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新冠重復感染

  「北京的二次感染率達到20%,其原因就是人好了之後要有15天才能產生抗體,很多人放鬆防護後結果二次中招。」近期,網上流傳著很多類似這樣的「陽了又陽」的消息。
  儘管有專家表示,感染一次奧密克戎就像打了一針疫苗,短時間內不會再次感染,但仍有不少人也開始擔心自己康復後會被二次感染,生怕再重復高燒、全身痛、「寶娟嗓」的感染症狀。
  反之,也有人覺得「早陽早輕鬆」,甚至主動接觸陽了的朋友來獲得自然免疫,其中不乏一些公眾人物。
  重復感染究竟會不會發生?一次感染後獲得保護的「有效期」有多長?屆時症狀會不會加重?平時又該如何預防和應對?針對這些公眾關注的問題,病毒學家常榮山稱,重復感染的風險確實存在,但比例低於10%,前述網傳數字並不準確。他建議康復後也要做好防護措施。
  另外,針對「早陽早利索」的誤區,常榮山強調,此舉極不可取。從目前的毒株變異趨勢來看,毒株對人的感染後的症狀在減弱,越晚感染,越能為身邊老人、孩子等易感人群提供保護。感染人數的激增,也會存在擠兌醫療資源的情況發生。

主動感染極不可取
  最近幾天,在網路上出現一些身邊的人都陽了,自己怎麼做抗原檢測都沒有陽,但卻時常感覺自己哪哪都不舒服,懷疑自己可能陽了。這一類人被網友稱為「幻陽症」人群。
  有網友開玩笑說,「陽的人是對身體的考驗,陰的人是對精神的折磨。」
  或許不願承受這種精神折磨,也為了不影響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人開始秉持「早陽晚陽都是陽」的態度,採取主動接近已感染人群的方式,讓自己主動感染。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歌手、演員。
  對此,常榮山表示,這樣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感染後也會「牽扯」到身邊的老人和孩子。
  考慮到當前感染人數短時間內急劇上升,且冬季才剛剛開始,必然會出現醫療擠兌的情況,此時「早陽」更難獲得及時救治,易產生更為嚴重的「次生災害」。
  因此,即使大多數人最終都會經歷感染,但仍需做好防護,讓「陽」的時間儘量晚一些到來。
  「目前未感染人群依舊要保持12月7日政策放開前『獨善其身』的狀態,要有每一批次病毒來襲時都能扛住的心態,這樣就可以形成『冰凍堰塞湖效應』,就像被凍住的湖水不能在堰塞湖開壩時『一瀉而下』那樣,病毒不會在短時間內傳染給脆弱人群。」常榮山建議,雖然越往後免疫逃逸率會越高,但感染後的症狀會相對較輕,醫療資源也更為充足。此外,也可以通過鍛煉身體、適量補充維生素的方式來増強免疫力。
  常榮山也注意到,目前出現一種抗原檢測「污名化」的情況。比如有的人懷疑自己被感染後,馬上做檢測結果卻為陰性,過幾天又陽了,加之抗原檢測存在一定假陽性和假陰性率,開始有人質疑抗原檢測的準確性和效果。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抗原檢測都是沒有問題的。」他建議,操作過程中,如果第一天測鼻拭子沒有結果,第二天時症狀開始加重後,可以采咽拭子再測,部分人會有咽拭子先檢出陽性的情況。「但並不是說如果測鼻拭子沒有陽,症狀有了,就必須馬上測咽拭子,居家抗原檢測最多每天一次,首次測出陽性後,一般要隔3天以上才轉陰,多測浪費。」
  另外,目前有人會覺得自己實際上已經感染了,只是因為不做核酸和抗原,自己並不知道。常榮山解釋說,這也是一個目前出現的較常見的誤區,其實並不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而是目前的感染率並沒有那麼高,是真的沒有被感染。
  而「非必要不核酸」也是有道理的,目前國內流行的奧密克戎亞分支BA.5的各種分支傳播率都很強,排隊核酸檢測必然會增加傳播風險,而採用抗原檢測的方式則可減少這種聚集傳播的風險。
  常榮山稱,目前,病毒的變異速度並沒有特別快,但病毒免疫逃逸的情況正在發生,也就是接種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病毒。而重症患者的減少,也與人體自身的適應性增強有關,感染後的各種不適感都比德爾塔流行期輕了。

重復感染風險存在,比例低於10%
  按照一周「陽康」的恢復時間計算,目前,「第一批」陽了的人已經到了感染尾聲,其中有人對會否再次感染心有疑慮。
  但近日,有關專家稱感染過一次奧密克戎後,就像打了一針疫苗,一年內再感染的比例非常小的說法被廣泛討論。儘管另有專家認為這一說法雖然通俗,但不嚴謹,易引發誤解,但網上開始出現一種聲音,認為陽了之後就不會再陽,便可以正常活動且不用佩戴口罩,可以放鬆警惕了,甚至有人去主動感染.
  「奧密克戎亞分支BA.2、BA.5流行時,再感染的比例在10%以下。」常榮山解釋說,感染後,成人要14-21天之間,抗體才能達到高峰,達峰前,是存在再次被感染的幾率的。
  據他介紹,奧密克戎BA.5流行期,以色列的流行病回溯研究發現的再感染率是10%左右,到XBB流行時,再感染率上升到了30%以上,但我國目前未有XBB流行。「多次感染也意味著會有部分第三次感染,這個海外是有發現的,資料差異較大。」
  而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也曾表示,在未來,病毒變異越明顯,再感染的風險就越大。
  陽性康復會不會留下後遺症?這同樣也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常榮山解釋稱,一般的後遺症分為幾種,較輕的情況就是在不做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有疲憊的感覺,睡眠不好,呼吸不暢以及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這些情況主要都與人的心理因素有關,隨著時間的延長便會好轉。
  而隨著國內多地感染的人數逐漸增多,在網路上出現了一些全國各城市感染高峰進度表,其中包括首輪達峰及結束的時間預測。另外也有一些個人通過統計是否陽過的投票資料,來推測所在城市已感染和未感染人群的比例。
  常榮山表示,這樣的統計資料並不權威且沒有公信力,人們在看了城市到達感染高峰的時間後,會增加焦慮感,另外當親身感受且實際情況並沒有達到感染高峰後,也會給人一種「狼來了」的錯誤信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2023上研判疫情形勢時表示,冬季疫情會經歷2022年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1月下旬到2月中旬、2月下旬到3月中旬「一波三峰」,新冠流行峰整體上會持續三個月左右。

建議老人「預防在先」
  老人和孩子,依舊是新冠疫情下的重點保護對象。
  常榮山提醒,無論是奧密克戎BA.5還是奧密克戎BA.4,對老人都是有傷害的,在老人群體的致死率高於流感。如最近四個月,美國所有死亡中90%都是來自老人,且大多數是沒有接種疫苗的老人。統計資料表明,奧密克戎對老人的致死率是流感的2-3倍。
  接種疫苗和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依舊是降低老人感染率和致死率的最好的方式。
  吳尊友也強調,要防止死亡堤壩「破潰」,重點保護好脆弱人群,家裡有老人、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護,出現了感染一定要多睡覺、多喝水,病情加重了一定要及時就醫。
  臨近春節,很多準備返鄉回家過年的人也開始擔心會對家裡老人造成感染風險,目前已有一些偏遠地方的老人存在子女不在身邊、缺少對症藥物的情況,其中農村地.區、養老機構的情況尤其值得關注。
  對此,常榮山給出的建議是要「預防在先」,如可以提前為這類人群準備好退燒藥等藥物.因為身體免疫力的因素,很多老人在沒有藥的情況下,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從而引發發燒等情況的發生。「如果給到他們一些藥物,就像是定心丸一樣。」
  另外,他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老人們準備一些血氧儀。對於養老院等血氧儀可能出現不足的地方,酒精消毒其表面後,老人們可以共用一個血氧儀,在日常檢查的過程中,一旦出現資料不正常的情況,可以及時送醫。
  對比感染的大人和孩子,孩子的症狀沒有大人明顯,遭罪程度也弱於大人恢復的時間也更短。
  常榮山解釋說,兒童比成人耐受發熱,往往發燒到39℃也不會影響他們日常活動,成人則不同。兒童在體溫升到38.5℃前一般不要急著給他們吃退燒藥,發燒有利於體內的免疫細胞清除病毒,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發燒之後不要馬上吃藥,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儘量不用藥物干預。吃了退燒藥之後,很多時候,反而會延長發燒的時間,出現低燒不退的情況。但每個人的耐熱不同,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判斷是否要及時服用退燒藥。
  另外,很多人擔心兒童不及時退燒會「燒壞腦子」,這顯然也是一個誤區。常榮山稱,一般情況下,兒童不會發生高燒兩至三天都不退燒的情況。此處,一些家長也擔心孩子不及時退燒會出現驚厥的狀況,全身抽搐甚至口吐白沫,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實際上,驚厥與遺傳體質相關,發燒只是引發的因素之一,驚厥的情況發生後,可以一邊降溫一邊將孩子送到醫院搶救。
  目前,國外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分支XBB和BQ.1已傳入我國。官方通報稱,二者尚未形成優勢傳播,但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
  常榮山表示,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流行株的致病力演化趨勢是逐步變弱,但也並不排除出現新的變異株,比如只有致病力增強的獨立變異株(傳播力、免疫逃逸力不變),即便如此;這種變異株是不會成為像德爾塔這樣的全球流行株的。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三者之間有「遺傳補償」機制,「三年來,已經發現的5批全球大流行株中,沒有一種是單一的致病力增強的獨立變異株,大量新冠測序監控一直在進行,回到德爾塔時期是不可能了。」

(史東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