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實現三地驗車互認加快融合步伐

  在本週一的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有議員提到,澳門車輛本身就需要按照《交通管理法》的規定,定期進行驗車;而「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港澳」兩地牌車主進行申請或續期時,除了按要求進行驗車外,如果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香港特區《道路交通條例》、《道路使用者守則》及相關法例相關規定年限需強制驗車的,也需要定期驗車,這就造成了重覆驗車的情況,為車主帶來麻煩之餘,亦加重公共部門的行政壓力。而且,在三年疫情的影響下,本來就有不少需要按期檢驗的車輛被「積壓」未有檢驗,更使驗車中心不勝負荷。與此同時,本澳僅得一間跨境車輛指定驗車機構,面對大量驗車需求,出現「驗車難」,因而希望能夠與內地和相關前線權限部門協商,推動實現「一次驗車,三地互認」管理機制。
  對此,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和交通局局長林衍新回應指出,就「一地驗車三地」互認事宜,已經與有關部門作出初步探討。但由於內地、港、澳三地的驗車的項目內容不一,未能達成共識,例如本澳的不少驗車項目是與內地一致,但有部份項目則與香港不一致,因而三地驗車互認事宜,還需要具體協商。
  確實,三地的驗車年期及檢驗項目內容,雖然是基本「大同」,但也存在著許多「小異」。比如,在強制驗車年期方面,澳門特區雖然在二零一六年修改《道路交通規章》行政法規,規定由二零一七年七月起,收緊車輛檢驗年期,輕型汽車強制驗車年期由十年收縮為八年,但內地和香港更短,是六年。當然,內地最近對十年及以上車齡的,由半年檢驗一次縮短為一年,這卻是與澳門保持一致了。而在具體檢驗內容方面,由於內地車輛行駛高速公路的機率較高,對於車輛應對高速公路意外的要求就較高。而澳門則由於城市化程度較高,造成車輛起動次數也相對較多,因而對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要求較為嚴格等。
  不過,相對於「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雙牌車,還有「駕照互認所遇到的法制及技術障礙而言,這又是「小兒科」而已。實際上,「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雙牌車,基本上是屬於「右軚」,這是為了適應澳門車輛靠左行駛;而內地是靠右行駛,「右軚車」在駕駛時就要有一定的適應性。而且,交通燈的制式也並不完全一樣,在路口亮起紅燈時,如紅燈是「圓餅而且不帶有「箭頭」的,是可以繼續右轉,但需注意及禮讓斑馬線過路行人。筆者就曾經多次見過,「澳車北上」及「粵澳」雙牌車的駕駛證,在遇到「圓餅」紅燈時就「慣性」停車,「阻住條路」,被後面右轉的內地車輛「缽生曬」。何況,在初提起「澳車北上」及駕照互認時,還遭到部分「意見領袖」的強烈反對。
  即使是如此,「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駕照互認的所有法制及技術障礙,在兩地相關部門的認真協商下,都獲得解決了;而「難度」比其低得多的「兩地驗車互認」,相信也可以獲得妥善解決。與澳門同樣是靠左行駛及「右軚車」的香港,更不在話下。現在最關鍵的,是澳門的首次強制性驗車年期,必須透過修法而由現行的八年再次收縮為六年,與內地及香港統一。但這就對未有參加「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港澳」兩地牌的車輛,形成「不公平」。不過,可以「分兩檔」的方式解決;不參加「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港澳」兩地牌的車輛,首次強制性驗車仍然維持八年;參加的就「提前」到六年。
  目前澳門驗車中心的「大塞車」情況,並非是由於實行「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等而引發,因為澳門車輛無論是否參與,都需要按期驗車,並沒有受到「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等的影響。至於「大塞車」,是因為在疫情的三年間,有不少車輛沒有按期驗車,或是驗車中心受「靜默管理」限制而不能按期驗車。據林衍新透露,去年六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有二萬八千台車受影響,但均獲得延期,最終只有五百二十台車因沒有驗車而逾期受罰。今年首三個月未完成驗車的車輛,期限已延至六月底。
  不過,到二零二五年至二零二六年,由於每日平均有七百五十台車輛需要驗車,已經超出驗車中心日均接待七百二十台車的上限量,而由於受預算限制,又不能增聘人手,因而屆時驗車「大塞車」的情況將更為嚴重。如果是實行「驗車三地互認」,「新通達」的檢驗結果獲得澳門特區認可,就將能「分流」一部分,與之相應的,「新通達」那邊也將出現「大塞車」。當然,反過來,澳門驗車中心的檢驗結果也獲得內地認可,可能也將「搶走」「新通達」的部分「生意」,但相應地「大塞車」情況將更為嚴重。因此,「三地驗車互認」,還可進一步思考,「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兩地牌的車輛,可以在內地的驗車中心接受檢驗,並獲得澳門交通事務局認可。這樣,就可以減輕澳門驗車中心和「新通達」的負擔。
  這就引出一個現在已經「風行」的新話題來。自從實施「澳車北上」之後,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到內地食飯、旅遊、購物,導致非遊客所至的北區、下環街等區域和關係民生行業的中小企業,生意大受影響。而且最「受傷」的,是與汽車密切相關的油站及修車行。有本地油站反映,近期日均供油量和來入油的私家車減少,相信與內地油價較澳門便宜等因素有關。有北區油站職員反映,近期公司油價沒有變動,油站供油量和生意較往年減半,相信由於內地油價較澳門便宜,本澳車主北上後在當地入油。即使是有在澳門入油者,也只是入一半油。另外,有受訪車行反映,內地汽車維修保養價格較本澳便宜,感覺到有申請「澳車北上」的客人逐漸傾向在內地消費,客群正流失;亦有車行稱,有些熟客轉到內地洗車、入油一條龍,因而感到競爭增大,但尊重顧客選擇,車行推出優惠套票希望留住客人。
  但消費者卻額手稱慶,認為過去澳門的加油站是「加快減慢」,吃掉了不少中間差價,令消費者利益受損,卻也被迫「引頸受斬」,因為澳門的車輛只能在澳門入油,被加油站「吃定了」。而現在參與「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及「粵澳」兩地牌的車輛,可以在內地的加油站入油,就不用「鏈住條頸」受氣了。實際上,澳門的消費者已經注意到,在國際油價下跌時,澳門的加油站的減價速度是比以前快多了。
  同樣道理,倘是實施「三地驗車互認」,可能會有部分車主選擇在內地驗車。當然,並非完全是因為收費的差異,而是預約等候等手續更方便快捷。有些在內地住宿及工作的澳門車主,更將會樂於接受在內地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