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前高官頻訪華耐人尋味 炒作產能過剩另有盤算?

  【香港中通社4月11日電】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目前距離大選僅約半年時間。日前,美財政部長耶倫結束了為期6天的訪華行程,而據美方此前透露,接下來國務卿布林肯也很快會訪問中國。美國高官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接連訪華,目的為何?
  按理說,本屆美國政府已經進入「垃圾時間」,好像不需要再跟中國談太多,因為談了也未必做得到,也沒有實施新政策的時間。所以,美國高官選擇此時訪華,頗耐人尋味。
  外界普遍將耶倫此次訪華目的,解讀為就產能過剩問題向中國施壓。事實上,耶倫在出發前也高調放出口風,指不排除採取額外措施,以保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免受中國過剩投資和產能的影響。
  所謂「產能過剩」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歷史上也多次出現,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作為經濟學家的耶倫,難道會不知道?
  顯然,這些真實情況並非耶倫最關心的。再想深一層,她這次訪華不斷談到產能問題,背後也是美國國內的政治議題。
  近年來,美國大力倡導綠色能源發展,即使採取了很多補貼鼓勵政策,發展似乎並不樂觀。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反而遭到了傳統燃油車企的反抗,工人罷工問題嚴重。去年,美國國內就掀起過規模巨大的罷工浪潮。
  在此背景下再結合美國大選年的時間節點,就能想到耶倫此訪很大一部分在於應對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也有分析認為,耶倫是想要策應拜登的選舉,看看還有沒有希望再贏下一些關鍵州,比如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所在的密歇根州。民調顯示,目前兩個總統參選人在該州的支持率不相上下,而能否贏得所謂工人階級的支持,就是密西根州選情的關鍵所在。
  由此來看,耶倫不斷強調的產能問題,實際上可能是說給美國國內聽的,想要讓美國民眾感覺本屆政府對國內產能十分關心,並以行動來保護。
  從最近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轉變,到炒作中國所謂「產能過剩」問題等,拜登政府背後盤算的,可能只是如何贏得大選。從目前另一總統參選人特朗普的氣勢來看,拜登能不著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