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調控樓巿辣招令行業生存

  房地產行業不論買賣或租賃之活躍度,一直與經濟穩健息息相關。疫情至今持續兩年多,房地產行業經營舉步維艱每況愈下,持續面對前所未有挑戰,成交紀錄量價齊跌,2月更一度見到自2009年1月金融海嘯之後歷史新低只有200宗成交,在長期受管理政策如對第二套、第三套房、外來投資者等特別印花稅實施之影響下,除對使用屬性有一定影響外,更對投資屬性需求銳減,現在更碰上疫情反覆,使交投再進一步萎縮,行業發展前景不樂觀。

  以1個月200、300宗成交基數去計,對龐大6000多位從業員而言,平均每月每20至25人中只有1人有收入而其餘19至24人辛勞了一整個月又是徒勞無功,要是有輪席制平均最快也要輪候1年零7個月才有單開,試問從業員之艱辛又有誰能真正明白體會?

  其實從政府消費券實施以至對中小企援助計劃可見,目的是提振內需誘導消費及投資,那麼政府便更應重新審視盤活房地產交易政策之必要性,既然政府已經有相對大量土地來應對民生需求,大可以考慮放寬私人樓宇買賣限制,因為在每一宗房地產交易背後都會帶動金融及周邊各行業收益,涉及金額巨大,拉動效果顯著,對稅收亦可帶來一定進帳,一舉多得。盤活交易政策相關建議,如本會領導在不同場合一直都有提及的;檢討特別印花稅措施、充分尊重及放權金融機構按專業自行釐定合理的按揭貸款成數,讓有能力月供買樓但不夠首期的置業,推動土地公開拍賣等等,這裏便不重複細節。

  縱觀政府房屋政策5階梯中,已有按收入滿足八成居民住屋需求的經屋制度、滿足低收入人士的社屋制度,現在更決意推行滿足較高收入人士的夾屋制度及給財務穩健的長者之長者公寓,不禁令人猜想特區政府還有沒有預留多少發展空間予私人樓宇市場?須知道,倘若以上4階梯政策一旦完全實現,按現狀到時候私樓市場不但會失去其投資需求屬性,亦會影響其居住需求屬性,最後影響的恐怕是近年已置業的澳門居民,其資產不但不能升值,甚至有淪為負資產風險。因此,關注5階梯中的私人市場發展,除了平衡房地產業,更是平衡整個社會中小企生存等等刻不容緩。

推針對性援助措施
助中介業度難關

  回顧今年的經濟環境勢頭更不樂觀,許多企業現金流可能已用盡,雖然授之以魚不及授之以漁,但若能再有新一輪的經濟援助能一解中小企燃眉之急,對避免各中小企結業潮導致失業率再度上升起到一定緩衝作用,對保住經濟穩健之信心有利而無害。

  雖然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出台一系列提振經濟穩定就業的政策措施,但客觀而言,業界普遍認為,未見對於房地產行業尤其是中介行業有針對性的幫扶。期望政府在短期內可針對援助房地產業經營壓力,宜先由豁免中介人及經紀牌費等做起。

  就政府為打擊和遏止在大廈住宅單位向公眾提供非法住宿的亂象,完善有關法律制度新修訂《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方面,其中加入地產代理配合條例,禁止與逗留期少於90日之旅客簽定租賃合約等。對此,能為社會作出奉獻,相信是每位市民的責任,能夠發揮我們所長並為政府所用,相信每位專業地產代理都義不容辭。但眼見義務愈來愈多,相對修改中介法內列明行業權益及經濟扶助政策,卻未曾被關注,且罰則更愈見嚴重,有關做法有欠公允。

  另外,據悉向房屋局查閱相關觸犯非法提供住宿法律人士之違規紀錄時,需親臨局方申請方可,為了提升執行效率,政府應盡快將相關流程電子化,方便代理查閱申請及局方迅速回覆。

  最後,青委會理解政府推行政策5階梯之初衷是為了照顧夾心階層,但是否宜按輕重緩急與平衡公私範疇而為之呢?

  為此,青委會建議政府:

  一、從根本著手,不宜讓所有建設發展項目等到城市總體規劃完成才開展。對已入則及已核准的建設發展項目,應繼續推進、加快審批、增加房屋供應。在商品房供求平衡的狀況下,讓資本市場的自然調節機制發揮作用,令樓價平穩發展。

  二、特別印花稅措施在實際上沒有考慮到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建議政府檢討該措施,平衡居民置業需求,以及尊重及放權金融機構按專業自行釐訂合理的按揭比例。一來讓資金回流投資本澳,二來可讓有條件換樓人士恰當規劃,三來能填補因夾屋出現所失去之需求空缺,穩定社會民生。

  三、因宏觀經濟受壓,房地產業界生存空間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少房地產經紀乃至中介人不得不失業及結業,業界與眾多中小企一樣,熱切期盼特區政府能夠有針對性幫扶措施。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
青年委會員主任陳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