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國際旅客重數量更重內涵

陳觀生
  旅遊局指去年國際旅客恢復至疫情前五成,希望今年可恢復到六至七成,目標是有逾二百萬國際旅客訪澳。而澳門愽企的外國博彩專區2023年年初推出,至今實行超過一年,但其成效受到質疑。按當前旅客傾向深度遊,尤其開拓國際旅客市場,關鍵是有沒有足夠的旅遊資源強化吸引力。
  今年目標逾二百萬國際客
  特區政府今年著重開拓國際旅客市場,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二月本澳迎來17.6萬人次國際旅客,恢復至一九年同期的71.6%。東南亞市場方面,菲律賓旅客(4萬)及印尼(1.2萬)超越一九年同期水準,分別較一九年二月增26.2%及3.2%,馬來西亞(1.2萬)及泰國(8,973)旅客,較一九年同期分別恢復至91.7%和92.9%。東北亞的韓國(4.2萬)及日本(1.1萬)旅客分別回復至一九年同期的48.6%及52.6%;長途客源中,美國旅客(9,903人次)回復至70%。
  鑑於去年海外市場旅客復甦速度,未及內地和香港旅客量,旅遊局早前指今年優惠政策主要針對海外客源。指去年國際旅客恢復至疫情前五成,希望今年可恢復到六至七成,目標是有逾二百萬國際旅客訪澳。今年適逢特區成立廿五周年,特別針對國際旅客(大中華地區除外)推出「好禮等你來」旅遊優惠項目,送出廿五萬份涵蓋機票、跨境交通、酒店住宿、餐飲遊樂及表演門票優惠等豐富禮品,包括即將推出的香港郵輪旅客——澳門交通優惠,進一步提供來澳交通優惠,利用多管道及多方式吸引旅客,體驗「旅遊+」元素,擴大國際客源,促進旅遊經濟。
  今年伊始,旅遊局率先推出國際旅客經香港國際機場禁區搭乘港珠澳大橋直通巴士來澳的免費車票優惠,之後更將優惠延伸至免費船票優惠,並與郵輪合作推廣澳門,透過相關措施提升本澳招攬國際旅客的誘因。
  有民航業者表示,從統計數據可見,去年底部分東南亞國家的訪澳旅客已超過疫情前水準,反映有相關國際客源,有助鼓勵航空公司開通航線、加密航班。畢竟航空公司屬商業運作,需要有長期客源支援才會開通直航航線,故開新航線、加密航班也要有客源基礎,需要各個持份者培育及壯大市場。
  旅遊局稱,開展大型戶外路展活動,以及業界推介會反應均好。接下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韓國等地,會持續推廣相關模式,希望在線下與當地業界、民眾接觸,線上會搭配交通、餐飲優惠等措施開展各類推廣。同時遠程與西班牙、葡萄牙等旅行社、協會合作,並邀請目標市場的業界、媒體訪問澳門,介紹本澳最新旅遊情況。該局也希望藉香港郵輪碼頭的優勢,持續與郵輪業界合作,提供船票及車票等優惠,並推廣澳門文遺、美食元素,吸引國際旅客將澳門納入行程之中。
  外國客博彩專區受質疑
  但是,作為特區政府推出的重要措施,外國博彩專區2023年年初推出,至今實行超過一年,但其成效受到質疑。博彩業界指出,這個專區是「失敗」的,追蹤籌碼已經足夠,根本不用進入專區。
  外國博彩專區由澳門政府在2022年底提出,初時目的是希望藉此吸引外國旅客到澳門,並且推出法規《減免承批公司博彩毛收入撥款的施行細則》去規範。而承批公司成功開拓外國客源後,政府可減免最高5%的博彩毛收入稅收。
  承批公司成功開拓外國客源後,政府可減免最高5%的博彩毛收入稅收。這個5%的博彩毛收入稅收,是承批公司每年要向政府撥款2%的公共基金,以及3%的社會保障。
  博彩業界人士稱,「外國客博彩專區未能成功吸引到玩家關注。」「我們不可能將顧客限制在一小塊區域。但『晶片中的晶片』令即便人們在賭場內任何地方走動,我們仍可追蹤到他們的行蹤及每一次投注,這是我們的領先優勢。顧客不想被隔離。」
  有博彩仲介人認為,這個專區的設置是「失敗」的,「沒有賭客喜歡被人困在一個地方」。「賭場現時每一個籌碼及賭枱都會有紀錄,每個人的投注都能追蹤,專區的設立變得多餘了。」他亦分享賭場實際情況,「現時外國賭客是存在的,但比中國賭客少。而走進外國專區的人更少。」
  而對於這個區域的成效,有議員認為,這個措施並未真正成功。「曾經有博彩業界反映,真正進入博彩專區的外國賭客並不多。」「有外國護照的華人來博彩,但真正的外國旅客有極少部份到專區。」
  而政府當初提議設立外國博彩專區,目的是希望承批公司藉此為由吸引外國旅客。但從實際旅客數據上看,似乎計劃未能成功。2023年全年入境旅客共28,213,003人次,當中只有1,459,566人次為外國旅客,只佔總數5.17%,數量只是2019年47.6%。
  然而,有愽企表示表示,外國客博彩專區的實驗並沒有奏效,反而依靠晶片追蹤技術來確定外國人的博彩活動。幾年前,有愽企推出了一個『晶片中的晶片』程式,基本上每個晶片都會被跟蹤,當時的有點是博彩途中不會出現錯誤,你確切地知道把勞動力放在哪裡,後端及財務方案也受惠良多。他們表示,不可能將顧客限制在一小塊區域。但『晶片中的晶片』令即便人們在賭場內任何地方走動,我們仍可追蹤到他們的行蹤及每一次投注,這是我們的領先優勢。顧客不想被隔離。據瞭解,多家愽企計劃在2024年引入RFID 技術來追蹤其籌碼,博監局十分支持此類技術。
  此外,外界亦有意見認為,改善基礎設施是吸引外國客源的主要途徑。而政府今年已有此計劃,計劃投入2.35億澳門元去吸引外國旅客,其中澳門國際機場今年3月引入寬體飛機,並計劃開設長途航線。
  用好多種旅遊資源引國際客
  去年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積極把握疫後復甦機遇,實施一系列振經濟、擴客源措施,頒佈了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綜合旅遊休閒業逐步形成多元、可持續及高質量的發展格局。澳門經濟較快復甦向好,去年全年入境旅客二千八百二十三萬人,超越去年度預期水準,較疫情前水準恢復了百分之七十二,展現了旅遊業的強大發展動力。
  今年以來為實現開拓國際客源目標,旅遊部門馬不停蹄到與澳門有直航的海外城市加強宣傳,不同政府部門從經貿、文化、體育、教育等創設條件提供多元化活動引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首先,進一步提升旅遊軟硬體服務,展現澳門魅力。
  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非博彩元素不斷豐富,具備足夠旅遊吸引力;旅遊業應不斷優化產品及服務,提升接待能力,一方面「內強素質,外拓客源」,加強從業人員的能力培訓,不斷從產品、服務到配套全面推進旅遊業質素的提升;持續提升澳門作為有禮都市的形象,使澳門成為旅客心目中的首選旅遊休閒目的地,鞏固澳門世旅中心的地位;同時,旅遊硬體持續擴容,提升承載力,提升遊客體驗,結合特區政府推出的「澳門有禮運動——旅遊大使·你我都是」完善公共交通配套服務,優化智慧交通建設,提升公共巴士支付手段的多樣性,提升澳門作為世旅中心的便利度及城市友善度。
  其次,進一步加強「旅遊+」融合,多方面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發揮優勢,多元發展,推動食、住、行、遊、購、娛一體的綜合旅遊休閒業提質發展。在推進「旅遊+」融合發展方面,建議立足澳門實際,重點加強「旅遊+大健康」、「旅遊+會展」、「旅遊+體育」、「旅遊+研學」及「旅遊+盛事活動」等發展,多角度推動旅遊經濟建設。加強推動會展業。舉辦會議、展覽和其他商業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和商務旅客到訪,提振住宿、餐飲和其他旅遊業相關業務的需求。此外,政府著力推動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通過鼓勵和引導淡季舉行演唱會、體育賽事,更好平衡旅遊業的季節性需求,以及為高消費旅客、商務客提供獨特的非博彩項目。
  如海上遊一直是政府和旅遊業界渴望推動的新旅遊產品,但現時航點主要是媽閣往返路環,航道圍繞澳門的內河。航線班次時間較疏落,基本只集中在週末、周日;加上現有的海上遊船隻座位不多,故除了一些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會向客人推出海上遊產品,其他團隊遊旅客較少使用。未來要加密航線班次,航班時間亦要優化。可考慮開展夜遊船,讓旅客在船上欣賞到澳門岸邊燈光和夜景,同時配以船上表演及餐飲元素,增加乘客的玩樂體驗。此外,可研究把海上遊航線靠近至港珠澳大橋,令旅客可觀看大橋美景,成為海上遊新噱頭。
  政府已引介六博企與現時的海上遊公司接洽,透過政府推動,去年下半年開展多個海上遊新項目,從而配合煙花匯演或「幻彩耀濠江」光影節活動,增加對遊客的吸引力。而放眼珠海萬山群島的海島資源豐富,只是未有常規航線往來,故不為人所知。未來要有所突破,不妨考慮新增景點,增加噱頭。
  其三,拓一程多站灣區聯遊,深化區域旅遊融合。去年,深合區建設取得了更進一步的成績。今年三月一日,深合區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在各種利好政策的推動下,琴澳交往不斷提升,兩地旅遊業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兩地進一步加強文旅合作,聯合開發「親子遊」、「研學遊」、「康養遊」、「會展遊」等「一程多站」大灣區聯程旅遊產品,充分發揮澳門在美食、娛樂、購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結合橫琴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實現互補效應,打造琴澳黃金旅遊區,促進區域客源互送,並加強宣傳,促進琴澳聯遊由小眾邁向熱門;同時加強琴澳「旅遊+會展」的合作,進一步實現「一展兩地,一會兩地」有效業務聯動。
  其四,善用科技,解決外語客需求。隨著未來會有更多外國客出現,本澳須提升接待能力,尤其外語能力。
  有導遊團體反映,現有小語種導遊不足,擔心長遠難做好接待工作。小語種導遊稀缺非新鮮事,始終客源比重不大。但若外語導遊不足,需要接待時卻不夠用,會影響本澳旅遊城巿形象。
  「雞同鴨講」的不良溝通,是友善旅遊城市的大忌。要解決外語導遊不足的問題,當局及業界均希望可加強現職導遊培訓,同時吸納本地新血,以解決導遊青黃不接的困局。但培訓需時,遠水難救近火,倘要配合今年迎二百萬國際旅客的目標,只能向外招手,解燃眉之急。《旅行社業務及導遊職業法》法律草案建議,若本澳缺少政府想開拓相關客源地語種的導遊,可依法聘請外僱。外語團尚且可透過聘請協助遊覽,但選擇自助遊的國際旅客,若因語言不通或會影響旅遊體驗。未來在完善配套上,不應忽視該批外國散客的語言溝通需求。
  要不同語種的旅客在澳有良好體驗,可借助科技填補部分外語導遊或前線服務人員不足的缺口。當局應在機場及景區等設置AI智慧櫃台,提供即時翻譯服務。多語功能的服務,除可提高接待國際客的能力,也可減輕人工服務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