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安全與您」欄目2月15日發表文章指出,近月,涉及中國公民遭誘騙至境外參與或被迫從事電訊網絡詐騙的事件頻發,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據司法警察局資料,2024年9月至今,共5名澳門居民落入該類騙局,其中4人因參與犯罪而在當地被拘押,1人則成功逃脫安全返澳。
境外工作騙局是全社會需要高度警惕和重點防範的犯罪,為此,警方再度強烈呼籲公眾留意,切勿輕信網上赴外工作招聘訊息或他人邀請,應詳細瞭解工作內容是否合法、用人單位或職業仲介人是否合法營運。任何標榜「高薪低要求」及需到境外上班的工作機會,均是騙局。
電訊網絡詐騙在境內外均屬犯罪,參與者不論其角色均可能被追究刑責,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任何情況下均不應協助接收及運送來歷不明的款項,不應借出銀行帳戶處理不明資金,以免淪為犯罪工具。
如有親朋將到境外工作,或到外地長期逗留,請多關心瞭解原因,提醒對方預防「筍工」騙局。「安全與您」欄目表示,要有效防範電訊網絡詐騙犯罪,須全社會共同關注及努力,警方將持續密切注視其趨勢變化,適時聯合境外警方展開偵查打擊行動,及時發佈最新警情並加大力度開展防騙宣傳;居民在密切留意當局最新警情、提高自身防騙警惕的同時,亦應主動關心身邊親朋近況,當發現可疑或異常,及時提醒或報警求助。警民同心,共築防騙保護網。
有社諮委委員稱,近日澳門部分微信群組(如「媽媽群」)也出現疑似詐騙方式,相關人士在群組內招募人員前往臺灣等地帶貨,根據鄰近地區媒體報道,此類案件在最後一刻會通知受害人更改帶貨地點為東南亞國家,最終在當地實施人口販賣及禁錮。建議警方加強監管不同社交平臺,主動調查和執法,並在口岸張貼海報,提醒居民慎防誤墮騙局。針對司警優化現存的「詐騙搜尋器」,加入上傳圖片等功能,方便居民舉報,讓警方及時掌握犯罪,提高打擊罪行和執法效率。
內地男演員王星早前在泰國被擄至緬甸詐騙園區從事電騙,事件引起外界關注。泰國警方2月14日宣佈,10名涉嫌拐賣王星的中國籍詐騙團夥成員,已於下午被送往泰國曼谷機場,經辦理相關手續遣返中國。除了上述10名疑犯,內地公安部上月26日通報,在王星被拐賣事件中,網名「顏十六」的重要疑犯顏文磊到案,已於同月25日晚上回國。
2024年12月29日,王星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則赴泰國曼谷拍攝影片的通告,遂根據通告內容添加副導演「顏十六」微信,溝通赴泰國曼谷拍戲事宜。2025年1月3日淩晨,王星抵達泰國曼谷機場後,乘坐「顏十六」安排的車輛經泰緬邊境被送入緬甸妙瓦底「阿波羅」園區,隨後又被販賣至「環亞」「凱旋」等多個電詐園區,其後獲救經泰國回國。
公安機關在全力查找解救失聯、被困人員的同時,同步推進案件偵查調查工作,循線深挖出一個藏匿於緬甸妙瓦底、專門從事跨境人口販運的犯罪集團。2024年12月以來,該犯罪集團在大量微信群中發布招聘演員、模特、劇組工作人員等虛假資訊,通過為有意向人員購買機票、預訂酒店、安排車輛等方式,將其誘騙至泰國境內後,再轉運至緬甸妙瓦底,販賣至各電詐園區。近期網上的多宗相關人員境外失聯、被困案件均與該犯罪集團有關。目前,中泰警方已聯手抓獲12名境內外犯罪嫌疑人,相關案件偵辦及其他犯罪嫌疑人緝捕工作正在進行中。
王星事件讓人聯想到2023年上映的一部反詐電影——《孤注一擲》,這部電影當時成功引發關於電信詐騙的討論熱潮,最終收穫了38.48億元高額票房,位列中國影史第11。這部以「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為宣傳口號,劇情取自猖獗已久的東南亞「詐騙園區」案例,在中國引起熱議。《孤注一擲》這部電影講述一位程式設計師潘生,因升遷受阻而被東南亞高薪招聘吸引,結果誤入詐騙集團陷阱,並在護照沒收及淩虐威脅下,被迫成為詐騙集團成員的故事。電影當時也在澳門益隆炮竹廠、關前街、大西洋銀行、官也街、殷皇子大馬路、瘋堂斜巷、社會工作局、塔石街等處取景。
近年來,設於緬甸、柬埔寨、寮國的「詐騙園區」惡名昭彰,所衍生的相關人口販賣事件更時常躍上新聞版面。在這些位於東南亞的詐騙公司,背後通常都是中國的犯罪集團,而那些因不實招聘廣告赴當地的外國人,通常會被詐騙集團以軟禁方式成為「現代奴隸」,若沒有達成工作目標,甚至會被強摘器官或強迫賣淫。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之前發布報告,表示這種詐騙趨勢不會終止,目前緬甸至少有12萬人、柬埔寨約有10萬人可能被犯罪集團強迫關押行網路詐騙,而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寮國、菲律賓和泰國也被認為是人口販運過境的主要國家。
聯合國報告中也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迫使許多國家關閉賭場,經營者遂將賭場轉移到監管較少的地區,包括邊境地區、經濟特區和網路空間,更將目標對準了處於脆弱處境的移民,如因邊境和企業關閉而在這些國家滯留或失業者。這些被誘拐參與詐騙活動者大多是男性,也有婦女和青少年,許多人更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具專業工作背景、擁有大學或碩士學位,精通程式語言和多種語言。
與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不同,受過良好教育的高學歷人群也會成為「高薪招聘」電詐騙局的受害人,無疑讓更多中國網民感到恐懼。不過,也有一些評論認為,當事人若非被高薪誘惑、懷著僥倖心理,也不至於落得這個下場。
除了令人唏噓的慘案,現實中也有著電影般的英雄傳說。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記者臥底接近緬北電詐集團進行調查報道,製作的《邊境「蛇」影》節目,在6月播出後引起了詐騙集團關注。最終,詐騙集團以全面下架該節目影片為條件,未索要贖金便釋放了六名被困緬甸的中國人,成為中國媒體圈的一段佳話。
不過,很多網民也指出,「0贖金」不代表「0代價」,記者調查時所冒的生命危險、在其他解救行動中受傷甚至犧牲的員警、軍人,以及更多沒有被解救的人,都是投機者「孤注一擲」的代價。
從各類報道和案例中可以看出,落入詐騙區的人,為了不受到懲罰,不得不繼續誘騙更多人前往緬北;而他們當中不能成功完成詐騙的人,則可能被作為人質索要贖金,或被販賣給其他犯罪組織。因此,很多人既是受害者,也成為了加害人。
據報道,有長期從事反電信詐騙工作的員警稱,陷入電詐園區的中國人「絕大部分是自願過去的」;瞭解一定情況的當地中國商人也說,很多人不了解現實的殘酷、抱著僥倖心理自願去緬北,回國後為逃避法律制裁,便說自己是被騙過去的。
中國司法部門曾多次強調,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懲處,並將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從嚴懲處的重中之重。根據中國法律,詐騙罪最高可被處以無期徒刑。
而為了防止更多人陷入詐騙犯罪中,中國官方也窮盡各種方法。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緬甸使館曾多次發佈風險提示,提醒中國公民謹慎前往緬甸北部和妙瓦底、大其力地區,不要輕信「高薪招聘赴國外打工」等網絡虛假招募資訊,以免赴緬後被強迫從事網絡賭博、電信詐騙等非法活動,甚至遭到毆打、非法拘禁和敲詐勒索。
而與緬甸接壤的泰國,也受到了緬甸風險的波及。除去自身存在的治安風險,中國互聯網上有關去泰國旅遊被綁架至緬甸的傳言,讓很多中國遊客對泰國也望而卻步。這份疑慮和恐懼,甚至還延伸至對「新馬泰」旅遊,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旅遊安全的質疑。
近日,根據泰國政府的決定,將對泰緬邊境的緬甸地區斷網、斷電和斷油。泰國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此前表示,根據政府內閣決議,泰國內政部可與有關機構協調,暫停可能會被用於販毒、洗錢、詐騙和人口販運等非法用途的跨境公用事業服務。
目前,泰國電力局為緬甸的五個地區供應電力,包括臭名昭著的妙瓦底地區。此外,泰方已經切斷泰緬邊境5個點位的電力、燃油供應及互聯網連接,以打擊相關地區的電信詐騙活動。對此,泰國副總理表示,電信詐騙已經對泰國民眾造成嚴重影響,已危害到國家安全。另外泰國政府調查發現,上述5個供應點的電信詐騙活動尤為猖獗。
而泰國之所以招呼都沒打一聲,直接宣佈「斷網斷電」,和中國有關。近日,應中方邀請,泰國總理佩通坦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而泰國此次來中國顯然是「有事相求」,而求人辦事免不了要表達誠意。於是,在佩通坦抵達中國之前,就給中國帶來了如此「大禮」。
近些年來中國深受境外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的毒害,除了內地,許多港澳人也「不幸中招」。對此,為了營救被困東南亞的港人,香港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表示,執法部門2023年至今年1月共接獲28宗涉及香港人在東南亞國家聲稱被禁錮而無法離開當地的求助個案,其中19人已回港。餘下九人之中,相信八人在緬甸、一人在柬埔寨,局方的專責小組會繼續跟進。
卓孝業在立法會會議答議員問時指,他上月率領由保安局、警務處和入境事務處人員組成的專責小組前往泰國曼谷,與泰國當局會面,專責小組已與泰國相關部門建立直接聯繫,能加強日後溝通和情報交換,相信可更有效跟進求助個案。
2023至今年1月,警務處就誘騙受害人到東南亞國家從事非法工作的騙案拘捕11人,他們涉嫌串謀詐騙、洗黑錢、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物等罪行。同期,兩名於2022年被捕的人士被起訴串謀詐騙並罪成,分別被判監禁36個月和56個月。
卓孝業說,針對最近的案件,政府會繼續加強宣傳工作,例如利用社交平臺呼籲、在機場向出發往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地的旅客派發防騙宣傳單張,以及善用媒體報導等。因應有疑犯在酒吧或娛樂場所結識受害人,警務處也派員到各酒吧區和娛樂場所派發傳單。
當代人口販子已拋棄傳統的街頭誘拐模式,轉型為精通數位行銷的科技犯罪集團。他們在社交媒體建立的虛擬招聘系統,運用演算法精準鎖定18-35歲、學歷大專以下的待業青年。犯罪集團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這個群體在博彩業調整期面臨35%的薪資落差,對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存在嚴重認知偏差。抖音短視頻中刻意營造的東南亞奢華職場形象,配合偽造的勞務合約電子簽章系統,構成完整的數位化誘捕生態鏈。
犯罪集團開發的虛擬面試系統可同時操作200個WhatsApp帳號,運用AI深偽技術生成不同國籍的「人資主管」進行視頻面試。這種科技賦能的規模化作案,使得單一犯罪集團每月可從港澳臺地區輸送超過300名「數位奴工」至東南亞詐騙園區。
內地及港澳警方在偵辦跨境販運案件時,面臨著法理與現實的雙重困境。比如當受害者家屬出示子女被囚禁在緬甸園區的GPS定位,可能警方會發現嫌犯伺服器架設在俄羅斯、資金流向開曼群島、通訊IP跳轉於新加坡。這種多層嵌套的犯罪架構,使得單一司法管轄區的調查如同在虛擬迷宮中追捕影子。更嚴峻的是,現行國際引渡協議在東南亞多國存在法律真空,警方解救每一位受害者,都需要耗費長時間的外交斡旋與營救成本。
現時資訊科技發達,騙徒針對求職者求職心切,發放網上假訊息,就此利用機會騙取金錢或其他利益。市民往往容易被物質上的優厚回報,在金錢的驅使下忽略了防範意識,易成騙徒獵物。
根據過往的數據,澳門偵破電訊詐騙案的破案率,相對還是較高的,但是澳門各種詐騙廣告資訊層出不窮,政府須做好防騙宣傳工作,提醒市民求職應按正常途徑,尋求勞工事務局或其他合法註冊並有牌照的職業介紹服務部幫助,社會各界都應該多關注市民網絡安全資訊,提高個人防範意識,加強打擊有關罪案。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