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模式」或將能再次派上用場

  四月十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先生。習近平主席在談到必須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欲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就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裡人的事」逐步接觸交流,及北京將「採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促進「心靈契合」之後特別談及,「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這一表態,被解讀為北京有意回應台方主張、解禁陸客赴台團隊旅遊。
  隨後,在國台辦四月二十四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這是否表示陸方考慮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對此,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表示,儘管目前兩岸交流合作在台灣仍存在一些人為阻力和障礙,但相信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排除障礙,兩岸交流合作就會迎來光明前景。我們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這是在疫情結束後,大陸官方首次主動宣布可能恢復陸客來台。
  而賴清德在「五二零」講話中,也有提到「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隨後,在「五二零」後陸委會的首個例行記者會上,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在回應有關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詢問時指出,陸委會長期以來一貫抱持開放的立場,希望陸生能夠繼續來台灣,也希望北京方面能夠讓這個大陸的旅客、觀光團能夠來台灣。雖然大陸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與前提,並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也和疫情之前的狀況不一樣。但他強調,會將陸方的要求「列入考慮」,而且會作出「積極的回應」。他說,我方主要的考慮是,台灣旅客有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權益保障。
  由此看來,恢復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借用陳水扁當年評價「九二共識」時曾經講過的一句話,已經是兩岸雙方「沒有共識的共識」。但在民進黨當局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根本沒有條件恢復會談,因而也就無法像馬英九主政時那樣,海峽兩會協商及簽署「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及後續的修正文件亦即補充協議。
  這讓人們想起了「澳門模式」。當然,「澳門模式」有兩個涵義,其一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地區仍是由中國國民黨主政時,在澳台航線實行由「澳門航空公司」從台北、高雄經澳門「只換班號不換航班」可直飛大陸,實現了連接兩岸三地的「一機到底」的「准直航」的模式,在兩岸實現「直航」前,這是最為方便台灣居民往來兩岸之間的航線;其二是在民進黨的陳水扁主政時,在陳水扁政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為了讓在大陸地區投資和工作的台商、台幹能夠方便、簡捷地返台與家人度過農曆新年,兩岸官員在澳門以「民間白手套」方式進行協商,達成了二零零五年春節包機以「雙向、對飛、多點、不落地」的方式展開的協議,打破了五十六年來海峽兩岸沒有直接通航的僵局。對於此次澳門春節包機協商的成功經驗,台灣媒體稱之為「澳門模式」。
  在當時,由於中國大陸堅持兩會復談應先處理一中原則問題,在民進黨不願處理一中原則,兩岸事務又必需推進的現實情況下,中國大陸在當時發展出一套「行業對行業」、「團體對團體」在澳門商談的新模式。後來獲馬英九邀請,跟隨馬英九前往新加坡,參與「習馬會」的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將之稱為「澳門模式」,內涵是「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具體做法是就春節包機、開放第一類大陸觀光客赴台旅行等議題,兩岸民間業者在當局的授權下直接對談;台灣地區「交通部」、「陸委會」官員以民航團體、旅行團體顧問的身分參與商談,大陸的官員也曾以民間協會的身分與會。雙方選擇相宜地點(澳門),展開協商。雙方達成共識後,不必簽署任何文件,可形成共識備忘錄,經彼此確認後,各自帶回內部有關單位批准,再據此執行。「澳門模式」雖未處理一中原則,也對兩岸交流取得部分成果,但因北京與民進黨當局缺乏互信基礎,「澳門模式」也僅能就春節包機、第一類觀光客來台旅行等個別問題取得局部共識,並無法開展兩岸「三通」直航的商談。此問題直到二零零八年馬英九就職後,海峽兩會恢復協商,才能得到解決。
  而在此之前,二零零三年十月九日,台灣地區「立法院」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在已有海基會的「委託制」以外,增加「複委託」條文。「陸委會」為此還發表聲明詳細闡述「複委託制」。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之後,民進黨當局也開始依據法例,積極展開借道民間與大陸方面協商包機等議題。
  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五日,以中國民航協會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副理事長浦照洲為首的祖國大陸代表團,與以時任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樂大信為首的台灣地區代表團,在澳門凱悅酒店,經過兩個小時協商,達成了二零零五年春節包機以「雙向、對飛、多點、不落地」的方式展開的協議,打破了五十六年來海峽兩岸沒有直接通航的僵局。對於此次澳門春節包機協商的成功經驗,台灣媒體稱之為「澳門模式」。
  「澳門模式」開創了海峽兩會之外的另一個「民間白手套」的先例,並循著民間管道,使官員以民間身份直接坐上談判桌。形式上的模糊換來現實操作的務實,避開了敏感的政治爭議,為當時不如人意的兩岸關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實際上,自從二零零五年展開「春節包機」成功之後,兩岸繼續就大陸居民赴台觀光、農業合作、金融開放等議題,以「澳門模式」作為協商途徑。
  此次兩岸春節包機協商的談判模式,得到了兩岸的共同認可。它已促成兩岸協商客貨運包機直航、大陸居民赴台觀光等議題的協商,也將為兩岸金融監理協商等相關事務性議題提供協商管道。而自詡為「澳門模式」的創制者、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在美國對華府表示,兩岸之間的協商,門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澳門模式是完全沒有門的時候開的一扇門」。吳釗燮還表示,「澳門模式」是兩岸官員直接對話,因此海基會與海協會這個管道不再重要。他說,其實早就有很多人討論兩會有無必要持續存在,尤其兩岸協商已經非常複雜,早已超越兩會當初扮演的角色。
  現在,吳釗燮已經出任「國安會」秘書長,而陸委會屬「國安會」協調指揮。為了一方面達成習近平主席「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的呼籲,另一方面在民進黨當局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不能按照賴清德所說的「對等、尊嚴」辦理,吳釗燮是否會「食過翻尋味」,再次與大陸一道發起「澳門模式」?這是值得關切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