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援活躍內循環加快復甦 鄒玖勝

  特區政府日前公佈「二○二一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包括提前於四月發放現金分享、促進本地消費措施(電子消費優惠、長者消費優惠、澳人食住遊)、提升職業技能措施、惠民惠商措施(稅務減免、其他民生福利)等。此次救市方案未有採用坊間所謂的「第三輪經援」命名,亦沒有延續此前兩輪的電子消費卡,而是新推電子消費優惠。因當局希望促消費優惠計劃能動員集合更多的力量,以政府送出優惠,居民以提前發放的現金分享參與,商家以更實惠的價格,支付機構以更優質的服務,面向廣大居民。政府、商戶、居民和移動支付機構一起共創本澳的內循環,為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盡一份力量。筆者以為整個計劃從大處著眼,箇中環環相扣,互為補充,體現政府的良苦用心。惟須加大宣傳力度,讓居民瞭解優惠使用方法,同時不忘精準幫扶低收入階層。
  據瞭解,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不景氣,作為旅遊城市的澳門也大受打擊,去年度特區政府經常收入459.8億元,較2019年的1,310億元,大減850億元,減幅 6成半。當中來自博彩稅收298億元,下跌73.5%。去年政府3度修改財政預算案,包括 2次動用超額財政儲備,令中央帳目的資本收入大幅增加至487.1億元,更高於經常收入。2020年度中央帳目總開支912.9億元,按年增加11.2%,當中經常開支的轉移、資助及補助項目564.5億元,較2019年度增加110億元,是除了人員開支以外唯一增加開支的項目。而今年初至今形勢依然不理想,據旅遊局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呼籲「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今年春節黃金週期間(2021年2月11日至17日)訪澳總旅客90615人次,其中內地旅客為82190人次,同比下跌44.9%。所幸特區政府在抗疫和恢復兩個階段適時推出兩輪普惠與針對兼備的經援措施。在紓解民困、穩定經濟及保障就業取得一定成效,整體社會保持穩定。隨著本澳及內地疫情有效控制,內地旅客來澳有所增加,經濟正慢慢復甦,而因應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將為本澳經濟復甦帶來正面及促進作用。本澳現正處於逐步回穩的轉變階段。在經濟正處復甦的交接期,需要採取針對新部署。
  是次計劃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政府在消費市場投放資源,讓全澳人士在本地消費時受惠,同時有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延續經營,保障員工就業。具體來說,澳門居民、外僱和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專學生,透過以實名認證的本地移動支付消費,可參與「電子消費優惠」。優惠今年五月推出至年底結束,為期八個月。投放總預算為五十億元,全數用於送出的「優惠券」。「電子消費優惠」採用先消費、後獲取優惠的方式。例如:消費滿五十元,即可獲贈五張十元優惠券;消費滿一百元或以上,即可獲贈十張十元優惠券。獲贈優惠券是以「三倍核銷」的規則使用,即消費滿三十元可使用一張十元優惠券;消費滿六十元可使用兩張十元優惠券,如此類推。設定「三倍使用」規則,以大於三倍的消費金額核銷,以期產生更大的消費拉動效應。優惠券使用期限為十五日,每月領券上限六百元,每日領券上限二百元。
  為照顧長者居民或許不太習慣使用電子移動支付方式,六十五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可通過「長者卡」(澳門通)享受上限五千元的消費優惠。消費滿三十元立減十元,消費滿六十元立減二十元,如此類推。長者除可享受「長者消費優惠」外,亦可以手機支付方式參與「電子消費優惠」。目前有八萬四千五百多位長者持有澳門通長者卡,只要使用長者卡便可以享受消費優惠,不需登記及領新卡。
  根據當局介紹,兩項消費優惠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並借鑑內地十四個省、一百五十五個地級城市電子消費券拉動消費,促進內循環的成功經驗而制訂。本澳移動支付場景不斷擴大,去年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到六十三點三億元,是一九年的五倍。今年一月和二月的移動支付金額續創新高,均超過十億元,具備政策推行的場景及條件。
  對於政府新推出的經援計劃,社會有不同的意見,主要為商界持讚同立場,勞工界則較為反對。如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支持及認同特區政府一系列針對性的消費優惠、支援無薪假人士計劃,認為政府在後疫情時期裡,按照疫情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研判,再次打出「組合拳」,刺激內需,幫助中小企業走出疫境,加快經濟復甦。措施具針對性、精準性、及時性的作用。
  馬有禮表示,有關措施核心是促進本地消費計劃,穩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的存續,達致保障本地居民就業及關顧民生的目標。促進本地消費計劃包括電子消費優惠、長者消費優惠、澳人食住遊,投放金額與去年電子消費卡相若。其中,考慮到部分長者不太熟悉移動支付的操作,故措施讓長者既可使用長者卡消費獲優惠,亦可參與電子消費優惠,是接地氣及關懷長者的做法,值得肯定。此外,電子消費優惠正如初時推出電子消費卡一樣,商界和消費者都需要時間掌握使用,政府宜多做宣講,讓商界和消費者及早做好準備。
  馬有禮指出,今次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將消費對象擴闊至外僱及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專學生,既可擴大內需市場、激發市場活力,更可乘東風進一步普及電子支付,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議中小商號可藉電子消費優惠機會,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推出更多優惠,吸引顧客二次消費,使措施起到更大疊加作用。同時呼籲商戶不要做出不合理的調整價格或抬價行為,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工聯議員李靜儀則認為計劃較為集中在鼓勵消費方面,與居民期望有落差;希望政府重用居民較熟悉及認同的經援措施,例如多派一期消費卡,推出水、電費補貼等,回應居民普遍訴求,也可以直接減輕居民家庭開銷,助居民度過難關。
  李靜儀表示,不少市民向她反映,由於自身或家人失業及放無薪假,家庭收入減少,都要「慳住使」,對於鼓勵消費的優惠計劃的實際作用有保留,感覺上未能幫補到家庭開銷,且優惠券使用條件限制多、使用期限短,更不是直接立減,使用複雜,最終未必受惠,幫助有限。她也擔心對保就業、穩經濟的成效有限;尤其計劃未能直接減輕失業及無薪假人士因收入大減而引致的家庭經濟壓力,故希望政府能優化計劃,參考長者卡優惠模式,有消費時就直接立減,不需要先消費才有優惠;更應研究優惠是否會惠及不足十八歲的人士。
  李靜儀希望政府有措施針對性地紓民解困,特別是失業及放無薪假的人士,應有較長期的援助措施。另一方面,雖然今次計劃政府聽取意見,優化帶津培訓,將就讀對象擴展至博彩業僱員及無薪假人士,但對協助居民就業方面則未有更多措施。希望政府可讓已報讀過帶津培訓、但一直無法就業的人士有再次報讀機會,又或推出以工代賑計劃,協助長期失業人士;並開創職位,做好就業配對和監管招聘過程,必須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政府亦要掌握失業人口資料,向企業針對性推薦人資,精準配對,解決本地人就業問題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所需人資。
  其實,商界和勞工界意見大多時候相左,只是從政府的施政角度而言,此輪經援措施明顯是為了推動「內循環」,加快經濟復甦。有學者就分析指,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並強調活躍內循環的重要性。這次特區政府推出鼓勵消費的兩項優惠計劃,包括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和長者消費優惠計劃,正是響應國家政策,目的是活躍消費、穩定經濟、保障就業。電子消費優惠措施,並非上兩次疫情期間所推出的「政府代你買單」式的福利措施,乘數效應不顯著;而「你願意消費,政府畀優惠」(一般市民七五折,長者六六折)式的鼓勵消費,最少生產三倍以上乘數效應,從而帶動經濟內循環措施。更重要的是,政府這次推出的優惠計劃還涵蓋了十七萬多的外地僱員及兩萬多在澳就讀的外地學生。這樣,將為澳門內循環動力注入近二十萬人口的消費力,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擴大內需規模的舉措。另一方面,也令到辛勤為澳門貢獻的外僱感受到澳門社會的溫暖,共度時艱共用繁榮。
  事實上,電子消費卡和電子消費優惠都屬於消費券的一種形式。都具有以下幾點效益:(一)穩住內需市場; (二)刺激消費氛圍; (三)增加企業信心; (四)紓解居民壓力; (五)電子支付工具進一步普及。只是它們兩者所側重的重點有所不同,早前政府推出的電子消費卡主要側重於穩住內需市場,而是次電子消費優惠則側重於刺激消費氛圍,電子消費卡遠無電子消費優惠所引起的乘數效應大。如第一期消費卡自5月1日投入使用截至7月17日,總交易額約為17.8億澳門元,佔已發出消費卡總額九成五,共產生約1,987萬筆交易,平均每筆交易額為89元。根據澳門旅遊學院調研團隊的估算,第一期消費補貼計劃實施的總體效益約18億至24億澳門元,如按最多24億計,只拉動了不足四成效應,而電子消費優惠措施分析最少生產三倍以上乘數效應。箇中差距可見一斑。目前本澳處於緩慢復甦階段,更適合採用刺激消費的手段,以激發市場活力,亦有利於將來有序承接外循環市場。
  另一方面,澳門而言,現金分享計劃雖然從一開始就確定為臨時性短期措施,但時至二○二一年,計劃的實施已踏入第十四個年頭。若以本澳永久性居民為例,從二○○八年到二○二一年,已經及將收到的現金派發金額達到十一萬四千元,平均每年八千一百多元。然而,相信有一部分現金分享的錢會流出外地成為外地消費,亦有相當多的現金分享成為儲蓄,因而未能達到刺激本地消費的效果,但是次計劃以政府送出優惠,居民以提前發放的現金分享參與,相互配合則能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當然,消費券的發放不可能百分之百轉化為新增的消費,有相當一部分的消費券會被用在日常就已經預定的消費當中,也就是替代效應。替代效益的產生使得消費券的效益減低。因此,政府和零售商有必要制訂一些政策或策略減緩替代效應的影響,例如舉辦聯合大型折扣活動、購物大抽獎活動等,刺激額外的消費,從而提高發放消費券的效益。「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複雜令大眾不理解,執行有完善優化空間。為增強簡便性,可參考長者「消費立減」優惠,又或可放寬、取消如每月每日領券上限、消費券十五日內要用畢等的限制,令消費者消費行為更彈性和靈活。同時,政府應拍攝更多短片,內容涵蓋使用場景、實際使用方法解說。另一方面,更應針對關注「最需幫助行業」,分析失業人士、行業,針對性作出補助,如旅遊業、旅遊區商戶等,達至精準幫扶低收入階層,令全體澳人抱團合力走過抗疫「最後一公里」。
  總之,發放消費券的好處是可以提升經濟發展信心,拉升民間消費,刺激經濟,並且可以結合現金分享的實現政策的延伸效應。但要令澳門經濟全面復甦,內、外循環策略缺一不可。政府一方面打造新的內需規模的同時,也需要向內地及疫情已經受控的客源地政府,努力爭取進一步放寬跨境旅遊措施,注入外循環動力,令澳門經濟及中小企全面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