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碼頭業務調整過渡 三議員認同方案保民生

  【本報訊】政府日前同意航運業界提出“關於內港第7及7A碼頭貨櫃業務調整的過渡方案”,即五成五貨櫃量轉移至九澳貨櫃碼頭處理,餘下約四成五貨櫃量(僅限“散貨貨櫃”)可在碼頭平台拆櫃及卸貨,任何貨櫃或貨櫃車不得經陸路進出內港第7及7A號碼頭,過渡期約兩年。工商金融界議員崔世平、葉兆佳及王世民認同當局對內港碼頭的相關措施與安排,認為基本上有利於保障本澳航運業供應鏈平穩,確保各類民生物資供應穩定,維護居民正常生活。
  工商金融界議員崔世平、葉兆佳及王世民表示,航運目前仍是本澳民生食品供應的主要運輸渠道,透過水路從香港運輸來澳的民生用品,包括糧油食品、超市食品、凍肉食品、生果、百貨、電器、藥品等,佔約百分之九十,而且民生貨品一般在內港碼頭上落貨,物流業界到內港取貨後再運往澳門各區,路程較近,可見民生貨品目前仍十分依賴內港碼頭。
  內港貨運碼頭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隨著澳門經濟發展、社會面貌變遷,內港貨運碼頭面臨的交通配套、環保及噪音等問題日益增加,平情而論,確實已不是貨運碼頭的理想適合地點。而且內港一帶地勢低窪,區內商戶和居民長期飽受水患之苦,為根治水浸問題,特區政府即將開展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
  他們呼籲業界積極配合政府防洪工程的計劃和安排,採用散貨操作;另一方面,內港貨品全部涉及民生需要,貨櫃搬遷牽連範圍十分廣泛,希望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能夠與業界保持良好溝通,提前制定相關預案,優先確保本澳民生必需品供應充足及衛生安全。並建議完善九澳碼頭貨運的基礎設施及周邊配套,如設公共巴士站,方便員工上下班交通安排;完善周邊餐飲配套,解決員工用餐需求;協助物流業界緩解貨車到九澳港取貨面臨的交通運輸壓力;並加快港珠澳大橋作為港澳貨物陸路運輸新渠道的計劃,完善物流網絡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