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廳裏先講“禮”

在歡快的樂曲聲中,黨和國家領導人走進會場,來到與會者中間,同他們親切握手,並致問候。領導人講話致辭之後,入席落座。文藝工作者上臺表演舞蹈、戲曲、民歌抑或雜技等等。

經常關心中國政治的人,對這一流程並不陌生,放在春節,這是新春團拜會,而在兩會期間,這就是少數民族代表、委員茶話會,不同的只是與會的人。

相同的,還有大會召開地——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年年如此。

國宴先講“禮”

宴會廳位於人民大會堂北側二樓,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內南面有供賓主講話和文藝演出用的主席臺,可容納5000人座席的宴會或10000人的酒會。

在這裏舉行的宴會、招待會等,通常都有嚴格且固定的程序,以顯示其隆重,特別是招待貴賓的國宴。

國宴當由國家的領導人主持,有相關的政府要員作陪,並邀請各國使節和各界代表人士參加;宴會廳內要高懸本國的國旗和國賓所在國國旗。

自1980年8月,將國賓歡迎儀式改到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之後,由於歡迎儀式、會談、宴會連在一起,為避免重複,國宴上不再演奏兩國國歌;賓主雙方在席間也不再發表正式講話,或致辭、祝酒;樂隊也只演奏席間樂,曲目單包括來訪國著名樂曲。 2 0 0 9 年 9 月 3 0 日,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宴會

但不變的是,當男女服務員秩序井然地為各桌席面傳遞菜點時,軍樂隊奏席間樂的樂聲一定要高昂,既可以反映出熱烈的氣氛,又可配合服務員的接待工作,掩蓋某位服務員由於不慎將餐具碰響的聲音。

安排賓主座次也是個深奧的學問。特別是2008年8月8日中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歡迎來京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五大洲政要的那次國宴。

80多個國家的元首齊聚,無論是級別還是規模在世界範圍都甚為罕見。如何讓每一位外賓都感到賓至如歸實是一項難題。

國宴共設九大桌,每張桌子並沒有採用原有編號的方式,而是別出心裁地以鮮花為名,分別為牡丹、茉莉、蘭花、月季、杜鵑、荷花、茶花、桂花、芙蓉。各方貴賓逐次落座於九張大圓桌,胡錦濤等時任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就座於各桌。

精雕細琢的“堂菜”

國宴菜肴亦是獨具匠心。

制訂國宴菜譜,不僅要兼顧季節、氣候、食品原料、營養等諸因素,還要瞭解賓客的生活習慣與忌諱,口味嗜好以及年齡、身體狀況。

20世紀80年代,時任黨的領導人胡耀邦宴請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國宴廚師們按照菜譜做了一道魚翅菜,可是不知什麼原因,直到宴會結束,齊奧塞斯庫竟一口未動。

送走齊奧塞斯庫之後,作為主人,胡耀邦有點坐不住了,事後批評了國宴廚師:“招待外賓,你們不要只考慮到中國的傳統食俗,主要要考慮到外賓。我吃不好不要緊,可以回家去吃,齊奧塞斯庫總統吃不好,他回去上哪兒去吃!”

而國宴菜肴的原料,更是講究,不單要選當地特產,還必須是選質量最佳期,就連國宴中使用的蘿蔔,也需要霜降以後的。

不過,在中央“八項規定”之後,類似的事情至少今年不會發生了。

1月30日,甲午年中央新春團拜會上,曾多次參加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陳先達有了這樣的感觸:團拜會上表演的文藝節目比以前減少了。

更大的變化是,“以前確實有吃的,就是普通的瓜子、水果,這次就是清茶一杯”。

(馬林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