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滬臺雙城論壇的特點與效應

  兩岸矚目的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簡稱「雙城論壇」)去年輪由上海舉辦。據臺媒報道,新上任的國民黨籍臺北市長蔣萬安6月7日受訪時表示,兩岸還是要交流,雙城論壇就是市政交流,「過去怎麼辦就怎麼辦」。由此順理成章開啟了雙城論壇第三時段新的歷程。
  「兩岸城市交流的樣本與希望」
  由上海、臺北兩市共同宣導,時任上海市市長韓正與時任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密切協商推出的滬臺雙城論壇,開始於馬英九上臺後的2010年,至2022年7月19日第13屆雙城論壇閉幕,滬臺之間總共簽署了42項城市交流的備忘錄,橫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和旅遊產業等領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豐碩成果。
  論及13年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雙城論壇,在兩岸兩市的範疇,似乎沒什麼令人眼球一亮的新聞。論會議規模,最多的一次雙方出席會議總人數不超過300人,一般僅100來人。論出席會議的等級,除了兩市的市長,很少有重量級大咖。論會議時長最多2天,而第13屆論壇因雙方忙於防疫抗疫,會議僅開了短短一個多小時。再論每次會議成果,涉及文教衛的備忘錄僅簽署3項左右。但就是這樣一個不高調張揚的會議,這10多年來每年能堅持由上海、臺北輪流主持,在兩岸兩市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記,被親切稱為「兩岸城市交流的樣本和希望」。
  要細細分析個中的原委,首先必須把論壇放置於島內政黨輪替的極特殊的時空下來觀察。尤其是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上臺後,兩岸的官方半官方的往來都已停擺,受到民進黨當局嚴密監視的雙城論壇,每年的正常舉辦都要受到民進黨當局的層層打壓。好在臺北市府團隊抗壓力特強,通過據理力爭的周旋鬥爭,雙城論壇才能在歷經風險後得以召開,從而建立起目前海峽兩岸間唯一具有官方性質的城市交流合作機制。這對於推動兩岸關係邁入正確發展的軌道有著重要意義。
  不同時段雙城論壇的各自特點
  受制於臺灣各項選舉,歷經13年坎坷,滬臺雙城論壇基本可分為3個不同時段,其中第一時段為郝龍斌主政臺北市時期(2010年-2014年);第二時段為柯文哲主政臺北市時期(2014年-2022年);第三時段為目前蔣萬安主政臺北市時期。
  一、郝龍斌時期雙城論壇的特點
  (一)上海與臺北雙城論壇創辦的起因,是受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影響與啟迪。世博會的經典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恰好也是上海與臺北兩市市民的共同心願與追尋願景,從而成功醞釀、催生了滬臺雙城論壇的舉辦。
  (二)這一時段的雙城論壇正值島內藍營執政。藍營認同「九二共識」這一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總體來看,這一時段共計五屆雙城論壇的舉辦較為順利、成功,並較好地形成了這樣一種辦壇模式,即一年一屆,輪流舉辦;講究實效,合作共贏。
  (三)滬臺雙城論壇從首創召開之日起,臺灣社會及政黨之間彼此就紛爭不斷。反對者主要是泛綠政治聯盟,指責論壇「為大陸所利用」,淪為「大陸統戰舞臺」。贊成者則認為,雙城論壇與臺北的經濟、教育、民生相連,與政治無關。「抹紅」兩岸城市交流平臺,反而凸顯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缺乏自信。
  (四)滬臺雙城論壇是郝龍斌一上任就積極推動的政策,並把它變成持續性的制度。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要讓兩邊都有好處,兩邊都有誘因,大家覺得這是對的事情」。現在回過頭來檢視成果,從第一屆雙城論壇開始以來,每一屆都有頗接地氣的具體成果。對於這一點,舉辦雙方是最滿意的。
  因有強大民意做為基礎,這一時段的雙城論壇儘管磕磕碰碰遭受祥多阻力,但總體上仍能排除障礙,繼續前行。
  二、柯文哲時期雙城論壇的特質
  (一)這一時段,論壇的島內接力棒交到「墨綠」背景的柯文哲手裏。緊接著,臺灣政壇政黨輪替,拒不認同「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當局上臺,臺北市政府與民進黨當局圍繞「九二共識」產生一輪又一輪越趨激烈的鬥爭。柯文哲相繼提出「一五新觀點」「兩岸一家親」「世界上沒有兩個中國」「瞭解及尊重大陸對一個中國堅持」「五個互相」等所形成的「柯文哲模式」,雖是「郝規柯隨」,但能在兩岸關係低迷的情況下,維繫這個兩岸城市交流的官方性質平臺,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誠屬不易。
  (二)由於民進黨當局肆意堅持「抗中保臺」的策略,雙城論壇成為2016年以來兩岸最高級別對話及協商論壇,發揮著和平曙光的燈塔效應作用。在民進黨當局威脅及不斷「標籤化」的攻勢下,臺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突破政治紛爭,按照雙方原有的合作機制,不但年年續辦,而且越辦越好。這不僅顯示臺灣社會具有與大陸對話的民意支持,同時凸顯滬臺兩地願意以城市交流方式,為建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多作努力。
  (三)即使在新冠疫情暴發的這三年,每年雙城論壇不但辦,而且雙方在經濟、教育、體育、民生等越來越多的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跳脫原來陳舊的模式,借助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高科技手段,釆取全新的轉型升級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大大降低協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並一旦時機成熟,可逐步複製、推廣到大陸其他城市與島內開展的城市交流。
  (四)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不但僵化對峙,甚至滑向兵凶戰危的險境,但13屆雙城論壇的舉行充分表明,臺灣主流民意主張兩岸和平、交流,締造和平需要友善環境建構,通過接觸交流、互惠合作、對話協商方能成之。這意味著即使臺灣社會中的「反陸」陣營,也有不少人支持兩岸進行交流。
  雙城論壇的外溢效應
  雙城論壇是兩岸關係特殊時期的一個焦點,一件樣本,一片希望。若僅限制於論壇本身來研究論壇,這會白白流失很多重要的元素與內涵。若將其放在兩岸關係的大框架裏,結合時間、空間加以研究,尤其是研究它的多重外溢效應,那是很有價值、意義的一件事。
  筆者認為,對於雙城論壇的外溢效應,要分兩方面研究:一是外溢的正面效應;二是外溢的反面效應。
  一、雙城論壇外溢的正面效應
  (一)2022「九合一」選舉撬動、改變了臺灣的政治版圖。選後兩岸城市交流將有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手,亦是兩岸交流的有效形式。
  兩岸官方、半官方往來停擺已近7年。雙城論壇披荊斬棘嘗試一種務實、可行的模式,即針對蔡英文拒不認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陷於困局,曲折迂回以低層次的交流方式進行。雙方城市交流若能通過轉化空間與跑道得以在新常態下順勢而為,不因綠營執政大背景導致兩岸關係全面停擺而跌入冰點,為今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變局創造必要的條件。故宜從鼓勵與探索的角度來看待、處置。
  (二)在民進黨當局箝制下,雙城論壇無論是在兩岸城市交流還是對未來更高層次交流,都發揮著奠立基礎作用和無與倫比的政治影響示範效應。特別是在兩岸政治持續低迷及軍事持續對峙狀態,雙城論壇照常舉辦,即意味著兩岸社會高度期盼彼此和平互動往來,能夠邁向正常化、健康化、常態化及機制化發展路徑。簡言之,續辦雙城論壇的外溢效應表現在對兩岸良性互動已產生「架橋」作用、助力作用。
  (三)滬臺雙城論壇屬於地方層級的交流,因此務實、低調特別重要。針對民進黨仍在臺灣當家的現實,太顯眼會被民進黨當局利用,扣一頂「親中賣臺」的紅帽子,政治口水淹沒交流成果。未來兩岸城市交流更需立足實際,精准規劃,密切協調,儘快通過調研,建立必要的市場機制,讓兩岸民眾真實感受到兩岸交流的紅利。
  二、滬臺雙城論壇外溢的反面效應
  每次雙城論壇舉辦前,陸委會總要高分貝宣稱,參與兩岸城市各項交流活動,包括雙城論壇在內,必須合乎規範、對等、尊嚴,維護臺灣整體利益;縣市政府進行交流涉及合作行為,應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規範,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尤其強調對於雙城論壇簽署備忘錄,避免不當洩露營業商業秘密、關鍵技術及注意資安風險等,以免影響臺灣整體產業發展及安全。
  在這裏陸委會顯然已將原本地方治理層次課題的城市論壇,無限上綱至高度敏感的臺灣安全議題,給會議的主辦方及參與方橫出幾杠,人為地設置難題。為此排阻克難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及高超的戰略自信及堅定的兩岸路線。
  若干思考
  一、自從自稱「墨綠」的柯文哲2014年當選臺北市長以來,滬臺雙城論壇的一個極為鮮明的特點就是,這個「不討論更不能解決兩岸關係中任何現實政治問題」的城市交流活動,竟然成為觀察兩岸關係,特別是島內政治現狀的重要風向標。雙城論壇雖然不談政治,卻是兩岸關係這個「大政治」的「最佳晴雨錶」。
  第13屆滬臺雙城論壇謝幕之際,柯文哲直白地說,臺北和上海連續舉辦了13次雙城論壇,這個過程代表了我們對兩岸和平的堅持,建立了善的迴圈。對此島內媒體認為,雙城論壇就是漂蕩在海峽的一葉「和平之舟」,儘管它無法改變兩岸關係嚴峻的現狀,卻承載著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的希望。只要還盼望著兩岸和平,就有責任小心地維護著它。這符合臺灣的利益,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
  二、國民黨重掌臺北市政,若能善用滬臺雙城論壇及組建區域治理平臺進行兩岸城市交流,不僅利於提升兩岸城市治理品質,回歸關注兩岸社會的民生課題,提升民眾幸福感;同時,借助滬臺雙城論壇城市交流經驗,拓展兩岸各領域進一步合作,也利於緩解敵對關係。
  國民黨認同「九二共識」,蔣萬安主政臺北市深化展開滬臺交流更具共識基礎。在蔣萬安被記者問及是否繼續柯文哲市長任內所積極推動的滬臺雙城論壇,蔣萬安表示,不管是深化雙城論壇,或是臺北和其他國際城市的交流,皆應進行實質且有意義地持續交流,始能讓城市之間互相學習、進步,並符合廣大市民期待。這顯示臺北市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由於國民黨奉行「九二共識」,這與民眾黨宣稱「一五新觀點」「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在政治上更具共融共通共識。故一般期待認為,在蔣萬安主政後兩岸城市交流將更上一層樓,這有助於緩和兩岸對峙僵持。
  國民黨有雙城論壇為平臺,易產生學習示範擴散效應,共推兩岸城市交流,提升城市治理品質。這或將可為現今低迷兩岸局勢打開「機會之窗」。同時,以臺北市推動城市交流經驗,連結島內其他近三分之二縣市力推兩岸城市交流,產生一致性集體行動,創造兩岸善意及化解敵意。
  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若國民黨及民眾黨共同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及地方治理經驗分享,將邊緣化民進黨在兩岸事務話語權及主導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實施,或將陷入「孤島效應」。
  藍白縣市長若能夠主動和大陸積極進行城市交流,加強兩岸城市之間的和平交往,隨著兩岸城市交流所產生經濟社會紅利,也會「倒逼」對綠營執政地方民眾產生引導「示範效果」。蔣萬安可在柯文哲既往兩岸城市交流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發展創新兩岸城市交流。這不僅是「柯規蔣隨」而已,而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達成「蔣超越柯」願景目標。如此雙城論壇或將可能成為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建構的最佳初始條件及進一步發揮磁吸「蝴蝶效應」。
  (周天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