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文能掀起黨內檢討兩岸政策浪濤嗎?

在蔡英文主席以降的民進黨人一片反對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聲浪中,民進黨中常委陳明文前日在中執會上發言,要求黨中央重新檢討「中國路線與定位」,指出民進黨的「中國路線」不應維持過去敵我分明的意識形態,應該因應時代轉變修正。民進黨的「中國路線」不應該模糊,呂秀蓮訪問大陸一事,黨中央的態度也應該明確。他還以嘉義縣的縣政為例說,大陸航空公司要採購阿里山茶葉,大陸方面要邀請嘉義縣的國小學童到大陸看熊貓,若以敵對意識形態出發,作為縣長,他應該拒絕;但從經濟角度來看,不應拒絕。因此,對甚麼是交流,甚麼是統戰,黨中央的態度應明確。大陸邀訪呂秀蓮只是其中一項,民進黨要如何應對,應該要有政策。對於陳明文的發言,蔡英文當即裁示:這是重要議題,應找時間好好討論。

由於民進黨與台聯合辦的「國是會議」第二場「中國政策總體驗」將於四月十一日召開,而在此前夕陳明文率先開了這一「炮」,會否導致在「國是會議」上引發討論以至爭論?使人期待。如果主張「不支持統一,但樂見中國大陸崛起,以平常心看待兩岸交流」的前「新潮流系」,能夠擺脫因被罩上「十一寇」帽子的陰影,步隨陳明文而敢於再次向黨中央提出檢討兩岸路線的訴求,甚至直接參與「國是會議」進行辯論,或許將會促使民進黨不得不面對現實,對兩岸路線、政策作出不致脫離主流民意,因而有利於黨的賡續生存的大陸政策。

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是,作為南部深綠票倉的嘉義縣的縣長,在去年底張銘清被毆打事件中,還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強硬地說「是張銘清登堂入室來挑釁」的陳明文,為何會率先要求黨中央重新檢討兩岸路線?究竟是利之所趨,出於挽救、振興南部縣市經濟的考量,還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蔚然形成潮流之下,曾是國民黨重要黨員的陳明文「良心未泯」,感到民進黨的閉關鎖島政策路線已經途窮末路,有必要像許信良所言的那樣,要救黨就必須與陳水扁作出切割及正確對待兩岸關係?

實際上,陳明文作這番發言的時空背景之一,是近來兩岸交流發展甚速,赴台旅遊的大陸遊客從最初的每日三百多人,迅增到二千多人,估計很快就將達到每日三千人的目標。這幾天大陸安利郵輪團成員的高消費額,使該團旅遊路線沿途的商家賺了一大把,但也反襯出南部縣市「等嘸人」的窘境。尤其是在毗鄰嘉義縣的台南縣市,本來因為其所擁有的極具歷史意義的鄭成功史跡及孔廟等古跡,足可見證台灣與祖國大陸密不可分,正是吸引大陸遊客的最佳景點,而被台當局當初在籌劃大陸遊客的觀光路線時,將之列為重要接待景點之一的。但由於台南市議員王定宇騷擾以至推跌到台南進行學術交流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此事件震動了神洲大地,使到大陸民眾感受到南台灣泛綠人士的「毒(獨)性」之深而有所顧忌,也使兩岸的旅行社都擔懮大陸遊客在到台南觀光時將會遭到同樣不友善對待,因而不再將台南列為觀光線路,從而導致大陸遊客驟降了九成,即使到了台南也只是「路過」,沒有留下甚麼消費紀錄。台南縣市的飯店等旅遊業景氣極差,入住率只有三成左右,遠東集團投資四十億元興建的台南遠東飯店,入住率更只是只有二成。至於陳明文所在的嘉義縣,托有座阿里山之褔,觀光業倒是在大陸遊客熱中受益不少。或許,陳明文從中感悟到,作為農業縣的民進黨執政南部縣,要振興經濟,其中一個捷徑是熱誠歡迎及友好接待大陸遊客。基於此,必須把交流與統戰區隔開來,不要「嫌錢腥」,與大陸遊客送上的大疊鈔票「過不去」。

陳明文的這種思路,與由前「新潮流系」組成的台灣新社會智庫所主張的大陸政策路線,頗為接近。本來,前「新系」早就有意打破陳水扁對兩岸政策所設下的桎梏,在政治上堅持「台灣主體」的同時,在經濟上和社會上與對岸加強交流。但在被打成「十一寇」而致損兵折將之後,過去十分活躍的前「新系」頓時沉寂無聲。但以「新系」的剽悍崛強本性觀察,他們並非是消沉、一蹶不起,而是韜光養晦,積聚力量,窺測方向,伺機騰飛。因此,連非 「新系」的陳明文,尤其是作為南部縣長的陳明文,都持有與「新系」的觀點,並已搶在「國是會議」討論「中國政策」前夕率先要求黨中央檢討兩岸路線之下,說不好會以「國事會議」為時機及戰場,就像十一年前的「中國政策大辯論」那樣,再次主動出擊,並叱吒會場,主導黨的路線傾向。

不過,目前民進黨內卻無當年的那種氣氛。實際上,十一年前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辯論會」是在狂贏了縣市長選舉,大有「以鄉村包圍城市」、「以地方包圍中央」,直搗「總統府」希望,黨內鬥志昂揚之際。透過這次「中國政策大辯論」,全黨達成了「強本西進」的共識,並在翌年的「全代會」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改善了黨的形象,累積了執政籌碼,為陳水扁隔年贏得「總統」選舉,實現「政黨輪替」,奠定了政治路線基礎。而目前的時空背景卻是,民進黨接連輸了三場重要選舉,不但縣市長被壓縮為只得六席,「立法院」更是只佔不到四分之一的議席,而且連執政權也丟失。再加上陳水扁的弊案,使到民進黨上下十分壓抑,鬥志流失。或許,前「新系」會認為現在並非是催迫黨中央以至全黨檢討大陸政策的最佳時機,仍將會繼續韜光養晦。只是透過「新社會政策」雙月刊和「新社會智庫」網站,發表相關論文,以闡明自己的觀點。待遇到真正有利的時機時,再行衝刺。以「新潮流」精準的政治洞察力及謀略,他們是要麼是不出手,一出手就必須產生「扭轉黨內乾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