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說回台灣,也會說回廣州」——台灣直播主馮櫳儀的兩岸經驗

  台灣外省家庭出身的人這個身份不代表他們會瞭解大陸更多,有些人只是從家裡長輩口中聽聞過去在大陸的一些舊經驗。那麼,如果是嫁到台灣的大陸配偶的孩子呢?對大陸是否會有更多瞭解?態度又是甚麼?
  「嫁給臺灣人的大陸配偶」,這個身份曾一度被許多人視為「在臺灣比較弱勢的」、「會需要被保護的」。然而隨著大陸崛起,近年,「外省三代」馮櫳儀的朋友在得知她母親是大陸人後,態度已經不同於以往。
  馮櫳儀表示,母親是嫁到臺灣的大陸配偶,而這個身份所代表的涵義在臺灣朋友眼中已經與昔日截然不同。
  過去,臺灣一些人會認為嫁到臺灣的大陸人是「經濟偏弱勢的」、「因為臺灣經濟發達而過來的」。曾經,因為這些固有偏見,大陸配偶的子女難免會受到困擾。
  但過去30年,1990年出生的馮櫳儀目睹大陸的變化,與臺灣社會的態度轉變——
  「以前確實一度不太想讓別人知道我母親是大陸的,一度會想隱藏這個身份。但是近年來臺灣朋友知道我媽媽是大陸人,都會很羡慕地說『好棒啊!你家在大陸是不是有房子?大陸現在很有錢,你家房子很貴吧?』」
  「兩岸關係近年來的變化,普通老百姓之間,其實不太會關注那些政治上的事情。因為大陸經濟崛起,臺灣老百姓在生活中想到中國大陸,就是賺錢、城市裡房價很貴等等。所以,他們得知你家人是大陸人之後,會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政治,而是這種現實的經濟民生問題。」

「那時,很難說自己喜歡這裡」
  由於家庭因素,馮櫳儀從小每逢寒暑假,家人就會帶她來廣州。也因為這樣,她看著這座城市如何發展起來,人們的收入如何從上世紀90年代的幾百元,幾倍幾倍地躍升。
  但對從小生長於臺灣的她而言,中國大陸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在理性上,當她身旁的臺灣朋友問她「你假期都回大陸,那裡廁所不是都是兩條溝、沒有門的那一種」之時,她會糾正他們「那是太久以前的事情了,大陸發展很快,現在並沒有這樣」。
  但在感性上,從小到大她很難說自己真正瞭解中國大陸。
  這是一個讓人不明就理的複雜心態,可能是媒體報導、可能是周圍人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所處的環境氛圍,她雖然比其他同齡人更瞭解大陸、有親戚在這裡、每年更是目睹快速變化的發展,但是,若問她願不願意來大陸讀書或長期生活,第一反應會是「抵觸」,對中國大陸也沒有太多正面的情感。
  所以高三那年,當母親問「要不要嘗試申請廣州中山大學」時,她的第一反應仍是拒絕,後來母親以「就先嘗試看看,未必能成功申請上」為由說服。不料真的成功申請上了,思量之後,她仍決定去就讀。
  這也是馮櫳儀在情感上,對大陸產生轉變的開始。
  如果要給來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甚麼建議,那她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多交當地朋友,不要一味沉浸在台灣人自己的圈子。因為這是她親身體驗的。
  「我到中山大學那年是2013年,那時候大陸同學問了一個讓我非常驚訝的問題:你是台灣人,台灣人是不是都挺有錢的?我嚇到了,回答他,現在在台灣人眼中,大陸人才是有錢的吧!」
  「廣州中山大學很多臺灣學生,剛來的時候我只跟臺灣同學玩,與大陸同學仍有一段距離。直到大一下學期我才突然反省,我既然來這裡了,為什麼還不多交當地朋友,而是天天跟臺灣同學玩?」
  「跟大陸同學相處,確實會讓你對這片土地增進更多瞭解,會產生態度轉變。不同於網路上的那種兩岸線民吵架,你會知道這裡年輕人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許多台灣人會認為大陸年輕人都看同一個新聞台,都是非常愛國的『小粉紅』,都不會去尋求其他資訊。但大陸年輕人大多會尋求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會主動在自媒體上尋找主流媒體上沒有的資訊。」
  「如果你一直待在『台灣同溫層』,只能看到『台灣人習慣』的那套解讀大陸的方式。很難看到真實的大陸。」

「我不是一個『小確幸模式』的人」
  自2013年入學廣州中山大學以來,馮櫳儀一直扮演著乖乖好學生的角色,但大學四年級時她做了一個決定——她想回臺灣讀自己夢想的服裝設計專業。
  於是,在即將畢業的前夕,她毅然決然休學了,回到臺灣學習服裝設計課程。
  2018年,她獲得了廣州中山大學、與臺灣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兩張文憑,並在臺灣開始了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對於臺灣藝術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而言,她的薪資算是不錯,也受到老闆賞識,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想要來大陸發展的心還是在蠢蠢欲動。
  其中一個因素,是發現自己的主管,薪資不過4萬元台幣——這位有才能的資深專業人士,薪資不過比剛畢業3萬多元台幣的她好那麼一點點。
  她彷彿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上升空間有限,現在就能看到自己40多歲的模樣,沒有太大發展但生活舒適。
  過去30年,臺灣整體經濟並沒有太大增長,周圍許多臺灣朋友也習慣了經濟停滯下的小確幸生活:一個月吃一次好點的餐廳,幾個月去一趟日本或韓國旅遊——就算薪資一直不怎麼增長,但這樣的生活模式是能負擔的。這樣子就很好。
  這樣子不舒服嗎?這樣子不就夠了嗎?
  這樣的生活,很適合一些人,也足夠舒適,卻不適合馮櫳儀。
  而後她辭職,打算來大陸發展,不料緊接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赴大陸發展的計劃被耽擱。這一耽擱,就耽擱了一年多。
  2021年,疫情陰霾尚未散去,在臺灣有直播和拍短視頻經驗的她還是下定決心,來到熟悉的廣州,先從自己能上手的直播與短視頻開始,摸索出自己的未來。
  在這一領域,大陸的情況和臺灣大不相同,市場更大、節奏更快,發展得更成熟,所面向的人群心態也不同。對於馮櫳儀而言,縱然現在大陸市場已經有太多網紅、太多知名直播主,但機遇仍然存在。
  「如果你能持續耕耘,就有可能獲得在台灣市場想像不到的回響。」馮櫳儀說。
  曾在今年4月一夜爆火的台灣藝人劉畊宏,僅僅十多天抖音漲粉4000多萬,這是許多台灣一線藝人都無法想像到的收獲。自然,這種運氣並非人人都能有,但只要努力,仍有一定機率獲得流量,這就是大陸市場最吸收人的一點。

「喜歡臺灣,喜歡大陸,這不該是一個矛盾」
  現在兩岸年輕人都玩視頻,都在玩直播,但還是有區別。若想到大陸發展,還必須深入了大陸年輕人的行為模式。馮櫳儀說:「台灣的直播主大多是城市裡的女孩子,因為城市的女孩子容易接觸到這一方面。但在大陸各地方的都有,小地方的女孩子可能只依靠直播的收入就可以生活。」
  「另外,以直播帶貨來說,兩岸是兩個概念。台灣消費者不是全都能行動支付,大陸可能一小時帶30件貨,台灣就帶5件。而且消費者心態也不同,大陸直播帶貨消費者是感性型購物居多,台灣消費者則是產品本身真正進入他的腦海,他才會感覺自己需要這產品。」馮櫳儀坦言。
  除了做直播之外,原生家庭與兩岸密切相關的馮櫳儀也希望兩岸更瞭解彼此,於是就有了「小黑熊家族」的產生。她與廣州臺灣青年之家合作,一方面協助在大陸生活的臺灣年輕人融入,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原因來到大陸的臺灣人減少,他們透過短視頻展現臺灣人在大陸的生活,以及大陸各地的風土人情。
  「小黑熊家族」的一些影片流量不錯、受到很多線民肯定,比如一位嫁給廣州男生的臺灣女孩的夫妻日常就引起了不少網民的喜愛。這些視頻不只會在大陸版的抖音上,在臺灣版的Tiktok、臺灣年輕人習慣的視頻平臺Youtube上都會更新。
  隨著時代發展,兩岸的民間交往一直在發生改變。兩岸婚姻已經跳脫上一代人「大陸女生配台灣男生」的模式,如今誰嫁誰、誰娶誰、夫妻選擇在台灣還是在大陸生活,都不稀奇,不過是稀鬆日常。
  老百姓的日常並不政治,而是這些平凡的生活、美食、美景。
  近年兩岸關係波動,兩岸的互聯網輿論都產生一種現象:喜歡臺灣與喜歡中國大陸,好像成為一種「矛盾」。在互聯網上,關於臺灣的正面內容不論正確與否都會被部分網友批判,關於大陸的正面內容同樣會被部分網友痛批。
  對於馮櫳儀、以及許多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而言,喜歡自己家鄉,與喜歡大陸,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個矛盾。
  「我會說回臺灣,也會說回廣州。兩地都是家。」

(郭雪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