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在農曆春節假期剛過去的內地首個工作星期內,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就再次南下,先後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進行調研,並在橫琴深合區的座談會上,就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更好融入大灣區進行交流,還強調指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橫琴深合區發展把脈指向,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特區政府要深入領會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抓好貫徹落實。
夏寶龍主任的調研活動,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的關心支持,及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並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傳遞出中央對港澳發展「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理念。澳門各界要從中精準領會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的精神,及對開發橫琴的「初心」,並既雷厲風行、快馬加鞭,又腳踏實地、紮實苦幹地將之落到實處,抓住歷史機遇,勇於擔當、善作善成,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
夏寶龍的這種「只爭朝夕」、真抓實幹作風,源自於他對習近平主席有關工作作風的理解。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爲艱钜、更爲艱苦的努力。」因此,敲鑼打鼓地「造勢」,不如緊鑼密鼓地幹事。敲鑼打鼓很輕鬆、很愜意,也很引人注目,但是,業精於勤毀於嬉。成績是緊鑼密鼓幹出來的,而不是敲鑼打鼓「吹」出來的。鑼鼓喧天,表面看來轟轟烈烈,引人關注,但是肯定經不住實踐和時間的檢驗,最終會貽誤包括「一國兩制」事業在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景。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目標進行第二階段之年,就更有「時不予我」的緊迫感。
夏寶龍這次南下調研,在固然是包括橫琴深合區在內的粵港澳深度融合建設的進度,尤其是了解橫琴建設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中,遇到什麼問題和困難,其原因何在,應當如何解決?而不可忽視的是,夏寶龍更是要透過這次考察調研,從大處著眼,細微處著手,探討如何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重要論斷的路徑和方法。
習近平主席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論斷,即「『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階段」。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這一重要論述,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卷軸上標注了「一國兩制」實踐的時代座標,為港澳發展領航定向。
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證明,「一國兩制」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當然,「一國兩制」的實踐並非一帆風順,經歷過種種風雨,在「風雨過後是彩虹」的今天,尤其是在「一國兩制」已經進入「下半場」之際,「一國兩制」的實踐已經進入了新階段,其特徵表現在「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全面完善,港澳特區面臨環境的重大變化,港澳特區實踐「一國兩制」使命機遇的深刻調整。
尤其是在港澳特區的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既有新挑戰更是新機遇來臨之下,必須要有新思維、新理念、新格局。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勇於作為不負厚望。在已經成功化解系列矛盾和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及提出化解更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港澳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今年一月九日,夏寶龍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的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從五大方面深刻闡釋了習主席有關「新階段」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勉勵港澳各界牢記習主席的諄諄囑咐,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不斷打開港澳發展新天地。並提出了四個「落到實處」的要求,就是要大家不要做「口號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是必須把習主席的指示化為具體的行動。而在農曆春節剛過後,夏寶龍就再次南下調研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了情情況、交流看法、指導工作,正是把四個「落到實處」付諸行動作出示範,體現了雷厲風行、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理念,也寄予了對包括橫琴深合區在內的大灣區三個重要合作平台發展的殷切期望。
具體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工作而言,「深度合作區」就必須向「深度」發展,以習主席在橫琴考察時明確提出檢驗合作區開發建設成效「三個要看」為檢驗標準:「要看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上,有沒有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成果;要看在發揮『兩制』之利、推進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上,有沒有創造新的制度性成果;要看在以琴澳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上,有沒有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這「三個要看」既是合作區開發建設必須自覺對標對表的標準,也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須遵循的方向。
這「三個要看」,與習主席在澳門重要講話提出的「四點希望」的第一個希望: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實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同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瞄準重點領域,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有機地契合起來。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主席對橫琴開發建設、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殷切期盼,對澳門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夏寶龍在到橫琴深合區調研時,考察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了解粵澳合作推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到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了解粵澳合作推進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情況,並走訪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業創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情況。還到橫琴跨境電商及直播基地(華發)創新產業園,了解產業園帶動澳門數字電商產業發展和服務澳門青年就業創業情況,及到創新方走訪圓通等公司,了解橫琴產業集聚情況。這些,都是符合「四大新產業」的方向的。而在「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後,還要在「深度合作區」的「深度」二字上多做文章。尤其是在規則機制「軟聯通」方面,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勇於打破條條框框,做到既契合「WTO」的規則,又能走出一條新路,化解法律衝突,促進規則機制的「軟聯通」融合,為「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提供其中一個成功樣板。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