》。尼克松在上海參觀時,《公報》的全部文本已核對完成。由於美方沒帶印刷設備,便由中方承擔中、英兩種文本的印刷工作,以備28日發表《公報》時向新聞界分發。上海市政府緊急行動,把幾位外文排版的老工人召來,老工人和幾位英文翻譯奮鬥了一通宵,終於完成了任務。1972年2月28日,上海《解放日報》全文發表中美第一個《聯合公報》
  28日,中美兩國在上海發表了著名的《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標志著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臨行前,每位美國客人都得到了一份禮物——上海益民一廠生産的酒心巧克力糖。每顆糖內有著不同的中國名酒:茅臺、竹葉青、五糧液、郎酒等,咬一口,酒香撲鼻,給美國客人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2月21—28日,這短暫的一周,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經過艱辛的談判,《中美聯合公報》終於在上海問世,成爲中美關係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闞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