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精甫執導編劇、阮經天主演的臺灣犯罪題材影片《周處除三害》3月1日在大陸上映,隨著口碑、排片率和票房占比不斷攀升,這部作品有望再度創下臺灣地區電影在大陸的票房佳績。回顧「這些年我們看過的臺片」,其實除了犯罪題材,還有不少其他類型。
《周處除三害》大陸票房過億
《周處除三害》講述阮經天飾演的殺手陳桂林身患肺癌晚期,去自首時卻發現自己僅排在警方通緝榜第三名,於是他決定幹掉排在他前面的兩個通緝犯,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不過,另兩名通緝犯也不好對付,孤身一人的他很難占上風,尤其是頭號通緝犯心思之狡猾縝密,讓病入膏肓的陳桂林體驗到更陰暗的人心。作為犯罪題材影片,《周處除三害》中有著不少幫派、員警和暴力鏡頭,在大銀幕上觀賞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又有一段看似「寧靜祥和」的靈修班橋段,畫面質感和節奏形成強烈反差。
《周處除三害》去年10月6日在臺灣地區上映時就已獲得不錯的口碑,而在3月1日大陸正式公映前,該片也進行了大規模點映,豆瓣網評分從8.1攀升至8.3,單日票房在上周日爬升至首位。截至3日下午,《周處除三害》大陸票房累計過1.1億元(人民幣,下同),遠遠超過其臺灣本地票房(約合1100萬元人民幣),貓眼專業版預測其最終票房有望達3.6億元。
對於《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獲好評,島內媒體也有所關注:「雖然《周處除三害》近期上線流媒體,本以為會影響票房,沒想到仍擠下上映超過20天的《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等片。」也有港媒關注主演阮經天的表現:「從《命中註定我愛你》到《周處除三害》《怒潮》,阮經天從『偶像劇天王』蛻變到『狂人影帝』。因偶像劇爆紅的明星十分多,但當青春不再,憑藉偶像的標籤又能走多遠?若放不下偶像包袱,又有多少人能轉型成功?」
「臺片」不再小清新
港臺電影標籤中,「港片」通常以警匪犯罪題材出名,誕生了《無間道》《暗戰》這樣的經典作品。相比之下,說起「臺片」,則很容易想到主打青春偶像和文藝小清新。實際上,近年來臺灣電影涉獵範圍相當多元,產出了包括社會倫理、犯罪懸疑和愛情文藝等多種類型佳作,也與內地、香港同行進行了不少合作和交流。像《周處除三害》的導演、編劇黃精甫就是香港人,早在2004年就以一部《江湖》嶄露頭角,在這部在臺灣創作的新片中也能看到不少港片的痕跡,《周處除三害》中飾演二號通緝犯「香港仔」的袁富華就是香港資深演技派。阮經天也出演過犯罪片《怒潮》,與王大陸、張家輝上演了一場黑白道之戰。《怒潮》去年年底上映後不僅斬獲2.29億元票房,更讓人們對阮經天、王大陸等臺灣演員多了份認識;同年,阮經天與張鈞甯合演的另一部犯罪題材臺灣電影《追緝》也在大陸上映,阮經天在片中飾演的非法仲介成了女警破案的關鍵。
臺灣主創參與合拍
除了阮經天和張鈞甯,張震、王大陸、許光漢等臺灣演員近年來都活躍在大銀幕上,被大陸觀眾所熟悉。張震與張鈞甯合作的《緝魂》中涉及科幻元素和倫理思考,2021年在大陸上映時獲得1.11億元的不錯票房。憑藉《我的少女時代》走紅的王大陸,近年來也在《孤注一擲》《超級的我》《小小的欲望》等片中出演重要角色。而許光漢除了主演犯罪懸疑題材的《瞞天過海》,更多是出演《不能流淚的悲傷》《想見你》等愛情文藝片,《你的婚禮》更是創下8.2億元的票房佳績。目前在大陸票房最高的臺灣電影是2019年陳意涵、劉以豪主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9.58億元),排名第二的是宋芸燁、王大陸2015年主演的《我的少女時代》(3.58億元),足見「臺式愛情片」還是有其魅力。
除了這些臺灣演員,還有不少新一代臺灣導演等幕後主創也獲得不錯的成績,譬如擅長懸疑題材的陳正道,近年來推出了《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秘密訪客》《盛夏未來》和《愛很美味》等口碑不錯的作品。由此可見,無論是臺產電影還是港臺內地合拍片,島內電影人並非固守某些類型,而是在各種層面都有所涉獵。
(呂克/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