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

國台辦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9日在北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5年來對臺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闡述了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原則立場、目標任務等,為做好今年對臺工作明確了方向。
  當天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朱鳳蓮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時指出,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出臺和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增進臺灣同胞利益福祉的政策措施,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圖謀,扎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朱鳳蓮表示,當前,儘快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希望臺灣方面順應民意,早日撤除各種障礙。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與我們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回答「國家統一將給臺灣帶來哪些好處」相關提問時,朱鳳蓮指出,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海峽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從未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實現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統一之後,臺灣同胞將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她具體闡述,統一後,臺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社會制度。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統一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制度化更加完善,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臺灣經濟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創新活力更加生機勃勃。長期困擾臺灣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眾多難題,特別是缺水、缺電等民生問題,可以在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中得到解決。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統一後,臺灣的文化創造力將得到充分發揚,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交流互鑒、化育後人,臺灣地域文化在中華文化根脈的滋養中更加枝繁葉茂。
  統一後,臺灣同胞的國際發展空間將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共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耀。
  朱鳳蓮表示,希望越來越多臺灣同胞清楚認識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和平統一前景就能得到維護;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盪,臺灣同胞切身利益就會受到損害。為了民族大義、民族前途和自身利益福祉,兩岸同胞當團結一心,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

馬英九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憑弔 籲「歷史絕不可遺忘」
  【中新社南京3月29日電】臨近清明寄哀思,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29日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深切悼念遇難同胞。馬英九受訪時表示,歷史絕不可遺忘,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應自立自強,才不會被人欺凌、任人宰割。
  上午9時30分許,馬英九一行抵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來到「古城的災難」大型雕塑前,手持鮮花,集體肅立。
  「300000」的醒目大字,銘刻著全體中華兒女無比沉痛的一段集體記憶。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死於慘案人數多達30萬,這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的最終宣判。
  進入這座建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地及遇難同胞叢葬地的遺址型紀念館,馬英九一行一路神情凝重,面對「古城的災難」雕塑,獻上花籃,集體默哀,憑弔遇難同胞。
  隨後,馬英九一行走進展廳,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瞭解南京淪陷前的形勢、日軍進犯南京與南京保衛戰、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人道主義救援、大屠殺後的南京、戰後調查與審判等方面的情況。
  「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書籍、照片,我看了一些,但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受到這麼大的衝擊。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野獸般行為,中國人是最大受害者。」馬英九受訪時表示,身為中國人,不管在海峽哪一邊都應自立自強,面對外來欺凌要勇敢抵抗。我們這次帶學生來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可以瞭解也許在臺灣瞭解不夠的事情,作為自己往後發展的重要參考。
  據瞭解,紀念館多年開展對臺交流,舉辦了第四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視訊交流活動等。2018年,紀念館赴臺舉辦《以史為鑒 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新北市滬尾炮臺,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舉行了公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