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華航空難救助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自李登輝發表「兩國論」和陳水扁上台後一直拒絕接受「一國兩制」原則而致繃緊的兩岸關係,在近日台灣「華航」空難的救難善後工作中,透過兩岸互動合作,有了放緩的跡像。盡管這只是兩岸有關當局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只是在空難救助方面的理性合作,背景較為單純,未必代表大陸方面在台灣事務上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及不再堅持對海峽專線以西的實質管理權,也不一定意味著台灣當局藉此以軍警用「公務船」及飛機跨越海峽中線來向對岸進行「挑戰」,或是為海峽兩會〔大陸海協與台灣海基會〕恢復接觸、談判製造「氣氛」,但畢竟這次對「華航」空難的救助善後處理,以雙方的默契及合作,打破了過去兩岸間的一些禁忌,並有可能會在兩岸關係在尚未具備恢復正常發展的條件之前為兩岸交往合作開闢另一類型路子。

實際上,這幾天,台灣媒體和民眾都在關心「華航」空難及其救難善後工作進度的同時,頗為注意兩岸當局在救難工作中所採取的理性合作態度。有媒體指出,如果說多年前的「千島湖事件」及林滴娟命案,因為大陸某些單位的處理態度失當而造成兩岸惡化的話,而這次的「華航」空難,兩岸都能以務實態度處理,是重大事件發生以來互動最好的一次。正在澎湖馬公指揮救難工作的台灣「交通部長」林陵三,公開表示感謝大陸方面的協助救援;「海巡署長」王珺亦對大陸漁船有計劃的加入協尋表示欣慰。即使是在「五•二零」後多次發表對大陸並不友善言論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許惠祐,亦對兩岸搜救上的實質行動表現表示欣慰。

在「華航」空難救難及善後工作上的兩岸合作,昨日進入了實質階段。一方面,大陸漁船在海峽中線以西搜獲一具罹難者遺體,在主動通知台灣「海巡署」後,由「海巡署」派船靠舶接回。而「滬救十二號」亦發現及撈獲到飛機殘骸,並已通知台灣當局,「海巡署」亦將於今日派出船艦接回。另外,三十多艘大陸籍鐵殼漁船以平行、交叉方式,整齊地排列在海峽中線以西,進行地毯式的網撈。另一方面,台灣方面的直升飛機和船艦在執行搜救任務中,曾數度跨越了海峽中線,但並沒有受到大陸方面的為難。台灣紅十字會組織亦曾緊急打電話給中國紅十字會,告知「華航」空難遇難同胞屍體在海上隨風向西漂流,請大陸漁船協助打撈。而台灣方面亦正在研究,是否可以採「小三通」模式,將罹難大陸同胞的遺體直接運回大陸。

大陸方面昨日更進一步展現了善意和誠意。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會見第十一次全國民政會議的代表時,公開表態對「華航」空難事故表示高度關切,並對罹難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及向遇難者的親屬表示誠摯的慰問。江澤民還指示大陸各有關方面,一定要繼續盡全力協助搜救,並協助做好有關善後工作。而據海協秘書長李亞飛指出,「華航」空難發生後,中央領導人非常關心,多次作出指出,要求各有關方面一定要盡力協助搜救。海協代表祖國大陸有關方面表示,如台灣方面需要,大陸有關方面願隨時提供相關協助。李亞飛還介紹,兩天來,國務院台辦和海協各主要部門的工作人員晝夜工作,通過各種渠道與台灣有關方面保持聯繫,密切關注搜救情況,協調交通部海上搜救中心、紅十字總會、民航總局、農業部、福建省等方面做好隨時協助搜救的准備。交通部救撈局有關人士亦表示,台灣方面如有要求,大陸可以馬上增派救助船隻趕往現場,協助開展搜救工作。交通部專業搜救力量所屬的四艘值班船已有二艘在珠江口和汕頭開始執行任務。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愛明亦向台灣紅十字組織通報了大陸有關方面和地方已迅速行動,全力協助搜救的情況。

目前的情況是,出事海域的海流隨時間變化;至昨日中午,海流已朝向中線以西,台灣方面的救撈人員是「與時間賽跑」。實際上,據有二十多年沿海海防工作經驗的廈門市公安局邊防分局局長陳俊指出,台灣海峽受風向、風速、海流、潮汐等諸多因素影響,空難殘骸流向比較複雜。此間正值東南季風天氣,不排除空難遺體隨風流入福建沿海海域的可能,進入泉州晉江石獅以南的廈、漳、泉海域的可能性最大。依據經驗,屍體流入閩海域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此間民間認為若屍體三天尚未浮出海面,則需七日後才會浮起。

既然如此,大陸方面已做好准備的有關機構,應是主動出擊。亦即無須待到台灣方面提出要求協作的訴求,就應主動地派出救撈船隻抵達出事海域附近的海峽中線以西,集結作業。甚至於不惜發動福建沿海的漁船及民用船隻,集中進行救撈作業。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現大陸官民的誠意;另一方面,亦可防止台灣當局的軍用飛機和船艦以「搜救」的藉口再次跨越海峽中線,以免為以後的海峽中線管理留下後患。總之,大陸方面的協助救難工作,可以比這兩天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