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志願者日日夜夜」——台青願者崔立有的守瀘日記

  與筆者連綫時,是臺灣教師崔立有擔任防疫志願者「守瀘」的第42天。之所以記這麽清楚,是因爲他一直在微信朋友圈,堅持寫自己的「志願者服務日記」。
  服務日記
  崔立有在其中一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在這個澄明寧靜的午後,一切仿佛回到第一天搬來這個上海一般。可能連自己也忘了數月前還身在臺北,然後有了一股溫馨的感覺。」
  是的,雖然幸運地成爲瀘上一個正式「人編」的臺灣省籍教師,崔立有來到上海已有半年。
  但是一邊忙著給小區鄰居們測溫查卡,一邊聽著如今已經可以半懂的上海吳儂軟語,崔立有忽然覺得,「當志願者的這40來個日夜,才讓他找到了迅速融入上海生活的感覺」。
  崔立有目前在上海居住的人才公寓,位於上海徐匯區的華建二街坊。這是一個頗有點年代感的老舊社區,沒有安裝電梯,而且居民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老人。
  「3月17日,聽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廣播,我有藥師資格非常適合當志願者,所以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因爲,我一直覺得——付出是人生最大的收穫。」
  3月19日,「志願者服務的第3天,首次變身『大白』爲群衆服務,身爲藥師,很開心臺灣同胞也能幫得上忙。」
  4月13日,「臺胞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日記第26天晚上學校同仁請我過來一趟,第一時間直覺是不是漏發了東西,沒想到是看起來跟吃起來都跟外賣一樣好的猪肉韭菜水餃,真的非常感謝大家對臺灣同胞的照顧。」4月21日,「臺胞疫情防控志願者第35天……那段時間我不是在小區門口貨架前,就是在往貨架的路上,去找快遞包裹。……」
  4月23日淩晨1時,將最新一篇志願者服務日記上傳網絡後,崔立有才熄燈上床。
  生活、心理都需要關心和支持
  3月底的時候,志願者人少,物資也不豐富,志願者工作特別繁重瑣碎。崔立有有時變身「大白」,弓丨導核酸檢測,爲新增確診者維護防疫通道;有時又化身「大藍」,樓上樓下地跑,爲非封控樓住戶分發物資、運送包褻。
  除了這些,熱心的崔立有,還臨時當上了兩個樓道的「樓長」,幫助解决一千多人的各種生活問題。
  「確實會有人提一些奇怪的要求,比如半夜讓我送冷凍水餃、礦泉水等等,按理這些不是必須物資,我可以拒絕,但是我也會儘量去做。」
  有志願者夥伴建議他「不要寵壞大家」,「可是我覺得,封控時不能出門本身就容易情緒低落,不僅需要生活上的關照,也需要心理上的關心和支持。」
  他不但把自己當志願者的份例盒飯,分享給樓道裏不利於行的老人,還無私地將自己在網上秒殺到的蔬果,無償地分發給小夥伴和住戶鄰居。「因爲搶到的分量會很多,分給大家也是我力所能及的範圍。」
  4月,各地的物資紛紛馳援上海,每天及時地把一批批源源不斷的物資,「新鮮地」發放下去,成了志願者們的「必修課」。「尤其是蔬菜不能隔夜,有次全部發完已經早上六七時了。」
  兩個盒飯和一個家庭
  崔立有所在的華建二街坊位於上海徐匯區,這是一個頗有點年代感的老社區。小區內老年人多,樓棟也沒有電梯,於是每次發放物資對志願者都是不小的考驗,不過對崔立有來說却是另一番體驗,「大家都很有人情味,跟臺北一樣」。
  中午時分,又到了志願者領取盒飯的時間,崔立有通常會選擇把中飯和晚飯一並領走,轉身他就來到另一個樓棟。這裏住著一位年近90歲的老爺爺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崔立有攢的這兩個盒飯就是二人的午餐。
  「這位90歲的老爺爺獨自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這對照護者本身就是很大的壓力,尤其現在又是疫情封控時期,家庭裏的兩個成員都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送盒飯之余,崔立有還會將自己的囤貨勻出一些送給老人,這在疫情之下,尤其是疫情之初物資緊張的時候,帶給了老人家莫大的安慰。「我覺得,他家裏物資少的話,就會缺乏安全感,我給他送便當,送物資,雖然沒法做到天天都來,但是他能感覺到還是有人在關心自己,也不會有那麽大壓力了。」
  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實
  除了志願者工作,他的本職工作也一樣沒有落下。上網課、寫論文,申請科研項目,參加行業競賽……因爲白天做志願者,往往寫了志願者日記,再備課結束後,已經凌晨一兩點鐘,「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實。」
  「很多人問我,你一個臺灣人,爲什麽做這麽多?我覺得是因爲人們之間的感恩和人情味。」現在小區裏的住戶都很親切地稱他「崔醫師」,有什麽困難和問題也樂於和他分享。「在上海的生活,跟臺北沒什麽區別。小區裏的志願者和鄰居,大家都變成了朋友。」
  「相信做志願者的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這也將是獨屬於這個時代的印記,所以有必要記下來,再三回味。」
  朋友圈裏,學生和鄰居都成了他的讀者。有人在他的日記下留言,「每天都等著,要看完你的日記後再入睡」,更多的人爲他加油打氣,「這讓我感到很溫暖,也給了我很大的動力。」
  不改對上海的印象
  在得知上海疫情之後,崔立有的朋友紛紛從臺灣發來問候,怕他物資不够,詢問他做志願者有沒有風險。「每次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很安全,上海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在上海做志願者,不僅有口罩,還有防護服、帽子、面屏什麽都有,這裏的防疫物資裝備要好很多,其實很安全,每次朋友問我,我都會和他們解釋清楚。」
  崔立有說自己並不會因爲這一波疫情改變對上海的印象,反而因爲這段志願者的經歷,讓他覺得上海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我常說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去吃飯。我現在真的欠了好多人的飯,90歲老爺爺的女兒要找我吃飯,說謝謝我在疫情期間照顧他爸爸;志願者團隊要吃飯,因爲大家疫情期間一起奮戰,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大家真的都是很可愛的,人和人的相處要往好的方向去想。」
  崔立有選擇將這段難忘的疫情防控志願者經歷寫成日記,「因爲這是人的一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我選擇把它記錄下來。」
  「最近也關注到臺北疫情日趨嚴峻,只希望家人們一切都安好。」崔立有默默地祈禱。
(繆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