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薇從「擊人之短」轉向「揚己之長」

  台北市第三選舉區(中山、北松山)「立委」缺補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台北市議員當選人(連任)王鴻薇投入選戰後,選情「倒吃甘蔗節節甜」,越來越順。如果不出意外,這席「立委」將能到手,沒有因為蔣萬安因參選台北市長辭職而丟失,而且還能鞏固國民黨在該選區的基本盤。更重要的是,增強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戰鬥力。畢竟,蔣萬安予人「溫良恭儉讓」的印象,而王鴻薇則帶有「女戰狼」的風格。
  誠然,王鴻薇參加該選區的「立委」補選,「正當性」是有所不足的。最關鍵的是,她剛當選台北市議員,尚未就職,就「落跑」參選「立委」,可能會遭到如同韓國瑜遭受「落跑市長」的攻訐,而且在「情節」上比韓國瑜還要「嚴重」。畢竟,韓國瑜是在當選並出任高雄市長好幾個月之後,才宣布參選「總統」的。
  但具體情況又大為不同。韓國瑜是自己要選的,在「韓流」的壓力下,國民黨中央才「被迫」提名。而且,韓國瑜也並非得到國民黨全黨的支持,當時就有一撥「經濟藍」、「知識藍」討厭韓國瑜。而王鴻薇雖然黨內呼聲很高,但她擔心會成為「落跑議員」,因而發表聲明表達不會參加「立委」的態度。不過,國民黨「全黨勸一人」地催促她出戰,國民黨中央更幾乎是「命令」她參選。朱立倫還表態說,「要道歉也是由黨來道歉」,成功地避免了「落跑」議題的發酵。
  但在國民黨外,卻仍然一時完全消除「落跑」議題的負面影響,那些在台北市議員選舉中投票給她的選民,可能會有「被拋棄、戲弄」的感覺。尤其是在台北市第三選區「落選頭」的無黨籍候選人吳崢,受限於《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相關規定,未能依序遞補,當然是「條氣唔順」。
  民進黨似乎抓到了「把柄」,有意採取曾經成功攻克韓國瑜的戰術之一,揪住王鴻薇的「落跑」不放。但王鴻薇團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戰術,「擊人之短」的選戰技巧,以更猛烈的火力,直攻吳宜農與黑道的關係。由於「黑道」與「落跑」相比,性質更為嚴重得多,這就不但是掩蓋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更是把吳怡農打得抬不起頭來。再加上吳宜農本來就是口才欠佳,今年初還曾經「說錯話」而被媒體諷刺為「膿包」,詎料今次更是直接與記者「槓上」,聲稱記者是「王鴻薇的發言人」,就更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了。其與王鴻薇的距離,進一步拉大。
  如果說,在二零二零年的「立委」選舉時,因為全台有七十二個「區域立委」選區,吳怡農即使是「亂噏廿四」,也沒有受到多大注意的話,那麼,現在全台只有台北市第三選舉區一個「戰場」,吳怡農的「神經大條」就成為全台注視的焦點了。民進黨中央也慌了神,連忙派出曾經是陳水扁「文膽」的劉導,及副秘書長林飛帆,協助吳怡農「止血停損」。
  王鴻薇團隊也隨之調整策略。一方面,吳宜農「黑道因素」的「紅利效應」已經逐漸遞減;另一方面,民進黨黨團也已經向「立法院」提交修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法案,建議增訂「反黑」條款,因而圍繞吳怡農「黑道因素」而使用「擊人之短」策略的邊際效果就不再明顯。於是,王鴻薇團隊就改採「揚己之長」策略,打出「女戰神質詢蘇貞昌」的旗號。
  這才是神來之筆。眾所周知,蘇貞昌的驕蠻,已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仇恨值」遠高於陳時中,就連民進黨內也有派系多次發起「換蘇」的攻勢。但蔡英文不知「痴」了哪條「筋」,竟然不計較當年蘇貞昌向陳水扁告御狀,要「炒掉」她的「舊恨」,及先後與她在民進黨主席選舉和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中殺得見骨見血的「新仇」,就是檢測不撤換蘇貞昌,從而鑄下大錯。因而曾有人分析,民進黨之所以敗選「九合一」,固然是有很多綜合因素發酵交織,而蘇貞昌的驕蠻,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王鴻微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本來,在蔣萬安為參選台北市長而辭去「立委之職時,國民黨內有人對這席「立委」補選的輸贏,並不以為然,認為反正民進黨在「立法院」佔多數議席,國民黨多一席少一席,在表決時都難以主導大局。
  但王鴻薇拋出「女戰神質詢蘇貞昌」這句話,就完全不同了。因為「立委」的職權除了是參與表決法案之外,還有質詢「政府」官員。如能發揮得好,就能佔據道德高地,引領輿論。
  在這方面,王鴻薇顯然是一把好手。她在市議會議會十六年來的表現,就有所建樹。而在「九合一」選舉中,她率先揭露林智堅碩士論文涉嫌抄襲,窮追猛打,最後釀成「一屍九命」,民進黨全線潰敗。
  而蘇貞昌不但在平時就很驕蠻,而且在民進黨慘敗「九合一」選舉後竟然沒有負起政治責任,引咎辭職,讓「討厭民進黨」的氛圍讓人濃罩不散,而且對蘇貞昌的「仇恨值」更高。因而國民黨支持者和中間選民,都很期待「女戰神」王鴻薇,能在「立法院」的質詢活動中,狠狠地「修理」以口才犀利著稱的蘇貞昌。因此,「女神質詢蘇貞昌」,不但能鞏固國民黨的基本盤,並催發持有「反正王鴻薇會贏,不差在我這一票」意識者出來投票,而且還能煥發出更多的「討厭民進黨」、「仇恨蘇貞昌」的中間以至淺綠選票。
  當然,蔡英文也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施用抵銷策略,按照其預言的「立法院」本會期結束時調整「內閣」的部署,搶在一月八日投票日之前宣佈撤換蘇貞昌,讓王鴻薇失去標靶。
  但畢竟,「質詢蘇貞昌」的議題已經發酵,蔡英文不管是換上「陳貞昌」還是「張貞昌」,「討厭民進黨」的投票心態難以減弱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