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特區政府「番一個彩」受到的啟迪 由香港特區政府「番一個彩」受到的啟迪

本欄五月二十七日《中葡足球熱身賽蘊含著若干社會政治內涵》一文,提到香港媒體在大讚澳門特區政府發揮高度政治藝術,把握時機,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在「世界杯」前夕主辦一場矚目的「中葡足球對抗賽」,提高了澳門特區的國際知名度的同時,批評一向自詡「食腦」的香港特區政府與之相比,缺乏創意和進取精神。另外,也曾提及到當司儀讀到「董建華」三字時,觀眾席中竟然響起一片「噓」聲,指出盡管「噓」聲並非是應有的待客之道,但畢竟亦反映出澳門居民對港府「單邊主義」的不滿。

而在事後,香港立法會的「民主派」議員卻在其報章專欄中指出,「噓」聲主要是由專程來澳門觀賽的香港球迷發出的,因為坐在他身邊的,大多是香港球迷〔亦即該座位區的門票是在香港發售〕,而該區球迷的「噓」聲最高最整齊。該議員還表示,這片「噓」聲表達了香港民眾對董建華施政無所作為的不滿。

這位「民主派」議員的「噓聲來自香港球迷」之說,可能是既出自他本身的既定政治立場偏見,也有可能是由於他「只緣身在此山中」、「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只是聽到他所在座位區香港球迷的「噓」聲,就認為「噓」聲全部都是來自香港球迷。

也許是香港媒體的批評,令到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層在有所反省之餘,也頗「不服氣」,故在「世界杯」分組賽開賽之後,凡是中國隊出賽的場次,都安排在多個地方〔包括政府大球場和沙田馬場、銅鑼灣時代廣場等〕直播賽事,讓市民免費透過彩色大螢幕觀賞中國隊的賽事,其中沙田馬場還出售不含酒精的飲品。結果,在中國隊對巴西的賽事中,有兩萬七千多球迷湧進了香港政府大球場。據香港媒體稱,此場面已是香港足壇多年未見。球迷們如同在賽事現場一樣,為中國隊打氣,氣氛相當熱烈。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作出這樣的安排,翌日輿論大都表示欣賞與贊同。而如此「虛撼」的場面,也就把並未作出同類安排的澳門特區政府有關當局,給「比」了下去,可說是「番一個彩」。

其實,澳門各有關方面也有安排現場直播活動,組織球迷觀賞。不過規模均很小,並大多在室內,還是由學校、社團自行組織的,而且受條件限制,只能是以普通電視機轉播,沒有大螢幕那樣可以調動氣氛。後來,教青局在一個青年中心安排了大螢幕轉播最後一場中國隊與土耳其隊的賽事,但因該青年中心位置偏遠,且室內面積不大,氣氛也是難以與香港的各個室外大螢幕前的「人頭湧湧」可以比擬。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盡管澳門人口只是香港的十五分之一,也盡管澳門居民較為內向沉穩,即使是有像香港那樣開放球場讓市民觀看中國隊出賽的現場直播,也未必能營造香港那樣的熱烈氣氛,但澳門特區有關當局未能趁中國隊在「世界杯」分組賽出戰的三場賽事中,有組織地安排大、中型現場轉播活動,以致錯過了調動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球迷的愛國主義情緒,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澳門特區就不如香港特區了。

其實,澳門當局是有能力及有條件在這次「世界杯」分組賽的中國隊賽事中,根據澳門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安排一些中、小規模的大螢幕現場轉播活動的。比如,中國隊第二場賽事對巴西隊,日期正好是星期六,時間正好是晚上七時半,並不影響絕大多數市民的工作、上學;而這場賽事中國隊的對手是世界足壇勁旅巴西隊,可說是中國隊難得的一次作賽機會。雖然明知中國隊的實力懸殊,已經預知其賽果不佳,但畢竟這是中國隊「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機會,必然是賽事十分精彩。澳門有關當局是應當在議事亭前地或友誼廣場等較易聚腳的地方,安置大螢幕,製造澳門球迷「集體觀賞」的機會,讓他們同聲歡呼,齊聲打氣,眾聲惜嘆,並藉此激發愛國情感的。但可惜,澳門有關當局白白流失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由此,我們是否亦可能得到一個啟迪:像香港時代廣場等場所那樣,在議事亭前地、三盞燈、祐漢新村等易於聚腳的地方,安置固定的彩色大螢幕。平時可以播出公益廣告或特區政府的施政綱要,及需要讓市民知悉的政府行政運作訊息〔如繳稅、辦証日期及須知等〕等;而在遇有重大活動如北京「人大政協兩會」、中共「十六大開幕」、澳門選舉會議選舉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特首選舉等,則作現場直播,以擴大這些政治活動的影響。這項工作花費不多,技術上也沒有什麼困難,但起到的效益卻是無可估量。不知澳門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以為然否?

順道說一句,在「世界杯」分組賽正式開賽前夕,澳門特區政府體育部門曾向本澳各相關人士或單位贈送葡國隊出賽的三場賽事的入場券。這是該體育部門的一番美意,無可非議。但可惜的是,相贈的入場券並非是中國隊出賽的場次。畢竟澳門特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已經脫離了葡國的管治,相贈中國隊出賽門券比葡國隊出賽門券,更有意義。何況,澳門各相關人士也大多是中國居民。