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不能腐的鐵面風紀   他打造了一支鐵的隊伍,執行了一套鐵的紀律,推出了「斷崖式降級」、巡視回頭看等制度

現在流行直播,而王岐山早就有過這個想法。那是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嚴重,時任北京市代市長的王岐山頻繁在媒體上露面。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時,他說:「我那天跟我的秘書長開玩笑,給我的辦公室架一台直播電視吧,老百姓就踏實多了。你們的市長知道你們的事;反過來,你們的市長願意把事告訴你們。」

14年後,參加完黨的十九大,王岐山又寫下一句話:「為人民謀幸福是黨始終不變的初心,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以及由此積聚起的民心民意,是黨執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礎。」數十年來,王岐山一直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人民痛恨的害群之「虎」,他不放過;人民需要的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他孜孜以求。

鐵腕帶隊:以堅決的態度清理門戶

政治清明,首先需要一支鐵的執紀隊伍。「我一上任,就看了《忠誠與背叛》,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在當時極端嚴峻、惡劣的環境下,我們黨決定成立中央監委,就是為了嚴懲叛徒、純潔隊伍、嚴格黨的紀律、保護黨的組織。」2013年11月22日至23日,王岐山在湖北省調研。調研第一天,他就來到中央監察委員會舊址參觀。

90年前的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這就是中紀委的前身。成立後不久,監委主席王荷波被叛徒出賣,在獄中受盡酷刑,但始終堅守黨的秘密,被軍閥張作霖殺害於北京安定門外。在那個血淋淋的白色恐怖年代,面對生死抉擇,這10位委員無一人叛變,其中8人相繼犧牲,用生命詮釋了何謂忠誠。「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王岐山說。

在反腐鬥爭中,紀檢監察隊伍中出現了背叛者。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第一次住進一名商人的別墅就「看傻了」。「他們得掙多少錢啊!後來,他們給我錢,我心裏就想,你給我進貢,進吧!反正都是朋友,你也有實力,出得起。」魏健說。就這樣,他一步步滑向深淵,四川等地的商人再送他錢財,他想都不想就收下了。

中紀委對魏健早有覺察。2012年7月,魏健由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調任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不再聯繫西南片區。2014年3月,中紀委調整內設機構,紀檢監察室由10個增加到12個,魏健改任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同時新設立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王岐山在當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參加了四川省代表團審議,專門談到了這個新設立機構的作用:加強對紀檢監察幹部的執紀監督。僅1個多月之後,正在辦公室上班的魏健被帶走調查,成為十八大後中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幹部。

2016年12月,王岐山在江蘇召開部分省(區)紀委書記座談會時說:以堅決的態度清理門戶。中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曾在他聯繫的山西辦過不少大案要案。山西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原紀委書記馮朝輝通過飯局認識曹立新後,想用錢收買他。「當時他也是死活不要,但是禁不住我硬勸,給他扔到車上我就走了。」曹立新此後多次收受馮朝輝的變相賄賂。廣東省化州市紀委原書記陳重光想討好廣東省紀委原書記朱明國,得知這位領導每年清明節都回海南五指山家鄉掃墓,就借這個機會去看望他,「有時候50萬,有時候100萬這樣地送」。紀檢監察隊伍中的這些違紀幹部一一被查處。2016年底,王岐山公佈了「清理門戶」成績單: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機關共處理38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分7200餘人。

正人先正己,嚴管就是厚愛,這是王岐山對紀檢隊伍常說的話。一直以來,他也是這麼做的。1998年8月,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的王岐山參加一次工作會議。會場不時傳來移動電話和BP機的鈴聲,還有人在座位上接聽電話。王岐山發火了:「我敢斷定,上午這麼多電話多數是沒有什麼正經事的。」此事之後,廣東省的幹部再開會,會場上安靜了許多。

2003年4月22日,王岐山在非典疫情肆虐之際出任北京市代市長。此前不久,解放軍總醫院一位退休外科醫生披露北京瞞報非典疫情,引起國際輿論譁然。上任第三天,王岐山就主持召開了第一次政府常務會議。這次會議開了半小時,王岐山對在場的各級領導幹部嚴厲強調「我就要求你們彙報的時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軍中無戲言。」「誰也不允許『貪污』資訊。」

在地方上屢擔重任,為王岐山贏得「救火隊長」的稱號。擔任中紀委書記後,這種雷厲風行的風格也影響著中紀委的工作隊伍。某年夏天,中紀委機關正在舉行籃球比賽,比賽還沒結束,一名場上球員突然下場——他接到通知,馬上要趕火車去外地辦案。一名接近地方紀委的人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我有個朋友在某省紀委工作。有一次到外地辦案,只帶了當季的衣服,沒想到一去就是兩個月。沒辦法,他愛人只好帶著換季的衣服,坐火車給他送了過去。類似的事情,這幾年在各級紀委不算新鮮。」

2017年9月,在十八屆中紀委即將完成使命之際,全國紀檢監察系統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97個單位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50人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受到表彰的北京市紀委紀檢監察員亓光森,曾連續1年多堅守在工作一線,無暇顧及家庭,圓滿完成了6個大案要案的紀律審查任務,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9億餘元。王岐山為「亓光森們」頒發證書,並告訴他們:建設讓黨放心、人民信賴的隊伍,用擔當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是每次召開中紀委全會時,王岐山都會強調的一句話。

鐵腕問責: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此後,王岐山多次強調落實「兩個責任」,密集時1個月之內為此召開了6次專題座談會。特別是主體責任,王岐山稱之為「牛鼻子」。「為什麼叫『牛鼻子』?放牛的時候只要牽住了牛鼻子,小孩子牽著牛繩就能讓水牛這個龐然大物跟著自己走。主體責任再簡單不過了,黨委書記只要看看黨章就明白了,這是使命,要竭盡全力。」王岐山說。

主體責任沒有落實怎麼辦?那就問責。2016年元旦前後,中紀委網站陸續公佈各地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典型案例。至少40名黨委、紀委書記被點名曝光。例如,青島日報社原黨委副書記王海濤嚴重違紀問題,已於2015年11月26日在中紀委網站曝光。2016年1月8日,中紀委網站對其進行二次曝光,除王海濤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外,負有主體責任的青島日報社時任黨委書記、負有監督責任的青島日報社時任紀委書記,也分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黨內警告處分。

在2016年1月的中紀委全會上,王岐山提出,要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黨內問責條例》,把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此後不到兩個月,遼寧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瑉接受組織調查。他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作為省委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未按照中央要求履行換屆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對此前發生的遼寧省大面積賄選案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

016年6月,王岐山專門到遼寧調研,召開座談會,就制定《問責條例》徵求意見。在會上,他說了一句後來流傳很廣的話——「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當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該條例。王瑉先是在當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被開除黨籍,後被判處無期徒刑。

犯了錯就要追責,這是王岐山一貫的作風。他還曾檢討過自己的錯責。2004年底,北京庫存天然氣只剩4.7億立方米。時任北京市長的王岐山考慮,這些氣要一直用到2005年全國兩會,太緊張,於是在一周之內將天然氣用量從2200萬立方米—2400萬立方米/天減少到1700萬立方米/天。結果,市民冬季供暖出了問題,個別居民區出現短暫的停氣。王岐山后來意識到這個問題,多次在公開場合檢討北京氣荒。他說:「剛開始供暖投訴在歷年來是最少的,老百姓滿意。但這一下忘乎所以了,打盹了,忘了這天然氣是死數。」「我有錯,魔鬼就在細節之中。」

如果說,在沒有《問責條例》之前,追責主要看官員的自覺,是隨機性、偶然性的事件,那麼有了《問責條例》之後,追責就成了剛性的制度力量。如王岐山所說:「做不到的寧可不寫,寫上的就要管用。」《問責條例》自2016年7月8日施行以來,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正在成為常態。2016年8月,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紀委對該縣民政局職工石海全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這事本身並不特殊,但其處理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天鎮縣紀委對縣民政局前後4任局長及兩任紀檢組長,共6名領導進行問責。這源於《問責條例》的一條規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後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嚴肅問責。

鐵腕巡視:每一屆都要全覆蓋

十八屆中紀委執紀審查的案件中,超過60%的線索來自巡視,巡視的作用可見一斑。2017年7月14日,中央印發的《關於修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的決定》和修改後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向社會公佈。不少人問:2015年8月不是剛修改過嗎,怎麼不到兩年的時間又改了?這源於巡視工作實踐在不斷積累經驗和成果。

2013年5月17日,王岐山出席十八屆中央首輪巡視工作動員會。彼時,八項規定剛剛出臺不久。王岐山對中央巡視組的要求是,當好黨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蒼蠅」,對違法違紀問題要早發現、早報告。此後幾年,他多次出席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從突出監督一把手,到細化「四個著力」重點,到強調檢查執行黨紀情況,再到第十二輪即最後一輪巡視強調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巡視重點隨著形勢發展不斷變化。

2014年10月,中央巡視組對上海回饋巡視情況:少數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在其管轄範圍內經商辦企業,群眾對個別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權力謀取巨額利益反映強烈。8個月後,這個意見得到了制度性回饋:上海市委公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本市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引發廣泛關注。這是巡視制度劍指問題、助推制度完善的一個生動範例。

王瑉的問題線索就是在巡視中發現的。2014年第一次巡視遼寧時,他已經擔心起來。他後來承認,當時「千方百計地打聽巡視組的一些動向,比如找一些什麼人談話」。巡視組發現了遼寧省委常委換屆選舉和人大代表選舉中存在的問題,但沒有發現王瑉與選舉亂象有關。王瑉心想:「從政治上考慮不會抓一個省的,只會抓一個地級市的,抓一個縣級市的。我也覺得我老書記了,在兩個省當過省委書記。」於是,王瑉主導遼寧省方面對調查整改採取敷衍態度,讓中央感到問題可能更嚴重。2016年2月,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強調要對已巡視過的地方殺個「回馬槍」,開展「回頭看」。遼寧列入4個首次「回頭看」的省份之一,王瑉成為重點「照顧」的人,隨後他的問題暴露無遺。王岐山讓「王瑉們」明白:不是躲過一次巡視就萬事大吉了,巡視要常態化。

5年中,以王岐山為組長的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115次會議,組織開展了12輪巡視,共巡視了277個黨組織,完成了對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中管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中管高校等的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對16個省區市開展「回頭看」,對4個中央單位進行「機動式」巡視。這些數字和成績,被寫入十八屆中紀委向十九大提交的工作報告中。

完成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不是終點,只有每一屆任期內巡視均完成全覆蓋目標,才能保證步伐不變、力度不減、震懾常在。為此,2017年新修訂的《巡視條例》明確規定:「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建立專職巡視機構,在一屆任期內對所管理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

鐵腕執紀:「從嚴治黨就是我的信條」

2013年3月,王岐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基辛格問我:『你到底管什麼了?』我說,我管8300萬中共黨員的紀律問題。基辛格說:『這是偉大的工作。』我理解他的話是在調侃我——偉大的工作,是指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做不到,管不住……我的觀點就是從嚴管黨,從嚴治黨,這就是我的信條。」王岐山后來回憶說。

怎麼管、怎麼治?抓一個「老虎」或許不難,而破除「腐敗文化」的積弊絕不容易。王岐山的辦法是,從小事突破,以小制度瓦解經年陋習。

早在2004年2月,時任北京市長的王岐山就曾在北京市政府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痛斥了社會上的種種腐敗現象,把它們概括為「擋不住的風情」「禁不住的誘惑」。「現在在家做主的領導幹部不多了,一切權力歸配偶,但領導幹部的耳根一定不能太軟。子女本來就不好管,獨生子女更不好管,有些領導幹部的子女不懂事,不知道社會上有人為什麼對他好,還以為自己長得俊、有魅力呢。」他現場承諾:「從我做起,從市政府領導班子做起,時刻警惕和防止權力的蛻變,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在思想上築起堅強防線。」

王岐山曾在多地任職,故舊友人多,偶爾偷得閒暇也與老友相聚。出任中紀委書記後不一樣了,幾乎所有飯局,王岐山一概不赴。《環球人物》記者曾採訪過王岐山的大學同學,前不久,同學們想著王岐山卸任中紀委書記了,總算可以參加同學聚會了,但這個計畫至今仍未實現。

中秋節期間,朋友們送來的月餅,王岐山也堅決不收。他的妻子也將朋友妻子相贈的月餅退回去了。總是如此,難免讓老友間生疏。王岐山夫婦想出兩全之策:可以適當邀請朋友們到家裏做客,開夥煮飯。這樣一來,既遵守了中央的規定,擋住了一些應酬,又能和朋友們正常交往。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除非出了問題被革職,否則當官就像上保險,只會升不會降。如今這種思維慣例已經被打破。2014年7月16日,中紀委網站發佈消息:雲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取消其副省級待遇,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當時就有人說:老王又有新招了。媒體將之命名為「斷崖式降級」。此後,一個個高級幹部被「斷崖式降級」。截至2017年5月,共有22名省部級幹部「享受」了這種待遇,其中3人被降為科員。

正如王岐山13年前所言:魔鬼就在細節之中。制度的「籠子」有沒有效,就看它編得夠不夠細。以《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表》為例,一名中直機關的中層幹部在填寫時忍不住感慨:「這種表格以前也有,但是好填,婚姻狀況有無變化?有和無,畫鉤就行。房產情況有無變化?還是有和無,畫鉤就行。但現在,變化詳情、變化時間、變化原因……不花半天都填不清楚,太細了!」

就是在這些小事上下功夫,王岐山剝離了人情和面子,敲碎了所謂的「腐敗文化」。他以鐵腕編織制度的「籠子」,是要讓領導幹部不能腐。如果說驚心動魄的大案要案只是不敢腐的震懾力量,那麼越紮越緊的制度的「籠子」就是不能腐的剛性制約力量。

考量一個政治家,固然有成就、口碑、品格等諸多指標,而能否建立一套運轉不息的制度,更是一個重要指標。王岐山在反腐敗的制度建設方面,有很多思考和實踐。2016年12月,王岐山再次會見了基辛格,話題觸及他對制度問題的更深思考:「完善國家監督,就是要對包括黨的機關和各類政府機關在內的廣義政府進行監督。」這就是正在推進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拉開序幕。當月,王岐山出任新成立的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甫一上任,他就馬不停蹄地到3個試點地區調研。他說,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監察委員會與紀委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改革後,北京、山西、浙江的監察對象分別增加了78.7萬人、53萬人、31.8萬人。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3天后,中紀委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在全國人大網公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與此同時,王岐山發表了十九大之後的第一篇文章,文中寫道:「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場自我革命,推動破解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帶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使黨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確保承載著13億多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航船行穩致遠。」這既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肯定,也是百姓心中對王岐山和中紀委的肯定。

(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