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同鄉會優勢 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這一次赴北京和雄安,參觀北京通州和雄安新區,真正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之速度。」湖南同鄉會理事長吳本森感歎。
  八月的北京豔陽高照,迎來了一批從臺灣「回家」的老鄉。應全國臺聯之邀,8月10日,由25名來自臺灣各地的大陸同鄉會理事長所組成的「臺灣大陸同鄉會理事長參訪團」(以下簡稱參訪團)來到北京,開啟為期一周的行程。
  8月15日,全國台聯會長鄭建閩、副會長楊毅周會見該團。鄭建閩對參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多年來,同鄉會在與大陸的溝通聯絡、交流交往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進一步增進島內鄉親對祖國大陸的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座談會上,參訪團領隊、臺灣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駱宏賓,對臺灣大陸同鄉會的情況、所面臨的「世代交替」難題、當前兩岸關係以及未來同鄉會的發展等方面分享看法,其他成員也各抒己見,交流氣氛熱烈。
  高雄河南同鄉會理事長張明誠表示,在臺灣祖籍河南的人口眾多,高雄河南同鄉會已經成立66年,目前在冊的會員大約2000餘人,比較活躍的有500人左右。「展望未來,同鄉會一是要加強對年輕一代歷史文化的引導傳承,二是要善於運用新媒體和社交平臺,使兩岸交流更貼近年輕人。」
  祖籍泉州的福建同鄉會理事長陳國鑫回憶,作為在臺灣的「福建二代」,父親從小就告訴他家鄉的地理物產、風土人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決定「回鄉看看」,在過去數年,他都堅持一年回鄉兩次,與福建家鄉的親戚保持緊密聯繫。「年輕一代若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會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同鄉會的作用,一是維繫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二是吸引更多年輕人有意願來大陸看看。」
  參訪團還拜會了國台辦、臺盟中央、統促會、全國工商聯等單位,並就有關議題展開了深度交流。
  此次行程還特意安排參訪團走進北京通州和河北雄安新區。在通州,參訪團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指揮部」,並在大運河上考察當地生態文明建設。而在雄安新區,參訪團參觀了雄安館、雄安印象、雄安啟動區綜合服務中心,深入瞭解了建設雄安新區的目的意義、規劃實施和未來發展。
  雲南同鄉會常務理事林淑芬是從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台商,她對於雄安新區的生態保護概念頗有感觸,「此次來北京和雄安,可以感受到大陸近年來對於減少塑膠使用、降低碳排放等環保理念的重視。」而十多年前曾來北京商務考察的吳本森則回憶,「2008年在北京的中關村,就能感受到當時大陸青年積極創業的熱情。十多年後再來北京,參觀了北京通州和河北雄安新區,更感受到大陸對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視。大陸發展仍在加速度,腳步沒有絲毫停滯。」
  兩岸的歷史聯結密不可分,需要一代一代傳承。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訪團成員對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等歷史事件和脈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六桂宗親總會副總會長洪條根將自己親手書寫的「中國崛起莫忘國恥」贈予紀念館,期望兩岸同胞都能銘記歷史、團結奮進、振興中華。參訪團團長、同鄉會理事長聯誼總會召集人魏國偉有感而發,「抗日戰爭與臺灣息息相關,然而展館內的許多資料在臺灣是缺失的,期望這些史料都能在臺灣被重視、被展出。」
  23歲的青海同鄉聯誼會青年部主任馬永旭是本團最年輕的成員,他表示,「臺灣年輕人或許對政治不熟悉,但都希望兩岸關係不要惡化。同鄉會內的不同世代,雖然在觀念與溝通方式上會不同,但大家仍有共識。畢竟兩岸交流、維護和平,這不只是上一代的希望,也是許多臺灣青年的共識。」
  (郭雪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