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源建閱讀友好型社會

鄒玖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四月二十三日訂為「世界閱讀日」,向社會大眾推廣閱讀和寫作的樂趣,從而建立良好閱讀習慣。一如既往,當局當日舉辦形式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期望推動全民閱讀。政府近年著力打造「閱讀之城」,經在有關部門持續努力,本澳閱讀氛圍明顯提升,但要真正打造和實現「閱讀之城」,並不是單靠一個「世界閱讀日」就能立竿見影,當局者還須多花點心思,善用資源,利用多元的方式推廣閱讀,建立起閱讀友好型社會。
  閱讀,是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途徑。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向全世界發出了「全民讀書(Books for All)」倡議,在1982年又號召「走向閱讀社會(Towards a Reading Society)」,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1997年提出「全民閱讀(Reading for All)」口號。1997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宣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這成為我國中央政府部門宣導全民閱讀的開端。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宣部等十一部門共同發出《關於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這在國家政府部門宣導全民閱讀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政府推動全民閱讀步入常態化發展階段。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將「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納入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2014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宣導全民閱讀」首次被寫進中央政府的工作報告,至今年,已連續十一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由二○一四年之前提出「宣導全民閱讀」到二○一七年提出「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再到二○二二年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可見國家越來越重視、落實全民閱讀。
  所謂全民閱讀是指一個社會中所有人都參與閱讀活動並具有閱讀能力的狀態。它強調閱讀不僅僅是少數人或特定群體的活動,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和享受的文化行為。它的目標是促進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素養,並激發人們對知識、想像力和文學的興趣。透過閱讀,人們可以獲得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思維,並享受閱讀帶來的娛樂和情感共鳴。
  全民閱讀需要建立一個支持閱讀的環境和機制,包括提供多元的閱讀資源、舉辦閱讀活動和促進閱讀推廣的政策和計劃。這可能涉及建立圖書館、書店、閱讀社區和數位閱讀平臺,舉辦讀書會、講座、展覽和文學節等活動,並推動閱讀教育和推廣活動。而它對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水準,促進人們的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同時,全民閱讀也有助於建立文化共識、促進社會凝聚力和增進社會公平,因為閱讀提供了平等的知識和機會,可以彌平社會上的差距。
  閱讀推廣是實現全民閱讀、創造學習型社會的關鍵一步,那麼,如何做好閱讀推廣便成為政府首要考慮的問題。有學者就提出,「書中自有黃金屋」,提升閱讀風氣,不能僅靠一個「世界閱讀日」,更需要人人身體力行,堅持閱讀。全民閱讀是一項持久有益的事業,每位公民都是這項偉大事業的締造者和實踐者。閱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要真正身體力行並堅持不懈地閱讀往往不是輕鬆的一件事。在對公民進行閱讀推廣的過程中,使其將閱讀變成一種習慣,需要循循善誘、鍥而不捨,積土成山,積水成海,積跬步以至千裏。因此,應將閱讀推廣切入點和著力點放置於培養每位公民的閱讀自覺和習慣上。而這些往往取決於個體對「開卷有益」的認識和感知,同時也受到社會、經濟與文化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要讓讀者真正領悟到讀書對於個人發展大有裨益,激發閱讀興趣,主動投入閱讀,專注熱愛讀書。在鼓勵個人閱讀的的過程中,擴大對全民閱讀的宣傳力度,營造閱讀氛圍,讓讀書成為社會的主流風氣。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亦致力提升閱讀氛圍,現時文化局屬下共有十五個公共圖書館,並設閱覽區、兒童閱覽室及報刊閱覽區等區域供市民使用,教青局屬下中心亦設有多個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因應每個中心特色館藏書藉類型有所不同。根據資料,公眾圖書館及閱書報室的數量及總面積,從○二年的卅七間不足十萬平方呎,增加至二二年的七十二間約八十七萬平方呎,改善硬體建設為居民創造良好閱讀環境。此外,特區政府每年都會舉辦「書香文化節」及「澳門圖書館周」等大型閱讀推廣活動,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推出各項活動,如廣受市民歡迎的「好書交換」,鼓勵以書會友、共用資源;今年除了持續舉辦「四·二三全城共讀」,更與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辦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以增進灣區民眾的文化交流。而隨著電子化快速發展,閱讀的模式也隨之改變,為鼓勵居民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迎合對電子閱讀需要,公共圖書館持續優化電子資源的數量及種類。近年增加電子雜誌報紙資源及電子資料庫,亦舉辦線上展覽和講座活動,提供多元化電子資源,豐富選擇讀物種類。
  閱讀應從小培養,文化局自去年七月起,推出「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向合資格的嬰幼兒派發閱讀包,截至今年二月共派發約五千份閱讀包,希望家長能夠在早期教育階段與孩子培養共讀習慣;氹仔圖書館亦自去年十月起增設具有互動遊戲裝置及適合嬰幼兒閱讀書籍的「寶寶書吧──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同時,文化局透過推出多項嬰幼兒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吸引家長攜同子女使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此外,為從不同層面推動閱讀資源在社區流轉,文化局今年擴展了「澳門圖書館周」的活動規模,亦推出「以書易書」、「Pop up Library」等社區閱讀活動。另一方面,文化局持續透過轄下公共圖書館向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推介館藏,內容涵蓋健康養生、資訊科技、節慶文化等不同主題,亦持續優化公共圖書館服務,為居民提供便利。去年文化局已聯同教青局推出「悅讀家FUN 親子活動」和「『悅』讀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學生閱讀。六所非高等教育學校於去年九月在校內設置自助取預約書櫃,若成效顯著,或可擴至其他學校,讓更多學生便利借書。
  為優化公共圖書館軟硬體設施,文化局積極落實「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空間優化計劃」,包括在氹仔圖書館增設嬰幼兒親子空間,在石排灣圖書館增設青少年使用的專屬空間,亦積極推進澳門新中央圖書館的興建工程。同時,為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二○二○──二○四○)》對「北區─1」的發展規劃,政府將於該區內設青洲坊圖書館,預計該圖書館的實用面積約一千○六十平方米,較現時青洲圖書館的面積增加逾一倍,預計藏書量約三萬一千冊、影音資料約三千件、閱覽座位約一百四十個。該圖書館的設計風格以昔日青洲海島的地域特徵、漁村文化作為設計元素,並合理規劃館內的公共空間,使之集共用學習、休閒和社交功能於一身,為該區居民提供嶄新的綜合型公共圖書館體驗。現時,文化局正積極籌備青洲坊圖書館進駐前的相關工作,並爭取於今年內落成啟用。足見當局推進「閱讀之城」的誠心。
  誠然,為建設「閱讀之城」,循多重管道優化公共閱讀軟硬體資源必不可少,但在繼續保持和不斷加強圖書館、市民活動中心閱讀環境建設的同時,也應該對網上閱讀平臺應該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吸引更多市民的使用。同時,從解決實際存在障礙的角度出發,對青少年無心閱讀和成年人無暇閱讀的問題研究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增加閱讀的鼓勵,或者提倡親子閱讀、社區閱讀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導市民學會更好閱讀。這不單是市民自身閱讀習慣和方式的問題。更應從「讀什麼」這一基層入手,通過推薦優秀作品等方式,讓市民選擇有益的讀物,能夠切實在閱讀中有所得,進而形成自覺主動閱讀的良好迴圈。有議員就表示,當局應著眼打造以人為本的閱讀環境,劃分各種閱讀功能區,配合現今閱讀的發展需要,創建溫馨及可親近的各式閱讀空間,包括書籍的陳設及座位的編排,持續完善複合式學習共用空間,關顧讀者的實際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促進澳門與大灣區的閱讀交流活動,並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鑑於電子閱讀漸成主流趨勢,當局需要重視審視圖書館的定位,採取應變措施以增加圖書館的能見度與可及性,致力開拓閱讀的新模式,例如開設線上讀書會、閱讀交流平臺等,以及增設一系列有利閱讀的活動,結合歷史掌故、建築、文化遺產及飲食文學等,並透過社區遊歷,增進大眾對書本與生活的聯動及見解,從而增加閱讀的趣味性與層次。為增添閱讀樂趣,當局應傾重於書本與生活的連結,透過專題式的講座與活動,較易令大眾產生共鳴與滿足感,以維持對閱讀的興致,當中圖書館更是擔當關鍵的閱讀引領者,許多人面對浩瀚的書海,難免無從入手。對此,建議當局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書本推介展覽,如科幻、武俠及自然等各異的書籍類型,幫助大眾先建立基本的概況認知,鍛煉思維的靈敏度,才能選擇適合自身的閱讀模式及習慣。
  有團體表示,在數字時代下,近年部分居民的閱讀模式所轉變,政府未來可配合網上閱讀的興起,持續優化本澳「電子閱讀平臺」,透過持續增加平臺電子資料庫及電子書數量,滿足各階層、各年齡段居民的閱讀喜好。同時配合即將開展的「居民閱讀習慣調查」,作為未來優化公共圖書館的線上線下服務的數據基礎。現代社會節奏下未必每個人都能維持固定閱讀時間,如兒童及青少年的課餘活動增加,成年人則需兼顧工作與家庭,都佔據大部分課餘及工餘時間。因此,很多時候只能以碎片化時間閱讀;加上互聯網使用的普及,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的網上閱讀方式逐漸普及。據當局統計,二三年本澳圖書館進館人次為二百五十四萬人次,較一九年減少八十五萬人次,反觀「全民網上閱讀平臺」瀏覽次數卻不斷增加,二二年首三季點擊次數較一九年同期增加超過兩成,顯示居民閱讀習慣正發生變化。建議當局配合部分居民閱讀習慣的改變,未來在軟件上著力優化「全民網上閱讀平臺」的功能,包括持續增加平臺上電子資料庫、電子書數量及種類;在現有各項閱讀鼓勵計劃基礎下,擴展能涵蓋全年齡段電子閱讀相關鼓勵性措施,讓閱讀更好滲透到更多居民的生活當中。同時建議文化局可透過即將開展的問卷調查,分析居民線上線下閱讀習慣與喜好,收集公眾對整體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意見,以及「新中央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期望,也能成為「閱讀之城」的短中長期建設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的確,要推動大眾形成終身閱讀習慣,營造全民閱讀風氣,這絕非一朝一夕或者一項舉措所能實現,政府應考慮如何透過長遠規劃及部署,善用資源,利用多元的方式推廣閱讀,建立起閱讀友好型社會,提升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