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

國台辦: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30日應詢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美方的售武行徑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是對「台獨」勢力的縱容支持,是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
  朱鳳蓮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慎重處理臺灣問題。
  朱鳳蓮正告民進黨當局,企圖「以武拒統」,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註定失敗。

颱風眼:避戰不是靠兵役 兩岸兵戎相見非唯一選項
  【香港中通社12月30日電】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召開記者會,宣佈從2024年開始,將臺灣的義務兵役期從目前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這是蔡英文在宣佈開放含瘦肉精豬肉輸入之後,時隔740多天再次舉行記者會。
  臺灣義務役服役時間當初從兩年變成四個月,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曾坦言,是因為政治氛圍、是為了選舉,一到選舉就砍掉幾個月,用來討好年輕選票。既然縮短役期是為了選舉,現在要延長役期,自然也會考量對選舉的影響。民進黨如果認為延長役期是項利多,可以爭取到選票,在「九合一」選舉前、甚至早在六年前完全執政後即可宣佈,根本沒必要一拖再拖。之所以遲遲不願公佈,自是考量對選情不利,害怕得罪年輕人這一民進黨最重要的票源。
  如今民進黨甫經歷「九合一」選舉慘敗,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支持率均跌到穀底,延長兵役問題更成了燙手山芋。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為何仍要反民意而行,做出這個她口中所謂「無比困難的決定」?這說明背後顯然有比民意更重要的因素讓其不得不遵循配合。
  這個因素就是美國。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干預臺灣防務政策日漸直接,不僅主導臺軍轉為發展「不對稱戰力」,還要求臺灣增加軍購預算,落實全民皆兵。今年3月俄烏暴發軍事衝突後,臺媒報導稱,美國開始關切臺灣防衛能力,認為臺灣現行兵役制度無法展現其「自我防衛決心」,敦促民進黨當局恢復一年徵兵制。今年以來,美國多批國會議員、前任高官竄訪臺灣的時候,也都提過類似要求。
  最終在美國施壓下,不顧衝擊2024年大選選情的風險,民進黨當局還是強行延長役期。美國第一時間即表達「歡迎」,聲稱這項政策凸顯了「臺灣對自我防衛與強化嚇阻力的承諾」。看起來,美國對於臺灣順從推動兵役制度改革感到十分滿意。
  兵役延長為一年,原本由當局頒佈行政命令即可實施,所以軍方日前才會說年底前就會公告。但為了最大程度減少臺灣民眾不滿,民進黨當局還在不斷進行政治操弄。首先是推遲公佈。這個政策其實很早就敲定了,但一直拖到現在才宣佈,就是想盡量減少對「九合一」選舉的影響。接著是報備改審查。民進黨要把延長兵役的行政命令送到立法機構走審查程式,是要拉其他政黨下水,讓他們一起為民進黨的決策背書。最後是政治作秀。蔡英文專門為延長兵役舉行記者會,是其時隔744天後再度接受媒體提問。島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蔡英文親上火線,是因為她知道美國在看,延長兵役是美國要的議題。
  這場記者會上,蔡英文一開始就引烏克蘭為例,聲稱「備戰才能避戰」。此話完全邏輯不通。民進黨當局上臺後,不斷謀「獨」挑釁,煽動兩岸對抗,甚至引入外部勢力,沉溺於以武謀「獨」的迷夢,一步步將臺灣推向兵凶戰危邊緣。人們看到島內執政者在一心「備戰」,卻不思「避戰」,更多時候是主動「求戰」,根本不把臺灣民眾的安危放在心上。
  兩岸關係曾有過和平發展的時期,民眾也得以享受和平紅利,不必擔心有朝一日或被捲入戰爭漩渦。本次「九合一」選舉結果也表明,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才是島內主流民意,民眾不希望臺灣變成戰場。但民進黨當局仍一味迎合美國索取,甘當外部勢力對抗大陸的棋子,又將戰爭勝負系於軍備競賽和只有幾個月差異的兵役役期上。他們究竟要將臺灣帶往何方?難道一定要犧牲兩岸關係,把民眾推向戰火嗎?

臺灣製造業景氣燈號跌至「衰退」藍燈
  【中新社臺北12月30日電】臺灣經濟研究院30日公佈,11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由象徵「低迷」的黃藍燈跌至代表「衰退」的藍燈,這也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藍燈。
  綜合中央社、《經濟日報》等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全球終端需求持續受到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0月的10.88分,減少至11月的9.7分,燈號轉為代表「衰退」的藍燈,這不僅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藍燈,分數也是2020年2月以來的新低。
  臺經院認為,整體來看,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有增無減,主要經濟體啟動加息迴圈,制約終端需求力度,歐美國家2023年經濟將延續2022年第四季放緩態勢,各地製造業景氣相對呈現收縮,也會波及臺灣製造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