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胸懷大局是明智之舉

  藍綠兩黨出戰台灣地區「二零二四」領導人大選的人選,相對於民進黨已經「定於一尊」為黨主席賴清德,國民黨仍然是混沌不明。雖然大部分人都認定是民調最高、最接地氣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是最能勝選的最佳人選,但仍有不少雜音,或是「自告奮勇」,或是被某些人「抬拱」,要爭取成為國民黨的參選人。其中,台中市長盧秀燕,就被部分支持者「力拱」,大造聲勢推拱其代表國民黨參選。在侯友宜的可能性逐步升高之後,這些熱心人士又「轉而求其次」,鼓吹由盧秀燕作侯友宜的副手搭配,組成「侯盧配」出戰。
  如果就具體個人而言,「侯盧配」也許是一對「絕配」。一方面,侯友宜和盧秀燕分別出任新北市長和台中市長後,政績斐然,獲得各界的高度肯定,就連民進黨中的較為實事求是的人士也交口稱讚。這對已經討厭了政客當政,希望能讓具有實務行政治理經驗的非政客官員治理好台灣地區的選民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而將能為侯友宜起到「加分」作用。
  另一方面,侯友宜與盧秀燕,一個是本省人,另一位是外省人軍眷的後代;一位男性,另一位女性;這樣的配搭非常契合台灣地區大選正副領導人的「搭配政治學」原理,對於開拓各方面領域的票源,盡可能地提高得票率,大有好處。
  但從選戰的整個大局看,「侯盧配」並非沒有「罩門」。首先,兩人都是「直轄市長」,同質性較高,未能更好地發揮互補作用。其次,兩人的「直轄市長」第二任任期才剛開始不久,就轉而「這山望見那山高」地參選地區領導人,在韓國瑜「落跑市長」的陰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況下,可能會成為對手的攻擊標靶。也正因為如此,呼聲極高的侯友宜,至今卻仍然沒有主動表態,就是困惑於「落跑市長」的「原罪」,並因此而希望國民黨不是以黨內初選的形式決定提名人選,以避免他宣布參加黨內初選,而是直接徵召他出戰,這樣可以適當地消減「落跑市長」的罵名。如果其副手搭配也是「落跑市長」,就將起到「加疊」作用,反而加重侯友宜的「原罪」,民進黨必然「食髓知味」地採用四年前行之有效的鞭打韓國瑜的手法,讓「侯盧配」難以抵禦。
  應當說,如果國民黨是因應侯友宜的意願,決定以徵召方式提名他為領導人參選人的話,他與韓國瑜相比,對他「落跑市長」的攻擊火力將會是大為減降的。這是因為,一方面,韓國瑜是第一個市長任期剛開始時就「落跑」,而侯友宜的新北市長已經是第二任,而且加上兩任副市長,在新北市政府已經工作了十三年,這個「十三年比不到一年」,真是「牛髀同蚊髀」。另一方面,侯友宜在兩任副市長和一任多市長的任期內,已經在新北市的市政建設中豐碩政績,這也正是他倘被提名參加領導人大選,勝選機率較高的主要原因;而韓國瑜則是在還沒有來得及兌現其在參選高雄市長做出的承諾,也沒有做出較為明顯的市政建設政績的情況下,就「吃碗內看碗外」地宣布參選地區領導人,當然是背負了「落跑市長」的罵名。
  盧秀燕同樣也是第二任台中市長,同樣也是政績斐然,但與侯友宜相比,還是有所不及。其一,盧秀燕缺少了侯友宜在參選並當選新北市長之前,那兩任副市長的經歷,因而「落跑市長」的陰影仍然是存在的;其二、嚴謹來說,儘管盧秀燕的政績上乘,但還沒有好到侯友宜那樣的程度。
  對此,盧秀燕似是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在一部分人熱烈地拱抬她之時,她及時地「降溫」了。繼前日在接受媒體人黃暐瀚專訪正式表態,強調「確定不考慮擔任副手」,也向朱立倫、侯友宜、郭台銘喊話,「時候到了就應該適當、勇敢表態」,人選一旦產生之後,務必要團結,全力輔選之後,昨日在列席「行政院會」後受訪,被問到若「二零二四」大選,最後國民黨是徵召她時會考慮出戰嗎時更是表示,目前沒有這樣的情形,因為現在的國民黨和非綠的聯盟裡面,有蠻多不錯的人選,他們比她更有意願來承擔,所以她會給予祝福,並盡力於初選前後予以協助團結,這個工作對她來說更加有意義。她說,「成功不必在我、但團結一定有我」,她也會盡可能協助團結。
  相信,經過盧秀燕連續兩日的「棄選」表態後,力拱她出選的熱心黨員及民眾,將會尊重她的意願,不再為她「抬轎子吹喇叭」。這樣,就更有利於國民黨中央,在已經消減了一些雜音之下,能夠更為集中精力思考既能提名最能勝選的正確人選,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在非民進黨陣營中,發生「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情況和效應。即使是柯文哲和郭台銘「攪局」,也能將其負面效應降減到最低。
  其實,盧秀燕昨日在受訪時,還有一些觀點,是國民黨中央應當能夠聽的進去的。她指出,國民黨不要太慢,但也不必操之過急,適當時間比較重要,畢竟領導人大選各政黨或非綠只會有一位候選人,在這過程中,讓候選人順利、團結的情況下產生更加重要,不必操之過急,但也不宜過晚;她兩天前有特別提到,春暖花開後的這段時間,會是一個適當的時間,她認為四、五、六月應該是個合適時間。
  而對於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盧秀燕也表示,第一,國民黨現在急於希望有一位好的候選人產生,所以她希望化繁為簡,她不需要再加入,但是她將協助讓好的人選早日產生、更加團結,這個工作更有意義;第二,她自身扮演的角色,相信台中市會處在較客觀的角色,台中市政或中部各縣市區域治理平台的縣市政工作,也會受到更多的關心和協助,她已經釋出善意,希望不管是各政黨或中央、地方,對於台中市或中部區域都能更關心、更予以協助,相信這是對中部區域最好的安排。
  這才是胸懷大局的最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