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要操控陳水扁的野心暴露無遺

台聯黨在李登輝的羽翼之下,一舉奪得十三個「立委」議席,成為「立法院」四個大黨之一之後,當即自我膨脹了起來,甫踏入「立法院 」大門並組成黨團,就頻頻拋出大動作,先後提出旨在剝奪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參選「總統」權利的「非台灣出生者不得參選總統」修正案,及要求陳水扁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等議案。這些政治大動作,一方面著實是奪了民進黨的鋒芒〔民進黨在奪取台灣執政權之前,一直是「立法院」內有爭議的重大議題的提出者〕,使因已執政而不能像過去那樣「攪攪震」的民進黨黨團,很是吃味;另一方面則實實在在地給陳水扁製造了道道政治難題:「排連宋馬條款」當然是正合陳水扁內心所想,但又不能公開支持,否則將要承受「挑動族群對立」、「破壞政局和諧」的罵名,而要陳水扁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則將會使陳水扁直接暴露在「立法」們的質詢權力面前,讓陳水扁在電視現場直播的過程中,受到在野黨「立委」們的質問、抨擊、嘲諷,「尊嚴」掃地!

二零零零年「修憲」後,「憲法增修條文」明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但在實踐上,該條文生效後兩年來,「立法院」從未要求陳水扁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連「不服輸選」、拱手讓出執政權,甚至是因「停建核四」而令其黨主席連戰深受侮辱的中國國民黨,也沒有行使這一權力。何況,該「憲法增修條文」只是為「總統赴院作國情報告」作出了原則性的規範,「立法院」尚未就執行這一規定制訂實施程序的配套法例,在實質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難。

但是,台聯黨「立院」黨團成立後,卻立即向陳水扁「叫板」,決定在下周向「立法院」提出議案,邀請陳水扁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若此提案獲得通過,就將面臨一個技術問題及一個政治難題:在技術問題方面,由於「立法院」尚未制訂「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辦法」,難以具體實施。在政治難題上,陳水扁既然是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就不可能是只「報告」不「備詢」,否則陳水扁就只需以平常發表電視文告的方式向「立法院」播放「電視演說」即可,而無須親到「立法院」作報告。而如需要「答詢」,就不排除在野政黨「立委」會運用質詢權來狠狠「修理」陳水扁,使陳水扁直接暴露在「立委」們的「炮火」面前。陳水扁個人「尊嚴」將可能會受損,固然不妙,倘陳水扁在「立委」們以刁鑽的問題嚴詞詰問之下,一時反應不過來作出了「選舉語言式」而非「政策語言式」的回答,則可能會引發台海局勢惡化及島內政局緊張,不利於陳水扁穩固其統治權及爭取連任「總統」。

台聯黨的這一政治動作,應當使陳水扁有所清醒:台聯黨對於執政民進黨來說,具有「補台」、「拆台」的雙重性質──在意識形態相同或近似的議題上,台聯黨可能會擔當「補台」的角色;但在政黨利益不同的議題上,台聯黨就將會拆民進黨的台。更為嚴重的是,台聯黨的精神領袖李登輝,正是利用台聯黨既是執政民進黨的「盟友」,但又卻是屬於在野政黨的優勢,大耍政治手段,操控台聯黨在「立法院」中拋出種種議題,用以牽制和操縱陳水扁,來達到使自己成為陳水扁的「太上皇」之目的。

這對陳水扁來說,應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本來,在去年底「立委」選舉,民進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之後,陳水扁就已意識到李登輝正野心勃勃地要「垂廉聽政」的問題,指令民進黨內不得使用「扁李體制」之類的提法。但是,在隨即而來的「內閣」改組中,陳水扁卻對有所收斂的李登輝放鬆了警覺戒備,並出於不愿也不甘民進黨內非「正義連線」及非市府團隊分享其權力的心理,在安排職務時「寧贈李系人馬,不予黨內同志」,使黨內充斥了強烈的不滿及反彈情緒,因而在「立法院副院長」人選黨內初選及黨團三長選舉中,都有針對及杯葛「正義連線」的情況出現,甚至有「立委」要牽頭成立「反正義連線」的新派系。如果處理失當,民進黨的分裂就將不可避免。

其實,在表面上看,李登輝是陳水扁的政治盟友,兩人之間是「台灣之父」與「台灣之子」的關係;但在本質上,兩人卻是貌合神離,「一山不能藏二虎」。李登輝是傳教士性格,信念感甚強,不甘寂寞,決意要把台灣地區拉往「兩國論」和「本土化」的道路上去。為此,他對陳水扁上台後為穩定兩岸關係,減低美國人的猜疑,降低島內民眾的不信任感而走「新中間路線」,十分不滿及焦慮,老是要將「台灣之父」的虛幻稱呼當作是政治現實,去教誨陳水扁這個「台灣之子」如何如何做,意圖插手干預執政民進黨的政務。因此,在去年「立委」選前,李登輝就搶先成立「群策會」,並透過台聯黨拋出「選後是扁李體制」的耳語。而在「立委」選後,李登輝又仗著台聯黨拿下了十三個議席,搶前公開表態台聯黨將支持王金平繼任「立法院長」,使陳水扁要藉「立法院長」職位來裂解國民黨、分化在野勢力的意圖破了「功」,更使民進黨高層坦言:「李登輝成立群策會,他想影響的位子,應不只是立法院長吧?」如今,台聯黨向陳水扁出了「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的難題,就更証明了民進黨高層確是有先見之明,陳水扁還不應對此有所警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