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縣長游錫堃欲將「立法院」遷往宜蘭縣?

  正當台灣當局為處於急速上升期的新冠肺炎疫情焦頭爛額之際,「立法院長」游錫堃卻优哉「游」哉地為「立法院」遷址事宜東「遊」西蕩。昨日,返回其家鄉也是從政起家的宜蘭縣,拜訪縣政府,並考察由在宜蘭縣選出的民進黨籍立委」陳歐珀提案的兩處備選位址,包括位於宜蘭火車站後方的宜蘭市健康休閒專用區,及五結鄉的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游錫堃坦言,他雖然是宜蘭人,對宜蘭有感情,但他的態度開放,「立法院」是合議制,「立法院」選址會經過理性評估,「不是因為我是宜蘭人就選擇宜蘭。」而宜蘭縣長林姿妙則表達歡迎,也會爭取「立法院」設在宜蘭。她說,「立法院」設址在宜蘭增加地方與「中央」的聯繫,能帶動地方的發展,因而期待與盼望「立法院」能設在宜蘭。
  「立法院」遷址宜蘭縣?這讓人們摸不著頭腦。因為宜蘭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地方基礎建設欠佳,難以提供一百一十三名「立委」及一大票工作人員,還有「立委」的助理等的住宿條件。何況,經常進行的行政總質詢和各委員會的質詢,「行政院」正副院長及各部會首長,還有一些公權力機構的負責人要前往備詢,還有跟隨的幕僚,往來交通並不方便。
  但只要回想起宜蘭縣是游錫堃從政起家的地方,從在當地成功當選台灣省議員,到當選宜蘭縣長,都是在宜蘭縣。而他在民進黨諸政客中,學歷是最低的,僅有夜間大學學士文憑,但從政表現卻是最給力起勁的,因而有「水牛伯」的外號。看來,這一次又是「犟牛」性格發作,「死牛一便頸」地發揮其犟勁。
  不過,多數人都認為游錫堃只是「玩玩下」,不必當真。因為可能連游錫堃也有自知之明,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基建設施,宜蘭縣都不具作為「立法院」院址的最基本條件。只是急壞了縣長林姿妙,因為在「九合一」選舉的關鍵時刻,民進黨必然不忿於宜蘭縣這個「民主聖地」落在了國民黨人林姿妙的手中,發誓要奪回,以告慰「黨外」民主運動先驅郭雨新(陳菊曾任其秘書)在天之靈,因而才有檢調當局以涉違反土地開發《貪汙治罪條例》罪嫌聲押宜蘭縣長林姿妙之舉。因此,老縣長游錫堃以「立法院長」身份返回宜蘭縣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向林姿妙「宣示實力」施壓,力撐剛由民進黨宣布提名的宜蘭縣長參選人江聰淵。因此,游錫堃的赴宜蘭縣考察,其實是配合民進黨在宜蘭縣的「九合一」選戰部署。
  誠然,倘是單純的「立法院」遷址事宜,確實是有其必要,只不過是「遷址宜蘭」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而已。實際上,「立法院」在台北市的現址原來是日治時期的第二高等女學校,台灣光復後被劃歸台北市政府。國民黨政權逃台後,向台北市政府租賃該校址作「立法院」院址,每年向台北市政府繳交六千萬元的租金。在當年國民黨全面執政,連台北市政府也是國民黨當家之時,這沒有問題。但在台北市長一九九四年民選產生,被民進黨籍的陳水扁進駐台北市政府大樓,「總統」也於一九九六年民選產生,二零零零年也是由陳水扁進駐「總統府」大樓,兩級政權都經歷了多次政黨輪替;而且國民黨也失去「立法院」多數席位優勢之後,就形成「總統府」、「立法院」和台北市政府並非是由同一政黨掌握的態勢,因而這個租賃關係就產生了矛盾,台北市政府往往會向「立法院」施壓,要拿回校址。這是佔有道德高地的訴求,民意機構不能佔用學校院舍,阻礙教育事業發展。何況,「立法院」現址的建物占地面積與空間有限,老舊分散、動線凌亂,結構安全堪慮且影響觀瞻,每年還要耗費巨資整修,拖累議事運作效能。因此,「立法院」遷址的問題,就擺到了桌面上,許多「立委」都提案遷建。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還是國民黨全面執政之時,就已經決定「立法院」要遷址,當時是要遷到鐵路華山車站,但遭到民進黨抨擊「勞民傷財」而沒有遷成。
  一九九八年李登輝對台灣省實施「精省」,為「照顧」失去台灣省議會議席的前省議員們,將「立委」議席擴大到二百五十席。每一位「立委」都要有辦公室,而且「立法院」的業務也隨之擴大,現有院址更顯得逼窄,因而一九九九年第四屆「立法院」提出第二次遷建計畫,地點改為位於台北市仁愛路的空軍總部舊址,編列預算高達二百四十一億元。但因都市計畫變更作業不順,也沒有下,這筆預算在保留了五年之後繳庫。
  尤其是在民進黨實現「全面執政」後,終於連民進黨也感到「立法院」遷址的急迫性了。但是,華山車站和華山酒廠原址已經改建為華山藝文特區,如再改建為「立法院」,又變成了政治侵佔文化,同樣不行。
  游錫堃出任「立法院長」後,終於將「立法院」遷址事宜擺上案頭,指示籌組「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徵詢各界專家意見,妥善進行遷建工程的前期幕僚作業。「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的二十一名成員,除院長游錫堃、副院長蔡其昌,及秘書長林志嘉之外,也經「立法院」各處一級主管推薦十八位各領域專家共同參與,背景涵蓋了「建築、都市設計或都市計畫專長」、「政治或國會研究專長」、「其他相關專業」等多元專業領域,成員包括了政大文學院長薛化元、東海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及提出「東奧正名公投案」的紀政等等。
  而在「立委」及社會各界對「立法院」新址的建議提案中,台北市有十一處,新北市五處,台中市七處,彰化縣兩處,以及民進黨籍「立委」陳歐珀提案宜蘭縣兩處。游錫堃率領「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的成員,陸續考察了各個縣市政府,昨日的宜蘭縣政府是最後一站。這二十七個地點將在「立法院」諮詢委員會評估交通、區位等優劣條件,最終選出三案或五案,送至「國會遷(改)建暨監督委員會」決定。他希望能在卸任前,將遷建地點定案,以便下屆編列預算。
  這次輪到即將卸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出面挽留「立法院」留在台北市了。他認為,若「行政院」與「立法院」位處不同地方,開會是一個大問題,官員要搭車到外縣市備詢。「立法院」擺在台北市運作,對整個「國家」長期發展比較好,因而特別是政府將會盡量幫忙,對台灣歷史有好處的事情將盡力做。
  其實,倘是拋棄意識形態的話,已經改名為自由廣場的中正紀念堂,倒是「立法院」遷建的最佳位置。因為土地是現成的,不必再向民間徵收。而且建築物不必全部拆毀,其內部寬闊,應可改建為議場。而其外面偌大的園區也適合集結活動,方便請願陳抗,數萬人聚集,都不影響交通。更重要的是,其位置在市中心,交通便捷。至於蔣介石銅像,可以遷到蔣介石故居或靈寢。不過,由於該殿堂「高高在上」,與「立法院」代表民意的定位相扞格,可能也會引發異議。尤其是因為政治立場,而或將會激發政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