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也宜將防疫機制回復日常管理模式

  對於珠海市商務局傳真給澳門海關《關於珠澳口岸不再繼續實施限次通行措施的函》中,有關自二零二三年五月一日起不再對珠澳口岸實施限次通行措施的通報,澳門方面至今仍然未有以正式公文的形式轉告所有居民、外僱及遊客。只是海關關長黃文忠昨日在受訪時表示,五月一日凌晨零時開始,關閘口岸、青茂口岸不再實施限次通關。而因居民及旅客經常使用關閘及青茂口岸往來珠澳,預計人流會增加,加上是內地「五一黃金周」,海關會做好部署,同治安警應對假期的人流。他又稱,取消限次通關措施,無疑是會增加人流往來,正不斷評估水客的走向和趨勢,會密切關注情況,資料顯示近期水客及水貨數字降低。
  黃文忠的受訪表態,契合澳門海關前日對媒體查詢的回應:相關措施是珠海決定,澳門海關予以配合。而且還進一步顯示,在國家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後,珠澳兩地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聯防聯控機制,也由「戰時狀態」回復至「平常狀態」,甚至連珠澳聯防聯控機制也結束其歷史使命。因此,此前由珠澳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有關珠澳口岸通關管制措施,包括先後四次《關於珠澳口岸通關場所(繼續)實施限次通行措施的通告》,今次在通告不再對珠澳口岸實施限次通行措施時,就無需再經由「珠澳聯防聯控機制協商一致」後聯合發出通告,並由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向澳門居民轉發,而是由珠海市商務局向澳門海關致函的形式作出,而且其「經我市最新研判」及「我局將不再就此制發通告」的用詞,也是珠海市的單方行為,而並非是珠澳雙方共同研究的結果。
  而在國家層面,雖然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仍然繼續運作,最新發布的文件是四月十二日發出的《關於印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的通知》,但在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况,指出近期全國疫情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各地疫情均處于局部零星散發狀態,未發現疫情明顯反彈的省份;並總結三年多來的防疫成就,指出我國始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三年多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經受住了極限考驗;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人民防綫;及提出要抓實抓細「乙類乙管」各項措施,鞏固住來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加強醫療物資生產保供和統籌調配,不斷增強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要密切關注境外疫情發展態勢,保持常態化指揮體系有效運行,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快速響應水平等的要求之後,就沒有再召開過新聞發布會。而在此前,是頗為密集地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此顯示,雖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仍然存續,但似乎是為了契合「乙類乙管」的定位,不再以「乙類甲管」的應對模式進行公開活動。
  其實,既然是「乙類乙管」,這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也就可以停止運作,回復日常的由國家衛健委及疾控中心管理的模式了。可能是基於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日國務院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工作機構「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後改稱為「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是執行習近平主席當天作出的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同時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及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作出的批示:「各相關部門和地方要以對人民群眾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完善應對方案,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集中救治措施。加快查明病毒源頭和感染、傳播等機理,及時客觀發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而成立的。因而在最高領袖尚未作出最新指示之前,該機構就將繼續存在。但其已經契合「乙類乙管」的調整定位,不再以「戰時狀態」的姿態運作。
  在我國的台灣地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島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自五月一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即與水荳併發症、恙蟲病和流感併發重症等同級)。另,考量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島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
  而「指揮中心」也於昨日發出採訪邀情,聲稱隨著疫情將改類,「指揮中心」同步解散,防疫回歸常態化,為感謝一路陪伴及協助記者會召開的夥伴,將於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舉辦「指揮中心場記者會」,共同回顧過去、迎向疫後新生活。這場記者會,被台灣媒體形容為「指揮中心」的「終場記者會」,宣布成立近一千二百天的「指揮中心」將走入歷史。
  澳門特區政府於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一日成立,成立後曾經頻繁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在國家宣布將疫情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後,也一直沒有舉行記者會了。現在尚可以感受到其仍然繼續運作的,是每日透過新聞局發布「本澳昨日沒有新增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亦沒有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離世的個案」的信息,及昨日發布的第十二期「保障快速抗原自我檢測試劑供應澳門居民計劃」的消息。
  其實,在防疫工作回復常態化管理後,此類信息由衛生局或疾控中心發布即可,而無需勞煩到由行政長官「掛帥」,社會文化司司長「擔綱」,有十多個相關政府部門聯合組成的「協調中心」發布。實際上,在澳門對疫情管控也跟隨國家調降位階,回復常態化管理,而社會運作也回復正常狀態,經濟逐步復甦的情況下,仍然以「戰時狀態」的「協調中心」發布信息,而且還是屬於「雞毛蒜皮」級別的「平安無事」信息,就將會令人產生「仍然是乙類甲管」的錯覺,並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
  誠然,在國家層面尚未解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情況下,澳門特區也不能解編「協調中心」。但可以盡量減少「協調中心」的「存在感覺」,靈活調整相關信息的發布方式,讓人們從那三年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輕裝上陣」地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