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現金分享,街坊總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出席與聽眾交流。
有多位聽眾認為不應對已移居外地的人士發放,並對領取條件設留澳天數限制,有聽眾則憂慮會影響部分因特殊情況出外,例如出差、留學等人士獲取條件;有聽眾則認為要調升發放金額。
出席節目的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指出,現金分享政策由2008年至今,對低收入人士是一項惠民政策。但因部分現金分享受惠者已移居外地多年,有意見認為需檢討發放對象,建議政府可考慮按收入分級,調低高收入人士、增加低收入人士發放金額。
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表示,現金分享計劃是因應當年本澳經濟環境處於金融風暴,為應對物價通脹等原因而推出的補貼,計劃發展到疫情期間,政府亦因應社會經濟環境差而提早發放現金分享,演變成一種經濟援助,對基層市民有很大幫助,然而,對於未居本澳人士,發放的金額則對促進本澳消費成效有限。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指出,去年現金分享計劃申請郵寄支票到外地的約有4.8萬人,他建議計劃可參考央積金制度,對發放對象設留澳天數限制,並設寬限條款,可更精準支援居澳市民,節省的開支亦可考慮用於推出消費卡等刺激本地經濟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