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參與橫琴開發需更多優惠政策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日前在“兩會”期間出席全國人大港澳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會議時指出,希望澳門加強與內地合作交流,研究澳門配合橫琴發展,拓展澳門發展空間。從張德江委員會口吻可以理解到,中央政府是繼續支持澳門參與橫琴的開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落成使用,也正好印證了澳門參與橫琴開發的成功事例之一。但是要使到整個澳門居民或企業能有份到橫琴發展,也並非居民或各中小企業不願意,更重要的就是“門檻”實在太高,普通中小企業基本上是沒有能力參與其中,再加上橫琴屬於內地的地區,也是使用內地的法律,普遍市民也對法律及稅收等問題有所擔心,而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不同的就是,該區域全封閉式是用澳門的法律及資源,與在澳門是沒有兩樣。可是橫琴其它區域自然就不同,何況“門檻”又高,也正是讓想進入的企業吃不消,若將“門檻”隆低或有更多優惠的政策,相信將會提升及有更多澳門居民與企業願意到橫琴參與開發,對於橫琴的未來發展將會有更快及更有效率。

澳門參與橫琴的開發也體現粵澳合作在政治及經濟與文化等領域新突破,橫琴與澳門也是一水隔,對於澳門來講是一個千年難得的機會,但是從這幾年來看,屬於澳門本土化的中小企業或其他大型企業少則又則,並非本土企業的財力勢力不足,而是從多方面來看,其中的“門檻”過高也是最大的原因之一,還有稅收及法律管制等客觀上的問題。對於土地稀少的澳門來講,“近水樓臺”的橫琴,可以講是澳門的一塊“肥豬肉”,但是這塊“肥豬肉”並沒讓多數企業能有實力參與其中,真是可以講可望不可及。就是粵澳兩地政府合作的園區位置也是較為遠,並非在一水之隔的三角區上,而與澳門最近的黃金地段,早已經也是名花有主,屬於內地某一些有背景或有實力的企業的,澳門企業若要參與其中的開發,相信需要動用更多的資源。例如,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附近則邊的一個地產樓盤,可以講是供不應求,並且其有價錢也是非一般的居民可以接受得到的,該地產樓盤也讓內地有實力的地產企業嘗到頭啖湯。也有澳門地產企業也想到橫琴參與開發,或想分一杯羹,但是其中的入場費相當高,而且手續過多及過繁重,使得企業們只能狠紅了眼。或許,這也是政策上的不足,橫琴的發展,不應為了某地區的利益,而過於保守,更不能只是用政治手段可以去解決,最關鍵的就是希望透過橫琴的發展,推動整個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央政府支持澳門與廣東省共同參與開發橫琴新區,也是看中澳門特區各方面的實力,當然也是希望透過橫琴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澳門居民再“回歸”,但是,在開發橫琴這麼多年來,從主導權方面,澳門沒有權力及沒有主導權參與其中,僅僅只是參與權,與“共同”一詞是背景而辭的,話事人還是內地政府,相信這也是有挨推遲整體發展的步伐。

眾所周知,國務院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並以橫琴為載體,通過創新合作模式,共同打造跨界合作新區,彌補港澳土地資源有限和勞動力相對短缺的劣勢,為逐步改變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問題提供新空間。現時粵澳產業園五平方公里,政府正就申請項目進行評審,會選三十個投資項目。據瞭解,申請項目將按照橫琴打造的“三片十區”,按行業性質進駐不同區域,如金融區、商務區、物流區等,澳門項目總計佔地面積是四點五平方公里(扣除中醫藥產業園的○點五平方公里)。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所言的時,現時澳大橫琴新校區已開始運作和使用,目前工作進度理想。在粵澳合作方面,橫琴產業園區及南沙的合作項目正逐步推行當中,橫琴產業園區容許澳門投資者進入,可讓更多中小企業進駐園區,促使澳門經濟更加多元化發展,目前園區招商工作進度滿意。

中央給予了橫琴一個最開放最有利的制度安排。在橫琴的經濟制度設計中,基本發展方向應是在中國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保稅區等制度基礎上,吸納香港、澳門自由港制度的優點,實施更開放的經濟政策,包括對一般貨物免征關稅,並實施類似港澳的低稅收政策,使橫琴成為比保稅區更開放的特殊海關區,成為中國知名的“自由港”,橫琴與國際間的聯繫,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雙向自由流動,成為中國境內要素流動最自由的地區。實施更開放的貨幣政策和融資政策。橫琴可率先在內地取消外匯管制,試行三幣(人民幣、港幣、澳門幣)同時流通的貨幣政策。積極爭取橫琴開放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在CEPA先行先試的制度安排下,廣東可率先在橫琴新區對澳門服務企業全面開放,實行“國民待遇”。所有進入橫琴的中資與澳門資本實行同一標準,以便更有利於加強粵澳兩地的聯合開發。例如,對於澳門金融業,橫琴可率先降低澳門銀行業的准入門檻,從總資產規模60億美元降低至30億美元。島內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制度進行制度創新,與國際慣例接軌。要借鑒港澳地區的先進經驗,積極推進橫琴新區社會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對橫琴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甚至醫療制度等等的改革、創新。

對於澳門居民參與橫琴開發的話題,本澳人大代表一直都是十分關注的,並會提出不同的建議,並均認為其中的“門檻”仍然屬於較高的水準。參與“兩會”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在會上發言時,希望在全面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有利機遇下,國家能盡快批准粵港澳自貿區的設立,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支持以橫琴新區為試驗區,分階段、分步驟推進粵澳金融共同市場的建設,打造全面接軌國際的金融改革先行區、實現互利共贏的金融合作示範區、服務經濟轉型的金融創新試驗區,促進橫琴開發、粵澳合作的深入推進,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劉藝良還建議:一、支持橫琴擴大對澳門金融業開放,降低准入門檻。建議通過CEPA補充協議降低澳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進駐橫琴的准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澳門銀行更加便利地在橫琴設立營業機構和開辦人民幣業務,降低澳門保險類機構進入橫琴市場的准入條件,降低經營歷史、設立代表處、業務收入等要求。引導和鼓勵澳門金融機構在橫琴新區設立後台服務機構。二、允許澳門銀行對橫琴企業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同時,已經進入橫琴以及即將落地橫琴的澳門企業和有關粵澳合作項目對在澳門銀行辦理跨境人民幣貸款的需求亦十分強烈。三、允許澳門居民在橫琴購置物業可以在澳門銀行辦理按揭。目前澳門居民通過在澳門銀行貸款購買橫琴商品房的便利安排還得不到落實,對澳門居民到橫琴生活和就業造成不便。四、允許橫琴澳門間跨境資金自由流動及實現同城清算,推動融資自由化。橫琴實行“一線放寬、二線管住”的特殊通關政策,今後橫琴與澳門同城化的趨勢將十分明顯。為便利澳門企業、居民在橫琴的發展及生活需求,建議允許兩地資金結算參照深圳與香港之間的清算模式,實行橫琴與澳門的即時資金清算,探索把橫琴視同澳門、實行與內地相對隔離的資金流動管理方式,實現兩地清算同城化。五、支援建立澳門企業債券交易市場,推進橫琴企業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債券,便利澳門財政盈餘資金、社會資金參與橫琴的開發。六、允許澳門合格個人投資者通過橫琴證券機構投資內地股市,允許金融機構在橫琴推出面向澳門居民的人民幣、港幣、澳門幣理財產品,為澳門居民投資理財提供便利。

橫琴是“特區中的特區”,潛力無限,各界均瞄準發展機會。去年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吸引了澳門八十九份申請投資,反應踴躍,特區政府將推薦首三十份入園,強調以大帶小。由於入園條件註冊資本不少於一億元人民幣,還有稅收、投資強度等有一定標準,高端的發展定位,對廣大的澳門中小企來說,難以跨越投資門檻。環顧每個新區發展,應有不同規模的企業發展才會多元,建議可以根據不同行業規模特點,適當放寬中小企進入門檻,希望在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外,研究在合適地方設立中小企產業園的可行性,適合珠澳雙方的中小企發展,鼓勵支持“以大帶小”。劉藝良關注橫琴發展的細則安排,包括產業優惠目錄出臺、金融創新等,讓澳門相關行業提供參與機會,並期望放寬中小企進入門檻。而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周錦輝希望在區域合作上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共同發展。當各界準備就緒,欲在橫琴平臺上另創新天地,然而政策細節尚欠“東風”,影響了投資置業人士進入橫琴的發展。

橫琴開發中的企業准入門檻過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多澳門的中小企業只能望而興歎。澳門的中小企業多而不強,正是推動產業適度多元化的短板之一。儘管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制度安排的,實質就是要解決高標準的產業規劃與澳門中小企業實力之間的差距。但從當前橫琴新區公佈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企業進入門檻來看,標準依然過高,能過滿足條件的澳門企業為數甚少。企業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如果一些有發展潛力、有市場前景的澳門企業無法及時進入橫琴島,並藉助橫琴開發的黃金時機發展壯大,要依靠企業的發展來驅動澳門的產業多元化也就無從談起。儘管一些澳門的中小企業已開始嘗試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形成聯合體以順應橫琴開發的高起點和高門檻。例如澳門的四十二個商會共同組成了“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以尋求進入橫琴的突破口。但是,聯合體畢竟不是企業,一旦內部溝通、協調機制無法理順,必然產生巨大的內部損耗,不但不會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反而會拖累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一些學者也認為,目前橫琴對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進入標準,仍然偏離澳門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利於澳門企業參與橫琴開發,也不利於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同時,即便澳門中小企業能夠“聯合”進駐,與其他進入的“豪華型”企業相比仍顯得勢單力薄,很容易遭到其他企業的衝擊和蠶食,其發展境況或許並不會太樂觀。

有學者也指出,除大部分企業希望參與橫琴開發前期的工作外,澳門應該怎樣投資橫琴,開展什麼專案的研究及行動仍不足夠,應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橫琴是面向世界,立足粵港澳的是長遠發展專案,對未來澳門經濟及產業多元都是新的契機,必須把握機會。中央已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