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考量高於政治安排的人事任命

  林佳龍為蘇貞昌「擋子彈」十多天,在清水隧道恢復通車後,請辭「交通部長」的辭呈正式生效。而神隱了多天的蘇貞昌也終於「蒲頭」,進行「林後」的人事調度,並於前日由「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宣布,由原任「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接任「交通部長」,「交通部」鐵道局長胡湘麟接任政務次長。至於張政源一月退休後,由「交通部」次長祁文中代理,懸缺三個月,林佳龍向「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名人選缺未能填補的台鐵局長,則由王國材提名由現任副局長杜微接任,當即獲得蘇貞昌接納同意。
  羅秉成在專為宣布「交通部長」任命召開的記者會上指出,王國材在交通領域上的經歷及歷練豐富,從「中央」到地方的交通建設都有貢獻;至於胡湘麟一路從基層做起,對鐵道建設、營運監理等業務熟悉,專業成效有目共睹,兩人經歷完整,有豐富實務經驗,可立即著手台鐵改革。羅秉成又強調,「台鐵改革勢在必行」,「交通部」新團隊有專業的執行力、溝通的協調力及立即上手的行動力,蘇貞昌院長要求新團隊痛定思痛,做到行車安全、財務和員工安定,以及「有車、有票、安全準時到」的服務目標,推動完成台鐵轉型改革,贏回民眾對台鐵的信心。
  王國材接任「交通部長」,藍綠兩黨都有人反對,但標的不同。其中國民黨表達不滿,主要是針對「台鐵慘劇」事件,作為副部長的王國材也應負有政治責任,即使是無需辭職,也不宜升官,否則不符政治和行政倫理。而在民進黨內,主要是兩個派系有意見,但也不是整個派系,而是派系中的「意見領袖」,其中與林佳龍同屬「正國會」的「立委」陳亭妃,是不滿沒有委任也是屬於「正國會」的林右昌接任「交通部長」,並將之對比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去而復返」領高薪,直嗆蘇貞昌整頓異己,用人唯私;而作為「英系龍頭」的「立委」陳明文,也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指出,既然林佳龍為了太魯閣號事故負起政治責任,同部會兩位次長王國材、陳彥伯都是政務官,「不是沒有責任,但王國材反而升任?這次人事任命很奇怪」,並直言他「想不透」。
  如果說,國民黨的批評,是從政治和行政倫理的角度就事論事,較為單純,不帶政治意圖的話,那麼,民進黨內某些派系人士的反彈,則是帶有派系利益的濃濃酸味了。實際上,蘇貞昌這個「不按行政倫理出牌」的動作,實質上是在一片要他也須辭職負責的聲音中,捍衛及鞏固自己的「行政院長」職位。因此,他不但是堅持要起用王國材,而且在林佳龍正式離任「交通部長」,搬掉了「絆腳石」後,當即接納王國材的提名,決定委任杜微接任台鐵局長,與林佳龍提名新局長人選三個月都不予任命,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做法,與他不屑「瓜田李下」的顧忌,將月前因「萊牛牛肉麵」事件請辭「行政院」發言人的丁怡銘,高升「行政院」十三至十四職等,相當於部長助理至副部長的有給職顧問,享受高薪之舉,以及當朱立倫質疑蘇貞昌跳過部會首長,插手公營行庫董座的人事案時,其「理直氣壯」地回答,這是他的職權所在,要由「行政院長」核定,他一向不盲目蓋章一樣,都是為了強調及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
  看來,蔡英文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蘇貞昌「挾持」了。實際上,雖然「行政院」的部會首長任免是院長的職權,但有關任免命令畢竟是由「總統」作出,並刊登在《總統府公報》後才能生效。因此,蘇貞昌是充分利用目前民進黨當局遇到某些政治危機,尤其是即將進行的「公投」,蔡英文擔心難以駕馭複雜局面,傾向於「維穩」,因而對處理台鐵太魯閣號意外事件,希望不要再增添「麻煩」的心理,自作主張的包攬了「交通部」的人事調整案。。而陳明文的不滿,以其與蔡英文的關係密切程度,可以窺見這項人事任命,折射出王國材並非是蔡英文最理想的人選。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目前正面臨將於八月二十八日進行的「公投」的政治危機,擔心倘是與國民黨對抗,可能會激起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情緒更為強烈,因而決定不提出對案,只是以向民眾進行解釋說明為主,因而對「行政院」的人事案也不宜輕舉妄動。另外,蔡英文也尚未物色到「行政院長」的適當人選,因為她所理想的人選鄭文燦,其桃園市長的任期尚未完成,在「落跑市長效應」已經發酵之下,民進黨不能自相矛盾,重蹈覆轍。
  「正國會」最感氣餒及無奈。本來,他們認為在「正國會」會長林佳龍辭職之後,「交通部長」也應由「正國會」成員填補,具體人選是基隆市長林右昌,以維持「正國會」在「中央」部會中的政治實力。但由於林右昌的基隆市長任期尚未完成,也受到「落跑市長效應」的影響,因而不獲蘇貞昌考慮。
  「新潮流系」就像當初沒有幸災樂禍,參與要求林佳龍辭職的「大合唱」那樣,今次對「交通部」的人事案,也沒有出聲。但兩者的動因不同,前者是因為「正國會」是「新潮流系」的派系鬥爭主要對手,如果參與鞭笞林佳龍,會被視為「派系惡鬥」;而後者則是因為撿了個大便宜,王國材的派系色彩雖然並不太明顯,但畢竟是屬於「新潮流系」的外圍人員,而且還是「新潮流系」元老陳菊的高雄市政府班子重要成員,曾任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長,然後在陳菊向「中央」部會及公營企業輸送人才,卡位搶占潮中,由陳菊推薦,出任過公營企業的老董,並晉升「交通部」副部長。因而王國材的晉升「交通部長」,「新潮流系」是「賺到了」。一方面,將「正國會」勢力從「行政院」清除出去,另一方面,「新潮流系」再次在「行政院」成功「插旗」。
  至於蘇貞昌本人,則是在「新蘇連」已經結盟的基礎上,可以籍此進一步討好「新潮流系」,舒緩「新潮流系」要以鄭文燦取而代之的壓力,甚至是換取日後的權力鬥爭中,「新潮流系」的支持。
  其實平心而論,安排王國材出任「交通部長」,在客觀上是回歸了以業務技術為考量,不搞政治任命或政治酬庸。實際上,王國材出身於交通專業背景,不像林佳龍是政治任命。而且,王國材有「最佳工具人」之稱,是「救火隊長」,往往被賦予解決重大問題的重任。「行政院」捨政治而強調專業考量,顯然是在回應社會在太魯閣號事故後要求台鐵改革的強大呼聲,也能減少社會批評。應當說,這是民進黨當局在一連串的政治酬庸中,較為實事求是的一次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