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與喬·拜登同乘一輛車,抵達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這是當地時間2025年1月20日近中午時分。之前,特朗普與夫人梅拉尼婭出現在白宮,接受拜登的邀請,參加拜登總統夫婦所舉辦的茶會和咖啡招待會。
這次「請客吃早點」,是拜登作為美國總統最後一次在白宮招待客人。而這也將是未來四年特朗普唯一一次做客白宮。離開白宮之際,拜登披露,自己給特朗普留了一封密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拜登稱這封密信是「我和特朗普之間的事」。他同時稱,四年前,特朗普也曾在離任美國第45任總統時留有密信給他。回想四年前特朗普離開白宮時,因不承認選舉結果,甚至都沒給拜登「留門」——不僅未曾在白宮舉行歡迎拜登入主的儀式,更撤離了門崗。可由這兩封密信可知,實際上有關美國總統交接之事,不僅有民主黨、共和黨之間的纏鬥,更有內在的、涉密的交接內容是不受國內表面政治鬥爭影響的!
總之,經歷了在室內舉行的美利堅合眾國第47任總統就職儀式,特朗普成為未來四年白宮的主人。
屢創紀錄卻難以團結美國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經歷美國總統權力交接儀式,他不僅有接過權力的經驗,也有交出權力的經歷!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的時候,就職典禮與大多數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一樣,是在室外舉行的。作為共和黨方面的當選總統,他在現場接過了前任、民主黨籍的第44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交出的權力。在就職午宴上,特朗普不僅看到奧巴馬出席,還看到了同樣來自民主黨陣營的克林頓,以及共和黨陣營的小布希。作為美國驢象兩黨兩陣營各自的「大佬」,克林頓、小布希兩位前總統的出席,令人感覺當時異軍突起的特朗普並未打破美國的一些政治傳統。儘管作為非典型政治人物,他有些出人意料地戰勝了克林頓夫人希拉裏·克林頓,贏得美國大選,入主白宮。可克林頓似乎仍很給他面子,出席他的就職典禮。
四年後,情況突變。由於特朗普當時不承認敗給了拜登,使得他的擁躉一個個地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釀成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勤王軍」湧入國會山,甚至連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辦公室都讓人給打開,暴徒坐到了她的辦公椅上打開她的電腦,煞有介事地拍著視頻。半個月以後,2021年1月20日的華盛頓如臨大敵,軍警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而當時本該出現在現場的特朗普,卻不知何處。特朗普遂成了自1869年以後,首位缺席下一任總統就職典禮的離任總統。
四年一輪回。此番,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後,拜登早早地於美國東部時間2024年11月13日11時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他不僅非常爽快地承認特朗普勝選,還其實早早確定了自己會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典禮。
2024年12月2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去世。之後出現的兩個情況,似乎令人感覺到兩黨內鬥之餘互有一定默契的那個美國正在回來。首先是當地時間1月9日舉行的卡特葬禮上,包括拜登總統,以及當時還是候任總統的特朗普,還有克林頓、小布希、奧巴馬統統到場。現場記者拍攝到的影像顯示,特朗普與民主黨籍前總統奧巴馬竟然有說有笑,那氛圍似乎挺融洽。其次,則是在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國會眾議長邁克·詹森宣佈,1月20日特朗普就職典禮當天,美國國會大廈的美國國旗將升至最高,暫停因卡特去世而實行的降半旗30天命令,這意味著特朗普不會在降半旗的情況下宣誓就職、開啟第二個任期。在拜登以總統之名、循例宣佈降半旗30天之後,特朗普曾非常震怒地表達不滿。「一想到壯麗的美國國旗在我的就職典禮上處於降半旗狀態,民主黨人全都『樂不可支』。」1月3日,特朗普曾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攻擊民主黨,「他們認為這非常好,而且很高興,因為實際上,他們並不熱愛我們的國家,他們只關心自己」。但之後的情況顯示,哪怕是民主黨人,在美國眾議院投票環節,也大多希望2025年1月20日的美國國會大廈不降半旗,而以將星條旗升至最高來展示美國總統交接儀式的重要性。有媒體分析認為,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本身也是拜登的離任時刻。降半旗是為了送別離世的卡特,卻不該是送別離任的拜登。換言之,1月20日的美國國會大廈全升美國國旗,是美國兩黨難得的共識!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於當地時間1月17日晚間,於他的社交平臺「真實社交」披露,由於1月20日華盛頓特區太冷了,出現極寒天氣,因此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改為在室內舉行。「我已下令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內進行就職演講、祈禱及其他致辭。」特朗普寫道。由此,美國媒體紛紛點數:上一次美國總統在室內宣誓就職是在1985年,當時因嚴寒天氣,時任總統雷根在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內宣誓,並取消了就職遊行。
不過,特朗普可是喜歡熱鬧的人。「取消遊行」,怎麼可以?「我們將在20日開放『第一資本』體育館,供大家現場直播觀看這一歷史性事件,並在此舉行總統就職遊行。我將在宣誓就職後加入『第一資本』體育館的集會。」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如此披露。可他怎麼可能遲至就職以後才來湊熱鬧?他當然知道這裏——美國職業籃球(NBA)奇才隊與職業冰球(NHL)首都隊的主場,與過年相比不遑多讓!當地時間1月19日,特朗普早早地提前出現在這一可容納兩萬人的體育館。在舞臺中央,他聲嘶力竭嘶吼般說:「到這兒來!埃隆·馬斯克!大家看到他昨天刷的大火箭了嗎?它被捕獲了!」特朗普說的「刷大火箭」,其實指的是馬斯克的「星艦」之第七次飛行。作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的大金主,埃隆·馬斯克已經提前獲得特朗普的「封官許願」,將出任特朗普新政府即將成立的「政府效率部」的主管。在「第一資本」體育館,馬斯克走上舞臺中央。這時,特朗普激動地說:「他來了,他來了,X跟著他來了!來吧,埃隆,說幾句吧!」特朗普提到的X,就是馬斯克的小兒子!一襲紅衣的幼稚園小朋友X,與馬斯克收購推特後更名的社交平臺同名的X,跟著老爸馬斯克上臺,一副上躥下跳的勁兒。馬斯克這樣誇娃:「他是一個非常熱情的支持者!」支持誰?當然是特朗普!
特朗普當然要應和這位小朋友!也應和在場的所有人!「我將代表你們成為第47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來上這麼一句,將整個「第一資本」體育館的熱情氛圍「點燃」!總之,在室內舉行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同時仍舉辦就職遊行,特朗普又創紀錄,但即便如此,仍難掩他無法彌合美國社會撕裂,無法團結全美之態!再次就職之前,特朗普所公佈的標準肖像,比之8年前首次入主白宮時那張照片來,顯得有些奇怪。8年前的特朗普標準像,好歹是微笑的,符合大眾基本預期的。而如今的特朗普標準像,一望便知,在構圖與用光上特別大膽——這哪是什麼標準像?簡直是複刻他2023年8月24日在佐治亞州監獄被拍攝的那張照片。當時他被控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中該州的競選結果。當然,仔細觀瞧,有一個細節不太一樣:在監獄大頭照中特朗普系的領帶是紅色;在官方標準像中,其領帶顏色變成了電光藍,在顏色為海軍藍的西服翻領處還別有一枚美國國旗徽章。可見,兩張照片來自兩次拍攝,唯一能夠證明的是特朗普很記仇!
不過,到了20日在國會大廈進行就職典禮時,特朗普改戴了一條紫色領帶——與副總統萬斯所戴紅色領帶完全代表共和黨不同,這一紫色領帶似乎想向全美、向世界宣示自己開始在乎美國兩黨要團結。
調解衝突卻又令危機暗伏
按照傳統,1月20日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曾經的白宮主人拜登夫婦、克林頓夫婦、小布希夫婦都現身,但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沒有隨丈夫前來。
不過,全球媒體更為關注的倒是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之典禮,其實還創了一個紀錄——他邀請多國領導人參加這一典禮。這是美國自1874年有相關記錄以來的150多年間,頭一遭出現這樣的情況。
中國方面在接到邀請之後,國家副主席韓正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前往華盛頓參加這一典禮。在典禮開始之前,當地時間1月19日,韓正會見美國當選副總統萬斯。在轉達習近平主席對特朗普當選總統的問候,並祝賀萬斯當選之後,韓正表示,近日習近平主席同當選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重要通話,就下階段中美關係發展達成許多重要共識。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堅持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落實好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當選總統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美兩國都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當前我們都在努力實現各自發展目標和夢想。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就一定能夠相互成就,造福兩國,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經貿關係是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儘管中美之間有分歧摩擦,但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巨大,雙方可就此加強對話與協商。」韓正對萬斯如此諄諄以言,而萬斯也轉達了特朗普對習近平主席的誠摯問候。萬斯稱,美方願同中國發展長久、富有成果的關係,加強雙方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對話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
《新民週刊》記者則注意到,此番特朗普邀請的各國領導人名單中,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阿根廷總統米萊、厄瓜多爾總統丹尼爾·諾沃亞、巴拉圭總統聖地牙哥·培尼亞出席了典禮。此外,印度、澳大利亞等國派出外長等高級代表出席。然而,由政府層面來說,特朗普竟然沒有邀請傳統盟友英國、法國、德國等的領導人出席就任典禮!而這些國家和比利時到達現場的嘉賓則是右翼政黨代表。不久前發生的一些事,足以令人不免產生一些聯想。作為特朗普海湖莊園座上賓的馬斯克曾表揚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魏德爾,認為只有她「才能拯救德國」,由此引發德國政府發出抗議。在馬斯克與魏德爾連線直播之後,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德國副總理、綠黨領導人哈貝克紛紛指責馬斯克「干預德國內政」。
當地時間1月16日,在未提前宣佈的情況下,英國首相斯塔默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訪問。斯塔默似乎在向特朗普宣示英國將繼續援助烏克蘭以採取軍事手段抵抗俄羅斯。可美國一些媒體已經在討論「特朗普竟然沒有邀請俄羅斯」。政治評論員、擔任過香港浸會大學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的邱震海分析認為,「此次列入特朗普邀請名單的各國領導人,未見得與他立場意見一致,甚至不乏美國的『對手』,但是應該都是他尊重的對象」。在邱震海看來,特朗普之所以會較為尊重邀請名單上的諸位領導人,不是因為美國方面的觀點與之一樣——國家利益,各為其主,怎麼可能立場、觀點完全一模一樣呢?「但難道對手之間就沒有互相欣賞嗎?」邱震海說,特朗普喜歡「狼一樣的對手」而不喜歡「豬一樣的隊友」。
明明早已通過不少管道發出資訊稱,自己將儘快結束俄烏衝突。且在尚未就職之際,就已經選擇基思·凱洛格擔任俄烏衝突問題特使。這位退役美國陸軍中將早已到歐洲放風,希望英國瞭解特朗普的有關俄烏問題的政策,可斯塔默卻仍於特朗普就職前夕訪問烏克蘭,並與烏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為期100年的全面夥伴關係協議,協議包括軍事、能源、科學、文化、經濟等各領域合作,似乎有點不太聽特朗普話的意蘊。英方甚至向澤連斯基拍胸脯說,「只要有需要,英國將一直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兩國還將考慮在烏克蘭部署軍事基地、後勤倉庫、軍事裝備儲備等國防基礎設施,並將組建聯合部隊(或艦隊),以加強對兩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波羅的海、黑海和亞速海的航行安全和貿易保護。
問題在於,如果沒有美國方面的支持,以英國現有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如何去完成如此援烏重任?特朗普在就職演講中說,「將結束俄烏衝突,避免世界大戰」。從這個角度分析,斯塔默是否拿錯了劇本、跑錯了舞臺?
特朗普在就職美國總統以後,立即宣佈廢除拜登時期的80多項政策——實施聯邦法規凍結以控制官僚體系、解雇部分不合格聯邦官員並暫停國稅局新員工招聘、要求全職聯邦工作人員返回辦公室現場辦公、加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以降低能源成本、結束聯邦政府對公民的言論審查、取消拜登執政期間將古巴移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的決定等。另一方面,他宣佈美國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白宮發佈的行政令稱,美國國務卿應將美國這一決定立即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和世衛組織領導層。行政令還要求儘快採取措施,暫停向世衛組織提供任何來自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和資源。
顯然,在參議院以99票支持、0票反對而順利確認成為新任美國國務卿的盧比奧,是會完全照著特朗普意思去做——讓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回想在特朗普上一個總統任期,美國政府2020年7月6日正式通知聯合國,稱美國將於2021年7月6日退出世衛組織。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上臺首日宣佈美國停止退出世衛組織。可見,上一回特朗普沒做成的事,這回有四年時光去一一完成!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分析:特朗普上臺後將全力振興美國全產業鏈,優先扶持傳統製造業,包括葉岩油開採和傳統燃油汽車等支柱行業。其政策取向可能更偏保護主義,尤其體現在對落後與先進產能的雙重保護上。特朗普政府或不會積極推動綠色轉型,甚至可能壓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可能導致美國在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中進一步滯後。另有專家指,特朗普傾向於減少政府干預,推行減稅政策,尤其是為大企業和富人減稅,以此激勵投資和經濟增長。
然而,這些舉措,真能如特朗普所說,讓美國重回20世紀初威廉·麥金萊總統所領導的那個美國所處的「黃金時代」嗎?在就職典禮上,特朗普宣佈,在奧巴馬任總統時被更名為德納裏山的北美第一高峰,將替換回原名麥金萊山,以繼續紀念1901年遇刺的麥金萊。據白宮總統網站介紹,麥金萊帶領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取得勝利,並提高了保護性關稅以促進美國工業的發展。
同樣遭遇過刺客,但挺了過來的特朗普會否能如麥金萊那般帶領美國高速發展,當然是未來四年世界的一大看點。但更需要關注的是特朗普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中,有多少是積極的、有意義的……
(姜浩峰/文)
小小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