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Z世代」為何愛上大陸社交軟體?

  近兩年,大陸社交媒體越來越受到臺灣年輕一代的喜愛。據島內媒體READr近日發佈的一項調查,儘管受到民進黨當局的持續打壓,大陸多個網路社交軟體2023年依然進入臺灣Z世代(指出生於1995年至2009年的島內青少年)最喜歡使用的網路社交平臺前十名,在小紅書上學化妝穿搭、學創意生活,在B站上追劇,成為不少臺灣年輕人的生活日常。
  Z世代的共同語言
  「大陸哪個城市的美食多?」
  「用現金支付可以嗎?」
  「畢業後想去大陸工作,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
  在大陸網路社交互動軟體小紅書上,可以看到不少「臺灣人問,大陸人答」的帖子,兩岸年輕人就生活、文化、飲食等話題,在評論區熱絡留言、互動。
  在臺灣大學和中小學校園裏,也經常能聽到TikTok(抖音海外版,下同)裏流行的短視頻配樂,同學間互相推薦喜歡的創作者,還模仿視頻劇情橋段、動作安排,將其剪輯方式運用到學校作業裏。
  「這些平臺裏短視頻的關鍵字是:潮流性、速食式與碎片化,這種類型的文化消費符合青年群體的文化取向和認同。同時,短視頻非常注重互動性和參與度,可以給使用者帶來不同程度、無法擺脫的獎賞和刺激。比如抖音、小紅書提供的內容,便於跟著互動學習,更能釋放年輕人的創造力。」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唐樺長期關注臺灣社會文化,她分析認為,大陸社交軟體之所以能受臺灣Z世代喜愛,是因為這些社交平臺創設了一套去政治的「認同形塑機制」,因為不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而是完全回歸到日常生活的議題互動,所以更容易、更自然地讓兩岸年輕人找到了共同的話題,很自然地融為一體。
  記者採訪的多位臺灣青年也表示,自己每天早上醒來、晚上臨睡前,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打開小紅書或者抖音看上幾段短視頻,有的青年甚至為了更好地使用這些社交平臺,自學了漢語簡體字。
  「小紅書就是我們的『娛樂聖經』,美妝、時尚、旅遊、美食等等,想要瞭解什麼在小紅書上面都能找到,看著看著根本停不下來。我自己也習慣了把一些喜歡的東西,放在小紅書上面,和網友們分享。」高雄女孩馨儀對人民政協報記者表示。
  對臺灣青少年喜愛使用大陸新媒體的這一純粹民間現象,在島內卻引發諸多爭辯。反對者認為,這是大陸對臺「文化統戰」和「認知作戰」的新方式,質疑大陸出品的這些網路社交App為「洪水猛獸」,通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軟體,用生活化方式對臺灣青少年進行了「文化滲透」。
  對此,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應詢評論認為,臺灣很多年輕人喜歡用大陸的一些社交軟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用、好懂、好玩,臺灣當局的一些所謂的「擔心」,是民進黨當局操弄「去中抗中」的慣用伎倆,反而顯示了其自身執政能力的自信不足。
  在唐樺看來,臺灣是高度娛樂化的社會,這樣的屬性使抖音、小紅書在島內走紅是必然。「從一方面也確實說明,島內的通俗流行文化產業已經明顯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不僅規模萎縮,而且內容貧乏,所以才出現社交主流平臺被大陸產品壟斷的局面。」
  「好東西必然會吸引人。對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和興趣,兩岸年輕人是互通的。他們通過虛擬生活圈交流的願望,不應被外力阻攔。」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指出,新時代的臺灣年輕人生來與網路資訊時代無縫對接,對互聯網訊息極為敏感,這一時期恰逢大陸互聯網科技和文化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臺灣青少年開始使用大陸互聯網社交平臺,也讓兩岸年輕人的共同話語越來越多,這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他分析表示。
  從全新的輿論場看到更立體真實的大陸
  25歲的臺中女孩樹慈從未來過大陸,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小紅書的使用者。「我日常兼職工作常有拍照需求,小紅書上有很多攝影攻略可以參考,給我提供了不少靈感和思路,特別實用。還有很多美妝和穿搭攻略,喜歡美,應該是兩岸女孩的共性。」她對記者表示。
  從事編導工作的臺灣青年蕭圓在朋友的邀請下,2018年選擇到大陸工作。如今30歲的她定居上海,已是小紅書和抖音上小有名氣的自媒體人。「我分享的內容多聚焦兩岸生活的同與異,也有個人的心得體悟。評論區常收到一些臺灣網友的私信,諮詢一些來大陸發展的事項。」蕭圓說,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兩岸青年之間的距離很自然地拉近了。
  「透過青年族群都感興趣的流行文化,臺灣年輕人不僅通過這些網路社交平臺認識到大陸的另一面,也讓兩岸年輕人在潛移默化間形成社群意識。」在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看來,通過小紅書、抖音等社交網路平臺傳播的內容,讓臺灣年輕人看到與過往認知不一樣的大陸社會,會戳破一些泛綠臺灣大眾媒體不客觀地報導大陸社會現狀及發展而給臺灣青年一代造成的錯誤偏差印象,大陸網路社交平臺具有解構重構臺灣Z世代從小被教育的「反中」「仇中」等思維框架,「透過大陸新媒體的報導,可以讓他們感受一個更加立體、多元、可親可觸的真實大陸。」她分析說。
  唐樺對此持相同的觀點。「多樣化的資訊傳播和社交平臺,對於增進兩岸民間交流來說,首先是打破了兩岸資訊傳播的單一平臺和時空限制。因島內民進黨當局的『台獨』立場,現在兩岸媒體節目合作和新聞交流機制,都比過去要難開展,而多樣化的短視頻直播平臺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問題,為島內民眾呈現了多樣化的大陸,可以多種管道給臺灣青年展示大陸的樣貌,實現人不入島,但視頻已入島。」她分析認為,大陸多樣化的直播平臺已營造出一個新的網路輿論場,臺灣Z世代借助這些網路社交媒體介入到一個全新的資訊傳播鏈條中,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大陸社會圖景通過社交媒介呈現在他們眼裏。
  「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因為個人興趣,自發使用大陸社交軟體,還成為內容創作者,在大陸網路產業浪潮中找到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而民進黨對於大陸社交媒體的無端抹黑指控,只會讓人更加看透其懼怕臺灣社會瞭解大陸真實情況,不僅會讓『台獨』編造的種種謊言被戳穿,更加損害臺灣民眾特別是臺灣青年的發展空間和利益。」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在島內費盡心思編織的「資訊繭房」終究是徒勞的,反而會讓臺灣青年慢慢看透其懼怕臺灣社會瞭解大陸真實情況的險惡之心。
  (海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