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建交過程交錯糾纏著複雜的澳門問題 中葡建交過程交錯糾纏著複雜的澳門問題

昨日是中葡兩國建交二十五周年的紀念日。盡管中葡兩國並未如中法建交四十周年進行國家元首級的國事訪問那樣,舉辦高層次的紀念活動,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葡國總統若熱‧桑帕約〔澳門譯作「沈拜奧」〕有在昨日互致賀電,及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也與葡國外交和僑務部長戈維亞也於同日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二十五周年。另外,據葡文報紙報導,葡國外交部長戈維亞將會在三月一日至四日訪問中國,隨行的有一個促業界代表團。這次訪問將有助於加強兩國的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還將有可能會促成葡國總統桑帕約在今年內訪華及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內訪葡。

中葡和中法的建交紀念日的「慶祝規格」之所以有較大的差別,並非是中國政府在外事活動中有「大小眼」。而有可能是中法建交於中國「文革」前,並是第一個西方大國率先與中國建交,歷史和現實意義均十分重大,且今年也是「逢十」。而葡國與中國建交則是在已有大批西方大國與中國建交之後,甚至連美國也早於葡國與中國建交,其歷史和現實意義則相對較小一些,加上今年只是「逢五」。更重要的是,法國在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盟中反對台灣當局分裂國土的「公投」活動,應能起到「帶頭羊」的作用。故而中葡建交二十五周年沒有大事慶祝,這可以理解。

不過,在胡錦濤與桑帕約的互致賀電中,都提及到中葡建交對解決澳門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其中,胡錦濤在賀電中指出,「特別是兩國透過友好協商,順利解決了澳門問題,為中葡關係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也為有關國家之間妥善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樹立了榜樣」。而桑帕約則在致電表示,「葡中兩國建交以來,中國為建立與葡萄牙穩固、友好的雙邊關係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澳門政權順利交接四年多來,雙方在澳門開展了富有建設性的密切合作」。由此角度來看,中葡建交的實質意義,是促成澳門問題順利解決這一「個性」,比一般國際雙邊關係的「共性」,更為凸顯。

實際上,中葡建交要解決的政治障礙,不單止是其他國家同樣亦遇到的與台灣政權的關係,而且還有一個較為特殊的澳門問題。否則,就不會在葡國政府在「四‧二五革命」後不久,就於一九七五年一月五日宣佈與台灣當局「中止外交關係」之後,並未能如其他國家作出同樣行動之時,就隨即與中國建交,而是拖了整整四年,才於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正式建交。但即使如此,兩國政府還是要另行搞了一個有關「澳門地位」的秘密協議。

新中國成立之後到中葡建交這三十年間,兩國之間因澳門問題而出現的政治障礙,主要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葡國政府對澳門實施殖民統治的民族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九五二年的「關閘炮戰」,一九五五年的「澳門開埠四百年紀念活動事件」,及一九六六年的「一二‧三事件」。

二、葡國「左派」新政府對北京解決澳門問題政策的干擾,當然也來自北京對「葡修集團」的戒心。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就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對香港、澳門作出「暫不收回,維持現狀」的決策,定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沒有急於收回港澳,為中國在華南地區留下兩個保持「中立」的港口,有力地粉碎了西方和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封鎖」。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又針對黨內少數人的急躁情緒,指出:「澳門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用」。一九六三年的「中蘇大論戰」中,中國針對「蘇修」的責難,首次公開聲明,「香港、澳門這類問題,我們一貫主張,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通過談判和半解決,在未解決以前維持現狀。」但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葡國左傾青年軍人發動「鮮花革命」之後,葡國左傾政府及在澳門的左傾專業葡人,卻不顧中國政府正為國內「文革」無法收尾而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收回澳門問題,而且此時收回澳門也將會對香港造成負面影響,而多次以「非殖民政策」為藉口,提出交還澳門。這就使到北京處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如果收回,就如前述,將會嚴重干擾北京的戰略部署和實際運作;如果不收回,也將會坐實「蘇修集團」在六十年代「中蘇大論戰」中攻擊中國「不收回澳門是假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之詞。後來,全靠何賢先生出面做工作,才勸退了居澳左傾葡人的「交還澳門簽名運動」。

三、葡國政府關於「中止」與台灣當局的「外交關係」的聲明,不符合中國的建交原則。實際上,當時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是宣佈與台灣當局「斷絕外交關係」。正如前述,一九七五年一月五日葡國左傾政府所宣佈的卻是,中止與台灣當局的「外交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愿意把澳門歸還中國。但「中止」只是「中途停止」之意,還「留有後路」;而不若「斷絕」是「完全停止」,不留「後路」。這並不符合中國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建交原則。另外,在此之前,葡國對台灣問題的一些暖昧態度,包括一九四九年底庇護逃到內港的國民黨戰船,及拒絕將一九六三年六月在中國水域接走的七名台灣武裝特務交還給中國政府處理等,也是原因之一。

當然,當時葡國政權掌握在「親蘇派」的手中,與葡國建交並非急務,稍拖一下可能會更好一些。

時機成熟之後,直到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中葡兩國駐法國大使韓克華、馬丁士才簽署了建交公報,決定兩國自即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但仍然存在著一個「澳門問題」。不過,考慮到澳門問題的複雜性,雙方同意在建交公報中隻字不提澳門問題,而是由葡國總理麥斌圖在里斯本發表兩國建交公佈的記者會上,作出如下的聲明:「澳門是中國的領土,但仍在葡國管治之下」。另外,雙方還達成了「澳門地位秘密協議」,其內容為:「澳門目前是在葡萄牙國管理之下的中國領土,將於日後交還中國,至於日期及交還方式,可在將來適當時期由兩國政府通過談判解決。在澳門交還中國之前,葡萄牙國政府應尊重及維護澳門華人的權益。」而這一「秘密協議」,正是在一九八六至一九八七年的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談判中,最後促成順利達成共識的關鍵文件之一。

因此可以說,中葡建交的過程,交錯糾纏著複雜的澳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