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防疫抗疫措施又走在周邊地區的前頭

  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昨晨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預防流感和應對工作,但也順帶談到進一步做好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梁亦好指出,鑑於目前全球大多數人都接種過新冠疫苗或感染過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建議有慢性基礎疾病、免疫抑制人士、長者、孕婦、前線醫護等較易感染,或較易出現重症和死亡的人士,定義為高風險群體,可額外接種一針疫苗。梁亦好也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會根據不同年齡健康狀況作風險分類,其中十八至五十九歲無高風險人士接種三劑、若十二歲以上有基礎疾病及長者建議接種四劑;這兩類人群若已接種的疫苗中不含二價疫苗,可補一針。另外,十八歲以下無高風險人士接種三劑;孕婦和前線醫護人員,若距離接種上一針已逾六個月,亦可額外補一針。
  隨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於昨日下午透過政府新聞局發出《參考世衛及各地衛生部門最新建議,本澳將調整新冠疫苗接種策略》的新聞稿,將梁亦好的口頭表達轉化為正式文字宣示,指出全球大多數人士已接種新冠疫苗或曾感染新冠病毒,而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強,但致病力對健康人士尤其年紀較輕的相對較低,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地衛生部門近期相繼調整新冠疫苗加強劑接種建議。因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地衛生部門的最新建議,結合本澳流行病學特點,衛生局將按不同年齡組和健康狀況的人群作風險分類,較高風險人群額外再接種一劑二價疫苗(即二價mRNA新冠疫苗),並具體列出不同人群的接種策略調整方向,及宣布衛生局稍後將公佈具體預約接種安排。
  這項新措施的重點,是在於在此前接種疫苗已經基本達標的基礎上,根據各類不同人群的特點,應該或者可以額外接種一劑二價疫苗(即二價mRNA新冠疫苗),以進一步增強澳門居民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的免疫力,迎接未來幾個月有可能會發生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小高峰」的挑戰。
  這可能是在澳門特區的周邊各國地區中,率先採取的接種疫苗的「補強」措施,而且還是採用二價疫苗(亦即二價mRNA新冠疫苗)。相信,如果這項措施得到完全的落實,未來即使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再次來襲,已經加強了免疫力的澳門居民,也可以安然地度過這波襲擊。不但是可以保護澳門居民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神聖理念,而且也可以維護來之不易的目前澳門特區生活和生產秩序恢復正常,經濟復甦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的良好局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展現了澳門特區充分利用好並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擁有採購二價mRNA新冠疫苗的有利條件(包括財政條件),可以再次創造重症率和致死率較低甚至更低的記錄,又反過來凸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向台灣地區以至全球提供具有說服力的典例。
  實際上,回顧澳門特區去年十二月上旬跟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條」),取消了大部分防疫限制,包括不再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取消絕大多數公共場所核酸及健康碼要求、全力衝刺疫苗接種、不再進行區域性封控、允許輕症患者及無症狀感染者居家隔離,並且不再提及「動態清零」的「放開」策略後,雖然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感染「高峰期」,但整體來看,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比其他地區低得多,而且「高峰期」的滯留時間也較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澳門的疫苗接種率較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部分人接種了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具有一定免疫效力的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而後來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在因感染奧密克戎病毒而失治死亡的高危人群個案中,未接種疫苗尤其是復必泰疫苗者的比例遠高於已接種疫苗尤其是復必泰疫苗者。如果當時就已經研製出二價mRNA新冠疫苗,而澳門特區也能搶購得到並及時推廣接種,相信重症率和致死率將會更低。
  這個經驗,值得弘揚。雖然在近一段時間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每日公佈的信息都說,「本澳昨日沒有新增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亦沒有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離世的個案」;但防患於未然,一方面進一步補齊疫苗接種率仍然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對已經按照要求接種疫苗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實施額外再接種一劑二價mRNA新冠疫苗的補強措施,相信未來即使是或將會有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來襲,澳門特區也「早已森然壁壘,更加眾志成城」,讓奧密克戎病毒「霄遁」。
  澳門特區三年來抗疫鬥爭的經驗還顯示,緊跟中央的防疫抗疫政策及策略,是奪取抗疫鬥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因而在疫情消退後的「開放」措施,也是緊跟中央的策略,包括將「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等。
  最新的調整措施,是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三月三十日宣布,自四月一日起,海峽兩岸客運航綫執行由雙向要求旅客行前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調整為二十四小時內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由兩岸旅客出入海關時填入健康申明卡。這項寬鬆措施獲得廣大台胞的歡迎,因為台灣地區的核酸檢測費高達新台幣三千至三千五百元,國台辦這項宣布訊息對大量前往大陸的台商和旅客,可省下一筆不少開銷。
  而澳門特區政府也隨即宣布,從四月一日零時起調整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地區入境人士及由本澳前往中國內地時的檢疫要求。其中三歲以上及有七日內台灣地區旅居史人士,首次經由澳門特區前往中國內地時,可出示二十四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或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其實這項措施,是對由一月八日零時起實施的新防疫措施,由大陸、香港或台灣入境澳門特區的人士無須出示任何新冠病毒檢測證明;但在入境翌日起計第七天內離境前往中國大陸時,須出示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調整。亦即在原來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較嚴條件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二十四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較為寬鬆的條件。
  但對比國台辦宣布的新措施,從台灣地區前往大陸地區的旅客,只需二十四小時內抗原檢測結果陰性證明,撤銷行前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證明相比,就顯得澳門特區「滯後」了,亦即那個「或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是多餘的。既然連由台灣地區「直接」進入大陸地區都無需「多此一舉」了,澳門特區作為「間接轉運」地區,又何必「法國大餐——多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