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一號」一周年 澳科大辦成果分享會

  【本報訊】澳門科技大學昨日舉辦「澳門科學一號」衛星(以下簡稱「澳科一號」衛星)在軌運行一周年成果匯報及分享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澳科一號」衛星研製的澳科大師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助力澳門多元化發展,推進大灣區建設,幫助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監兼校長李行偉致辭時表示,值「澳科一號」衛星在軌運行及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一周年,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重託,協同澳門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點並利用澳門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打造中國航太的國際化交流平臺,而「澳科一號」衛星項目的開展正是其中一項重大實踐。
  李行偉表示,「澳科一號」衛星將成為航太科技產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新名片,吸引國際國內高端航太科技人才,推動澳門航太科技的創新發展。他期待「澳科一號」衛星取得豐碩成果,促進與內地、國際間緊密合作,為航空航海導航、空間天氣、礦產及油氣等領域提供高品質服務,為國家航太事業添磚加瓦。
  隨後由「澳科一號」衛星項目團隊成員進行衛星運行情況及成果匯報,其中「澳科一號」衛星工程項目地面系統副總工程師肖建峰介紹澳門衛星地面站目前的運行及應用。目前衛星地面站運作情況良好,除了能穏定接收「澳科一號」衛星龐大的數據接收任務,還參加了國家高分、風雲、寬幅遙感等重大空間項目的衛星遙測與數據接收任務,同時團隊也依託澳門衛星地面站和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開展了多場面向澳門學生的航太科普活動,培育同學們學習航太知識,促進澳門特區多元發展。
  「澳科一號」衛星項目技術員李森介紹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運行情況。現在數據中心已產生10TB高質量科學數據助分析研究。不久將來,「澳科一號」衛星的科學數據將會從澳門向全世界發佈,這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團隊進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澳科大協理副校長、澳門空間技術與應用研究院院長張可哥表示,目前「澳科一號」衛星已繞地球飛行近5,600圈,所有科學載荷運轉正常,而該地球磁場數據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最高精度地球磁場時空數據。由於「澳科一號」衛星科學與應用的重要性,現有18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丹麥、加拿大等,與「澳科一號」衛星項目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已成為澳門的一張科技名片。
  「澳科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開闢了內地同澳門在航太等創新科技領域合作的新路徑,期待未來「澳科一號」衛星繼續傳回更多高質量的科學數據,推動澳門航太科技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