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外交部成立見聞

1965年7月我畢業於處交學院,從校門走進外交部大門。我第一次邁進外交部大門的時候;心中無限感慨。我是一個出身貧苦家麼的孩子,能走進新中國外交部大門,感到十分慶幸;心情萬分激動。進禮賓司之後,耳濡目染外交部的軼事甚多。

清朝外務部舊址

那時的外交部位於北京東單外交部街31號(現在是33號),原為清朝外務部舊址。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外事組的部分人員和北平軍管會外事處的工作人員在東城的御河橋原日本使館舊址辦公,後來才搬到此。

當時外交部院內有東、西兩樓。樓房已舊,但古色古香。東樓是一座希臘式的建築。據說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訂立辛醜條約後,德國皇太子要求訪華,慈禧太后破例撥款修建的。後來德國皇太子因故未來,這座建築就成為清朝外務部和北洋政府外交部部址。

外交部有兩座大門,東大門是西洋拱頂式門樓,西大門是朱漆銅釘中國傳統式大門。那時外交部工作人員上下班有專門進出。重要外交活動和部領導接見重要外賓及駐華使節時才走正門。朝南的正門為雙層,上面為陽台裝飾,下面的樓門古典而莊重,紅木作框,內鑲厚玻璃,雕刻著兩條巨龍。

外交部先開張後成立

10月1日上午,毛澤東主席在勤政殿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下午3時,「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入民政府成立了!」慶典一結束,周總理就指令新上任的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馬上派人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由他簽署的致各國使節的《公函》,送往在大陸仍有留守人員的各國外交機構。

10月2日,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代表蘇聯政府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外交關係。10月3日,周總理兼外長復函蘇聯同意建交。此後,中央決定派王稼祥擔任新中國第一位駐蘇聯大使。王大使於10月20日趕赴蘇聯。11月3曰王稼祥大使向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什維爾尼克遞交新中國第一份國書。至1949年10月27曰,已有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和民主德國等國相繼與新中國建交。

外交部成立「開幕式」

11月8日晚8點鐘,周恩來總理出席了新中國外交部成立「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

當時全場近170人,大會由王炳南主持,大家圍坐在桌子四周,周恩來幽默的「開場白」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家的距離,全場笑聲不斷。他說:「每一個機關都要開一個成立會,我們也不例外,這也算是形式主義吧。」

周總理打開花名冊逐一點名,遇到不熟悉的,他都詢問一下;凡是熟悉的,還開一兩句玩笑。接著,他逐一介紹李克農、王炳南、伍修權、沈端先(夏衍)、喬冠華、龔澎、龔普生……從副部長到司長,再到科長、副科長、工作人員,周總理逐一念出他們的名字,遇到熟人還不忘幽默一下。

會場上不時發出笑聲,氣氛相當融洽、輕鬆而熱烈。周總理開始講話,他說:「今天,我們開這個大會目的不是為了登一下報,而是為了彼此見見面。我們是外行人辦外交,對外交這一門學問是沒有的;外語學校的同志主要是學習外文,其他的少數幹部雖然辦過一些外事工作,但是把這些工作經驗加以整理,使它科學化,系統化,成為一門學問,還差得遠。」聽著周總理語重心長的講話,大家頻頻點頭。

他還說,「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呢?中國一百年的外交史就是一部恥辱的外交史。我們可不學他們﹗,「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沒有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我們一概不承認他們的大使館、領事館和外交官的地位。他們要是犯了法:我們一樣依法辦事﹗」

外交人員是文裝解放軍

外交部成立後,周總理常常對幹部鄭重叮囑。「外交同軍隊一樣,不過是文打而已」。「外交工作者不能亂搞,不能衝動。真正成為一個外交戰士,必須磨煉自己。

解密外交檔案顯示,外交部建部後確立了「四大紀律」。此外,外交人員還需遵守「六項注意」。四大紀律是:「一切服從組織命令;絕對保守秘密;事前請示,事後報告;不與外國人發生戀愛、婚姻關係。」六項注意是:」外交場合的公文以中文為主;少飲酒;少說話;服裝整齊,作風樸素;不接受禮物;不輕易答應人家要求。」

1951年8月周總理在向中央人民政府作外交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培養、選擇外交幹部的十六字方針:「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十六字方針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還要求外交幹部必須努力做到「五勤」:即「要眼勤、要耳勤、要嘴勤、要手勤、要腿勤。」

我一輩子在外交部工作,直至退休。1966年初,河北邢臺發生大地震,外交萍搬遷到東交民巷15號,1970年後遷到東城朝內大街原科技情報所,1998年前後再遷至朝陽門南大街現址。我在上述幾處都享受到外交工作的緊張和快樂。如今我也是退休幹部了,走進外交部新大樓時,仍然深感幸福和光榮。

(吳德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