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放棄口頭質詢的「輘輷」所在

  台灣地區「立法院」昨日按規定召開院會,進行交通組的行政總質詢。民進黨黨團基於上週五進行經濟組的行政總質詢時,已登記發言質詢的黨籍「立委」由於「計錯時間」未到場,主持院會的「立法院長」韓國瑜逐一唱名三次無人應答,而宣布散會,民進黨「立委」卻無理取鬧,批評韓國瑜這是「沒收質詢」,但卻引發社會普遍「觀感不雅」,而韓國瑜卻因此及下大力氣整頓「立法院」的庶務,反而獲得普遍好評,民情滿意度飆升的「教訓」,因而下達「甲級動員令」,嚴令全體黨籍「立委」都必須參加昨日的院會,不得缺席及離席。
  民進黨黨團以為,這是除了避免其黨籍「立委」再犯上週五的錯誤之外,也是「報復」在野黨籍「立委」的奇招。因為在上週五的院會,國民黨及民眾黨的「立委」同樣也按照「慣例」未有進場,以至整個議場的「立委」座位空蕩蕩一遍,而且也有兩名國民黨籍「立委」因此而錯過時間未有上台質詢。民進黨黨團是要覷準國民黨和民眾黨黨團昨日沒有發出「甲級動員令」,因而估計在野黨「立委」也將是按照「慣例」,在未有輪到自己上台質詢之前,留在「立委」研究辦公室等候。這樣,全員到場的民進黨「立委」,就把疏疏落落甚至沒有到場的在野黨「立委」給「比下去」,可以「爭番啖氣」。
  但民進黨黨團「百密一疏」,還是再次出嗅。雖然出席昨日院會的民進黨黨籍「立委」確實是比在野黨籍「立委」多得多,但已經報名質詢的民進黨「立委」,竟然有七人臨時決定放棄口頭質詢,改為書面質詢,其中郭國文、賴惠員、林楚茵正是上週五被唱名未到八名民進黨「立委」中的三人。這就讓人們摸不著頭腦了。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就批評說,包括黃捷等七名民進黨「立委」放棄口頭質詢改為書面,人都在「立法院」了,還放棄口頭質詢,「實在不太理解,這群綠色巨嬰在幹什麼?」「民進黨不是哭天喊地叫著韓國瑜還我質詢嗎?怎麼,可以口頭質詢了,你又不質詢了?」
  也有名嘴從「陰謀論」的角度,揣測民進黨黨團的用意。如陳鳳馨就表示,自己第一時間以為,這些民進黨「立委」改成書面質詢,是想要「設計」國民黨的「立委」,就是可能我排在前面、我通通改成書面,讓你國民黨「立委」來不及作準備,到時候也被韓國瑜唱名跳過?
  不過,她又進一步指出,可是後來仔細看一下:沒有啊?民進黨「立委」都排在後面,國民黨「立委」都排在前面,所以國民黨「立委」都一一按照順序去質詢。而且民進黨這些排在前面的「立委」,反而沒有放棄質詢,是排在後面的放棄質詢!「那我就看不懂了!」陳鳳馨質疑,如果你是策略性想要凸顯出,前面的人改成書面了,後面的人會來不及,如果是想策略性表達這件事情的話,好像還有點道理?可是問題是沒有,他們排在後面,說是策略性也不像,因為也沒辦法去阻止別人正常的質詢。
  這就反襯了上週五八名民進黨「立委」,其實並非是「錯過時間」而未能上台質詢,反而是他們要以此方式放棄質詢權,掩護執政民進黨的行政官員尤其是「行政院長」陳建仁「過關」。因為倘是實施口頭質詢,如果質詢內容及詞語犀利,那就會傷害自己的同志;但倘是質詢內容與詞語「唔湯唔水」,又將自我「玷污」了民進黨「立委」一向以來予人語強詞嚴,「一針見血」的形象。在由民進黨人蘇嘉全、游錫堃任「立法院長」並主持行政總質詢的院會時,還可以「唱雙簧」互相配合一下;而現在是由國民黨的韓國瑜出任「行政院長」並主持行政總質詢院會,不可能再「系咁意質詢一下」,那就「避得就避」了。而在民進黨黨團發出「甲級動員令」下,「避無可避」,那就只好改為書面質詢,以免「傷害同志」。
  實際上,本來口頭質詢是「立委」問政的最佳利器,也是測試「立委」問政能力的重要「觀測點」。很多行政方針與決策都是在這種一問一答的逼問方式下無所遁形,甚至因此呈現弊病或漏洞,行政機關也因此才會尊重民意調整其不適當的「既定政策」或「立法計劃」。但在執政黨的「立委」在質詢行政機關時,卻無法發揮此作用,相反還要為行政機關「保駕護航」。如果「立法院長」是執政黨的黨員,「立法院長」還可運用自己的職權,從中進行「協調」,使得在朝黨籍「立委」既可以籍著口頭質詢表現一番,以好相選區選民以至大眾「交代」,及博取民調機構較高的民調數據,又可以避免「傷害」到同黨的從政同志。但當「立法院長」是屬於在野黨時,這一套就吃不開了。這正是民進黨「立委」的頭痛之處。
  這也是民進黨「立委」改變策略,放棄口頭質詢改為書面質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立委」對於「行政院」的施政方針、施政報告,可以提出口頭質詢或書面質詢。其中口頭質詢是即問即答,一問一答。官員一定要先準備好,否則會答不出來,因而在野黨「立委」或新科「立委」,通常還是會希望能親自在「立法院」院會,與「行政院長」、「閣員」一對一問答,以增加自己的見報率及出鏡率。
  但若是書面質詢,《「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則規定,「行政院」官員要在二十天內書面回覆,若牽涉議題過廣,還可以延長五天。換句話說,書面質詢等於給「行政院」官員有長達二十五天的答題時間。因而書面質詢不只是官員作答時間很長,而且回覆的內容也不見得切題,若官員文不對題,或是簡單用幾句話回覆就想打發,「立委」也拿他們沒辦法。因此通常是執政黨「立委」,才會在總質詢時提出書面質詢。
  正因為如此,曾經攻訐韓國瑜「沒收質詢權」的民進黨「立委」,昨日雖然不敢再唱導致他們錯失質詢時間的「空城計」了,但卻是改為書面質詢的「輘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