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昨日表示,特區政府持續透過宣傳及配合執法部門工作,向駕駛人士推廣「守法泊車」,並嘗試扭轉「車泊門前」的出行觀念,未來亦會加強與各團體的合作,共同推動駕駛者改變泊車習慣,更好地善用公共泊車資源。
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昨日回復李良汪議員口頭質詢時表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提出,透過包括逐步落實泊車路外化等多項措施,加快實現私人車輛增長的合理管控。為此,特區政府過去從多方面著手,包括增加公共停車場泊位、整改舊有停車場的硬體設備、引入智慧化措施、優化泊車管理等,以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公共停車場。
譚偉文表示,而截至2024年底,交通事務局轄下澳門境內的公共停車場共有62個,合共可提供超過4萬2千個泊車位。停車場的收費定價方面,特區政府依循「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的總體方向,從提高公共停車場車位流動、體現用者自付、鼓勵綠色出行等方面收費定價的考慮原則,期望讓有限的公共泊車資源能獲得更公平、更有效的運用。
譚偉文表示,目前公共停車場已劃分日、夜間時段的收費安排,現階段暫未有推出其他收費時段安排的計劃;但會不斷審視各公共停車場整體泊車狀況,綜合考慮泊車位的使用情況和使用者的需求,適時增加和刪減不同類型的車位以配合社會發展,同時包括一些收費區間的考慮。
譚偉文表示,以氹仔柯維納馬路戶外公共停車場為例,因應重型汽車泊車位的使用率偏低,早前已經將部分重型汽車泊位改為輕型汽車泊位,交通事務局並有計劃進一步將部分重型車泊位改為電單車泊位,希望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在泊車時段方面,亦考慮率先在公共停車場引入半小時收費制度,透過引入不同機制,探討未來是否廣泛使用有關措施。
多名議員關注公共停車場的不同收費及部分空置率高問題。譚偉文表示,「講到收費大家一定好多意見,無論貴與平,要攞一個絕對標準,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時有理說不清。但總體來說,公共停車場收費一定考慮需求、車位流動性及最重要的是公平去使用政府資源。」
近年先後啟用的柯維納馬路戶外、協和醫院、公共衛生專科大樓及長者公寓等公共停車場泊費均調升,譚偉文指出,「朝八元晚四元」並非未來收費導向,會視乎各停車場的實際情況考慮收費,未來有條件因應不同停車場有不同的收費模式方向作思考。至於會否引入內地的首十五分鐘免泊車費?他認為內地與澳門駕駛習慣未必一樣,但首十分鐘、首十五分鐘免費泊車的問題,值得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