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江污染事件使食水安全增加新涵義 賀江污染事件使食水安全增加新涵義

如果說,在西江支流賀江受工業污染事故發生後的頭幾天,澳門特區政府及海事水務局為了安撫居民,避免人心慌亂,維護社會穩定,而連續發佈「水質正常」的報告,是因為受污染水流尚未抵達澳門取水口的西江出海口,人們還感覺事「心中無底」的話;那麼,昨日受污染江水的前鋒已經抵達西江出海口,經過澳門和珠海相關權威部門的嚴格測試,所得出的檢驗結果全部都是屬於正常,那就是真正的「平安無事」了。當然,要待曾經受污染的江水全部排出大海,還要有好幾天的時間,只要能繼續進行嚴格的檢驗及監管,一旦發現水質有異就採取緊急措施,停止在西江沿岸的取水口吸取水源,而改由作為儲備水源的大鏡山水庫、竹仙洞水庫,以至澳門新口岸大水塘的供應水源,就可完全解除威脅,絕對保證澳門居民的食水安全。畢竟,現在是雨水季節,取用這些後備水源不會影響其在枯水期作「後備」的性質,而據珠海方面的消息,大鏡山水庫的庫容充足,可滿足二十天的供水需求。而從目前情況看,賀江受污染的水流段大約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就能全部排出大海,因而即使是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也無需用盡「後備」水源,待到污染水流全部排出大海後再抽水補充就是了。

據內地媒體昨日報導,據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結果顯示,賀江距離西江最近的交匯點——封開江口電站斷面的鉈和鎘都未出現超標的情況,這意味著此次污染事件已經在賀江流域得到了基本控制,對西江流域沒有造成危害。實際上,賀江水污染主要因賀江上游支流馬尾河段污染所致,但是在馬尾河到賀江以及西江沿線,有四個水庫,總庫容達到十二點一億立方米。而目前上游有關部門正通過調節水庫出水量加大河道流量,同時採取源頭截流的措施,避免有害物質流入主河道,保障下游的水質安全。而西江流域現在正處於汛期,流量約為每秒七千五百至七千六百立方米,比賀江河段的流量高出近三十倍,能有效地發揮稀釋和淨化作用。退一萬步講,即使污染到了西江,目前珠海的水庫庫容也十分充足,僅市區的水庫庫容就達到了二千多萬立方米,而且現在正值汛期,即使在各取水口停止取水的情況下,也能滿足珠澳兩地居民近二十天的用水需求。而按測算,過幾天才是危險值的高峰期。但由於上游採取緊急防範措施,再加上目前是豐水期,大量雨水稀釋受污染江水,而且西江水的自淨能力也較強,因而是基本可以放心的。

但這也給澳門的食水安全敲響了警鐘,就是西江沿岸的地方政府,「GDP主義」作祟,而忽略了可持續發展,將中央高層的「科學與表現」拋在腦後,不重視保護水源環境。沿岸的污染源,已從過去的有機物質污染,如造紙工業的廢紙漿等,轉向無機物質污染,尤其是毒性較強的重金屬礦物污染,更加難溶於水,使到西江水的自淨能力減弱,這是值得注意的。

實際上,今次的賀江鉈、鎘超標事件的肇因,是肇事企業私自改變註冊時的工藝,採用濕法冶煉銦。而鎘、鉈兩種金屬元素均有較大毒性,極易對人體造成傷害。比如,鎘中毒受害最直接的器官就是肝和腎臟,其中腎臟因將承載攝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的鎘,導致受損最為嚴重,患者會出現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骨骼代謝也將受阻,造成骨質疏鬆、萎縮、變形等一系列症狀,同時還會造成皮膚鬆弛、無彈性、老化,出現黑斑等多種皮膚病症狀,比較嚴重則會造成「痛痛病」甚至致癌。而鉈的毒性則更為厲害,其屬於強烈神經毒物,同樣對肝、腎有很大的損害作用,比如脫髮是鉈中毒特有症狀。鉈中毒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神經病、視神經病、視網膜病及脫髮,少數可出現中毒性腦病或中毒性精神病。長期食用含鉈土壤生長的蔬菜、瓜果或飲用污染水後都可能導致發病。前一段時間北京某高校發生的「室友下毒」事件,使用的毒物就是鉈。

此前,也有報導,就是在肇慶一帶有人土法煉金,使用劇毒氰化物來置換礦砂,廢礦渣通過氧化會產生劇毒的砒霜,廢水流入西江或通過地下滲透和地表徑流,直接污染到下游。而且岸上也是寸草不生,土壤結塊。這些含砒霜廢液排泄到西江後,對澳門的食水安全就形成了威脅。

因此,這就更為凸顯了對澳供水安全的重要性。而且這個食水安全的概念,已不單止是保證在冬春兩季西江枯水期,不會因為斷水或所抽取到的水源是鹹水,而使到澳門居民的食水安全受到威脅,而更是當上流發生重金屬型的水污染事件時,保證澳門居民不會因此而飲用含毒原水。因此,竹銀水庫及大鏡山水庫的功能,已不單止是在西江豐水期抽取江水將之儲存起來,或是收集附近受雨面積的雨水,在西江枯水期時向珠海和澳門供應原水,而且更是在西江取水口的水源受到重度污染,威脅珠澳兩地居民的食水安全時,暫停抽取西江水,改為抽取竹銀水庫水或大鏡山水庫的水源。這就給「食水安全」這個功能,賦予了新的涵義。

本來,在中國內地的三大河流中,包括西江在內的珠江流域,因為所處區域的工業發展起步較遲,人類經濟活動也相對沒有黃河、長江領域那麼活躍,水質還是相對較佳的。但近年「GDP主義」盛行,原先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急於「彎道超車」,使用了一切手段來發展經濟,而致急功近利,忽略了科學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污染清況反而比黃河、長江流域的化工等工業污染更為嚴重。尤其是那些民營小企業,缺乏環保意識,採用落後工藝進行土法提煉重金屬,使用了國家禁止的原料,其廢液排入西江後,比長江、黃河的污染更為嚴重,是屬於致命性的污染。

因此,澳門特區政府藉著對港務局的重組,將港務局更名為海事及水務局,一方面是「正名」,更好地適應澳門特區的港務活動並不像香港及內地沿海港口城市那樣繁重,而避免「名不符實」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強調了其在水務方面的職能,並上升到主導地位,表達特區政府更為重視食水安全的問題。從而具有正式的職權做好協調管理水資源,保障供水穩定安全,促進水資源有效利用,為市民及相關業界提供優質的供水服務的工作。既是重視食水供應的安全,更是重視食水品質的安全。而「海事及水務局」剛重組完成,就遇到此次賀江污染事件,

全局人員積極投入,派員赴珠海檢測鎘、鉈含量、細菌毒性,確保自來水水質符合安全標準,保障澳門的供水安全,並向市民「安民告示」,穩定人心,經受了首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