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施政報告溫和務實有可取之處

台灣「行政院長」游錫?昨日首度到「立法院」作施政報告,提出「樸實新政府、科技新經濟、牽手新社會、人文新台灣」四大施政方向,並期望未來「行政」與「立法」兩院能在理性的環境下共議「國是」,成為台灣社會創新、進步的動力。他還特別提到,面對北京申辦二00八年奧運成功,動員所有人力、物力及財力來展現國力、提振國際形象的情況,「行政院」亦將以「挑戰二00八」為目標,研擬一項為期六年,包含經濟、人文與生活三面向的「國家總體建設計劃」,希望當全球目光注視亞洲時,也讓世人看到經濟進步繁榮、文化多元包容、政治民主成熟、生活富裕和諧的台灣。

正如本欄曾予評析的那樣,在「政黨輪替」後,陳水扁迫於「少數總統」及民眾對民進黨執政存有疑慮的現實,不得不籌組「全民政府」,並邀請唐飛出任「行政院長」,但其實游錫?才是陳水扁心目中真正的「行政院長」人選,而安排游錫?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也正是為了「跟班學習」。一場「八掌溪事件」,雖使游錫?離開了「行政院」,但他以主動辭職包攬政治責任來免使陳水扁遭受衝擊的作為,更使陳水扁更為欣賞信任他,故不久即安排他出任「總統府秘書長」,並在今年二月「內閣改組」中,不顧「辭職者反升職」可能會惹來非議的忌諱,委任他出任「行政院長」。

而游錫?就職近月來的表現,也確實是証明了陳水扁是選對了人。游錫?內斂、沉穩、樸實、果斷的施政風格,較為適應當令台灣頗為特殊的政治生態。如果游錫?能避免激化政黨矛盾和族群對立,多做少說、埋頭苦幹,再加上國際經濟景氣逐漸複雜的外部環境影響,相信他是能在兩年之內交出一份亮麗的施政成績單,使陳水扁爭取競選連任「總統」增加一個重要的「籌碼」的。而昨日游錫?提出的「朴實新政府、科技新經濟、牽手新社會、人文新台灣」四大施政方向,即是體現了撇除意識形態之爭、少說多做的施政風格。尤其是其中的「以節約取代奢侈,以朴實取代虛華,以理性溝通和諧互動取代對抗」的提法,在朝野對抗、族群對立的特定政治環境下,就顯得較為溫和,較有誠意。因此,游錫?昨日作施政報告時,得到朝野「立委」的善意對待,並沒有怎樣為難他,這是近年來歷任「行政院長」獲得的罕有善待。

游錫?昨日提出的六年「國家總體建設計劃」,乍看起來與十一年前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後提出的「六年國家建設計劃」,有點相似。實際上,在這兩者之間除了「六年國建計劃」是郝柏村接續蔣經國「十年經濟建設計劃」,帶有向在「二月政爭」中排斥「蔣家人馬」的李登輝「示強」的性質,而游錫?的六年「國家總體建設計劃」則是帶有為陳水扁競選連任「總統」「加分」的用意,是有異之外,其餘包括適應台灣內部經濟轉型、應對世界經濟競爭壓力,及出於兩岸和平競爭的政治考慮等各項動機,卻基本上是類似的。尤其是在「兩岸和平競爭」方面,郝柏村接任「行政院長」時,面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已取得了驕人成績,經濟發展增長率超過了台灣地區的情況,感受到了「龜兔賽跑」的威脅,而深感有必要慢馬加鞭、迎頭趕上,故而提出了個「六年國建計劃」。而游錫?的六年「國家總體經濟建設計劃」,更是擺明車馬要與北京「別苗頭」的產物。實際上,目前兩岸經濟發展速度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大陸方面不但是整體經濟發展增長率比台灣要高出五、六個百分點,而且北京在申辦二00八年奧運成功後,計劃投下巨資進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更將使本來城市建設就比台北市先進得多的北京市,又走前幾大步。這些,連台灣地區的「獨派」人士也不禁驚呼,兩岸經濟建設若繼續呈此態勢發展下去,總有一日台灣民眾就自然會產生「甘愿被大陸統掉」的念頭。面對這樣「嚴峻」的前景,作為代表仍未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進行執政操作的「行政院長」,游錫?當然是懷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提出「挑戰二00八」的口號,要與大陸進行一番「和平競賽」了。

還好,游錫?「挑戰二00八」口號可算是不帶惡意,也不帶挑舋性質。而他在施政報告中所說的「樂於見到近來中共當局表示愿意務實面對民進黨執政的現實」,再次呼台兩岸「攜手合作,和平共處,共存共榮」,並建議雙方派員互訪,就共同關切的議題廣泛交換意見,為新世紀兩岸關係注入啟航的動力,也具有一定的善意,並與他自己二月一日就任「行政院長」時的「就職宣言」所提出的兩岸人員互訪的建議,一脈相承,互為呼應。

顯然,連游錫?自己也意識到,在台灣新執政當局尚未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之前,兩岸最高領導人的互訪根本無法實行,故他昨日下午在「立法院」答詢時也表示,「如果兩岸認為不需要派出太高層級,也可以派出中階官員」。這應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是因為,從目前現實狀況看,兩岸之間只有民間機構的協商機制存在,並無官方協商機制,再加上台灣新當局抗拒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故短時期內實現最高級別領導人互訪的可能性不大。但政治性商談又的確需要較高級別的官員互訪,以便增進了解,加強溝通,傳遞信息。從可操作角度看,可以先行實施大陸地區地級市與台灣地區省轄市,大陸地區縣級行政單位與台灣地區的縣,甚至是大陸地區的直轄市、省級行政單位,與台灣地區的台北、高雄兩市的行政主管之間的互訪。這樣,既可以體現促進兩岸交流,「做台灣人民工作」的精神,又不會因為層級過高,略顯唐突。況且,兩岸主要地方負責人〔特別是新一代領導人〕均是未來兩岸領導層的重要候選人,及早接觸意在未雨綢繆、早作准備,這也是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落實「江八條」關於「兩岸領導人互訪」主張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